驳清代今文经学复兴源于上书房-讲义-说——兼论今文经学在康雍乾三朝的地位

驳清代今文经学复兴源于上书房-讲义-说——兼论今文经学在康雍乾三朝的地位

ID:18357941

大小:734.25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9-16

驳清代今文经学复兴源于上书房-讲义-说——兼论今文经学在康雍乾三朝的地位_第1页
驳清代今文经学复兴源于上书房-讲义-说——兼论今文经学在康雍乾三朝的地位_第2页
驳清代今文经学复兴源于上书房-讲义-说——兼论今文经学在康雍乾三朝的地位_第3页
驳清代今文经学复兴源于上书房-讲义-说——兼论今文经学在康雍乾三朝的地位_第4页
驳清代今文经学复兴源于上书房-讲义-说——兼论今文经学在康雍乾三朝的地位_第5页
资源描述:

《驳清代今文经学复兴源于上书房-讲义-说——兼论今文经学在康雍乾三朝的地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FUDANJOURNAL(SocialSciences)2010年第5期No.520lO驳清代今文经学复兴源于上书房“讲义”说——兼论今文经学在康雍乾三朝的地位徐立望(浙江大学历史系,杭州310028)[摘要]关于清代今文经学复兴起因,学界颇有讨论。刘桂生、陈祖武、王俊义诸位先生一致认为与庄存与在上书房的“讲义”密切相关。但揆以史实,并不尽然。从康雍乾三朝君主对胡安国《春秋传》的清算及《春秋》公羊学的抛弃,尤其是《春秋》公羊学立嫡理论与清代秘密立储原则的冲突,清楚地表明庄存与在上书房讲述

2、《春秋》公羊学说并不可信。而乾隆前期官员谢济世与孙嘉淦所注经文著作的毁版遭遇,也说明满清君权对于官员注经的警惕。今文经学在康雍乾三朝尤其是乾隆朝的地位,可谓清代政治与学术关系的典型体现。[关键词】《公羊》学乾隆庄存与沉寂千余年的《公羊》学为什么能在嘉道之际的常州重新兴起,庄存与为什么能成为常州今文经学的首倡者,是学术界一直关注的课题。早在民国时期,章太炎、刘师培诸先生就曾有分析,认定常州多文人,而文人喜文辞比兴,擅发挥比附,与今文经合拍。常州今文公羊的兴起,与此地区盛产文士有关。①不过,章、刘两先生对于庄存与研究《公

3、羊》学的原因阐述较为笼统,论断缺乏针对性。引起学界重视的是刘桂生先生的观点。他认为庄存与的《公羊》学说是在人值上书房,教学皇十一子永理的笔记基础上形成的,具有“讲义”的性质。其直接论据即是永理所写的《送庄方耕师父提督河南学政序》中提到,“先生诲余数年,至意周画,不可一二记忆。⋯⋯教以《禹贡》⋯⋯教以《春秋》⋯⋯教以《周礼》、《仪礼》”。而庄存与所著《味经斋遗书》又大多包括以上所列经书,因此认为“同一作者在同一时期内讲述之内容与撰写之稿件,两者之间必然有相同相通或相近之处,此乃合于常情之事”。②不过,美国学者艾尔曼先生

4、却提出了完全不同的观点,他从魏源所写的《武进庄少宗伯遗书序》⑨得到启示,认为庄存与转向公羊经学,是因为与和坤斗争失败后回乡著书,假借经典外衣,表达对和坤的不满。Ⅷ2003年,陈祖武先生发表《常州庄氏学渊源之探讨——兼论(春秋正辞)的撰著年代》一文,强[收稿日期]20lO一02—28【作者简介]徐立望,历史学博士,浙江大学历史系讲师。①分见章太炎《检论》卷4《清儒》,《章太炎全集》第3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475页;刘师培:《清儒得失论》,<刘师培全集》第3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年影印

5、本,第342页。②刘桂生:《从庄存与生平看清代公羊学之起因》,《周一良先生八十生日纪念论文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⑦魏源:“在乾隆末,与大学士和坤同朝,郁郁不合,故于《诗》、《易》君子小人进退消长之际,往往发愤慷慨,流连太息,读其书可以悲其志云。”(《魏源集》,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第238页)该文作为《味经斋遗书》序时,此句被删去,艾尔曼据此“认为即使在道光初年,魏源也不敢公开提到和砷事件,或者是庄家成员要求在序言里不要提这件敏感的事情”。艾氏以两个版本的不同,作为研究庄存与转向公羊学的重

6、要线索。④书中反复提到庄存与转向公羊学的政治因素,参阅艾尔曼:《经学、政治和宗族——中华帝国晚期常州今文学派研究),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76、78、81.97、127页。132万方数据调“晚近学者论常州庄氏学之渊源,往往着眼于社会危机或权臣和砷之乱政⋯⋯,如果用以去观察庄述祖以降之常州今文经学,抑或恰当,而据以解释庄存与之《春秋》公羊学,则恐难以联系得上”。指出《春秋正辞》大概就始撰于人值上书房之后,时间大概在乾隆三十至四十年代间,五十一年著者致仕,遂成未完之书。其书就体例而言,颇类讲章。①2007年

7、,王俊义先生以《庄存与复兴今文经学起因于“与和坤对立”说辨析——兼论对海外中国学研究成果的吸收与借鉴》为题,明确地反对艾尔曼先生的观点,支持刘桂生先生,认为“《味经斋遗书》所收庄存与各类经学著作,实际上就是在庄存与为成亲王讲授时所留讲义基础上,由庄存与之孙辈庄隽甲、刘逢禄、宋翔凤等再经整理而成”。②2009年,艾尔曼先生针对以上“讲义说”的质疑,再次重申了他的观点。他利用大量的士大夫撰写的私家资料,指出庄氏家族与和坤的矛盾冲突客观存在,庄存与转向公羊学的研究,关键所在就是与和坤对立的结果。③不过遗憾的是,艾尔曼并没有

8、就刘桂生、陈祖武、王俊义诸先生一致认定的“庄存与的《春秋》公羊是授课上书房的讲章”一说作正面回应。我们认为,要想对目前公羊学起源讨论有所突破,必须要弄清楚“庄存与的《春秋》公羊是授课上书房的讲章”之说是否成立。而康雍乾三朝对胡安国《春秋传》的清算及对《公羊传》的抛弃,却让我们对此结论的成立产生了绝大的怀疑。(一)众所周知,《春秋》经的解释,在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