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阶段质量检测(六) word版含解析

2018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阶段质量检测(六) word版含解析

ID:18360782

大小:71.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09-14

2018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阶段质量检测(六)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2018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阶段质量检测(六)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2018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阶段质量检测(六)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2018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阶段质量检测(六)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2018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阶段质量检测(六)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8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阶段质量检测(六)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阶段质量检测(六)(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本试题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翻译的初义,原是不同语言之间的对译,现在也常用来指称同种文字之间的古文今译。只是两者有着明显的区别:同种文字的古文今译,主要用来克服古今异言的文字障碍,只含古今的时间因素;不同语种之间的对译,则是兼含地域因素的。《周礼·秋官司寇》有这么一段文字:“象胥掌蛮、夷、闽、貉、戎、狄之国使,掌传王之言而谕说焉,以和亲之。若以时入宾,则协其礼与其辞言传之

2、。”象胥是负责与周边蛮、夷、闽、貉、戎、狄之类藩国交往事务的官。他们要负责传达王所说的话使周边藩国明白,以此密切王和藩国的关系。如果有使者来到王国,就要做好有关礼仪的协调和语言的翻译工作。《礼记·王制》说:“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达其志,通其欲,东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译。”“寄”“象”“狄鞮”“译”就是周时负责翻译东南西北四方民族语言的翻译官名,也可作翻译术语用。四者合称的“象寄译鞮”也是用来指翻译的,或者称为“象寄”“象鞮”“象译”“译象”“译鞮”。其中,以“象”和“译”的使用面最广,为周时通称翻译意思的主

3、要术语。既特指对南方和北方民族语言的翻译,也常用来通称翻译。和“象胥”一样,翻译官也有称“译胥”的,后来多称“译官”。“译”原是“易”之音训,唐朝经学家贾公彦疏《周礼·注疏》说:“译,即易,谓换易言语,使相解也。”所以“译”就是指语言转换变易的活动。然就文献记载而言,目前所见最早的“翻译”用例,出自南朝梁慧皎《高僧传》:“先沙门法显,于师子国得《弥沙塞律》梵本,未被翻译。”那时也有单用“翻”的。如北周庾信《奉和法筳应诏诗》的“佛影胡人记,经文汉语翻”。第一个翻译佛经的,是古印度高僧迦叶摩腾。他于汉明帝永平十年与另一位僧人竺法兰,应邀

4、以白马驮经来到洛阳,次年就在白马寺合译了《佛说四十二章经》,这是汉译佛经之始。这以后又有大约一百多位来自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国的学者,从事佛经翻译。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来自龟兹的鸠摩罗什,他翻译了《法华经》《金刚经》等重要经典。一些本土西行求法的僧人,也有从事佛经翻译的,如法显和玄奘。法显西行求法历时十几年,在七十几岁时带回大批经典,从此潜心佛经翻译。玄奘西天取经历时十几年,于公元645年回到长安后也专事翻译,共翻译了佛经一千三百三十五卷,成为佛经翻译史上的集大成者。所以“翻译”一词的形成,与古印度佛教关系密切。早期我国翻译的主要内容,就是

5、佛经。直至晚明西学东渐时,才开始转向欧洲的天文、几何和医学等新科技方面的翻译。“五四”以后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兴起,也是与翻译密不可分的。(摘自辛羽《说说“翻译”》,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翻译既指不同语言文字之间的互译,也指为了理解的需要,把同种文字的古文翻译成今文。B.不同语言文字间的对译,只需要考虑地域的因素,时间的因素可以忽略不计。C.象胥是周代的外交官,主要负责处理与周边蛮、夷等少数民族藩国的事务。D.“寄”“象”“狄鞮”“译”和“象寄”“象鞮”“象译”“译象”“译鞮”一样,都可

6、作翻译的官名或翻译术语使用。解析:选B 原文说“不同语种之间的对译,则是兼含地域因素的”,句中的“兼”字表明包含地域和时间的因素。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周礼·秋官司寇》所说的“与其辞言传之”,就是现在所说的“翻译”的意思。B.我国古代的翻译官肩负着语言翻译、传达王命、了解各民族思想愿望、改善民族关系等多重职责。C.翻译作为一种社会活动至少在我国周代就已存在,但“翻译”这个词语则是到汉明帝时佛教传入我国才出现。D.唐朝经学家贾公彦疏《周礼·注疏》说“译,即易,谓换易言语,使相解也”,可以看出,“译”和

7、“易”是同义词。解析:选C 从第三段提供的信息看,C项中“‘翻译’这个词语则是到汉明帝时佛教传入我国才出现”与原文“目前所见最早的‘翻译’用例,出自南朝梁慧皎《高僧传》”一句的意思不符。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针对四方不同的民族,周代政府专门设置了相应的翻译机构和官员,其目的是促进民族间的沟通了解,友好往来。B.汉明帝之前,表示翻译含义的词汇比较多,佛教传入中国后,表示翻译含义的词语逐步固定和规范。C.自从印度高僧翻译出《佛说四十二章经》以后,中国高僧法显和玄奘也开启了西行学习佛法的历程,回国后更是

8、把佛经翻译的事业推向了高峰。D.晚明时期,欧洲天文、几何和医学等新的科学技术逐渐传入中国,翻译的方向和内容也由佛经转向欧洲先进的新科技领域。解析:选C “回国后更是把佛经翻译的事业推向了高峰”的说法在原文中无依据。二、古代诗文阅读(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