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0411434-葛吉强-开题报告

0710411434-葛吉强-开题报告

ID:18381567

大小:361.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9-17

0710411434-葛吉强-开题报告_第1页
0710411434-葛吉强-开题报告_第2页
0710411434-葛吉强-开题报告_第3页
0710411434-葛吉强-开题报告_第4页
0710411434-葛吉强-开题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0710411434-葛吉强-开题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基于面向对象描述的扩展NFA灾害链数据抽象模型研究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班级071041A2学号0710411434姓名葛吉强指导教师郭文宏2011年02月16日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系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1本课题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1.1课题的目的和意义灾害是指一切对自然生态环境、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尤其是生命、财产等造成危害的天然事件和社会事件。灾害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危害和不利,具体表现有以下方面:1、危害人类的生命  灾害第一位的

2、属性是对人类生命的危害。大多数灾害事件,如地震、洪水、雷击、瘟疫、火灾等等,都有可能直接对人类的生命造成危害。2、损毁人类的生存资料  生存资料既包括了生活资料,也包括了生产资料。生存资料的损失和毁坏,使得人类丧失或者难以获得维持生命所必需的物质条件,造成生存困难。3、恶化人类的生存环境  人类的生存环境,既包括了自然环境、生态系统,也包括了通过人类劳动创造的人造环境。重视灾害问题的综合研究,为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提供科学依据。1.灾害是社会与自然综合作用的产物。2.灾害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之一

3、3.对资源开发利用行为的认识是理解灾情形成机制的关键4.加强减灾研究促进可持续发展1.2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水平2.1 致灾因子论致灾因子包括自然致灾因子,例如地震、火山喷发、滑坡、泥石流、台风、暴风雨、风暴潮、龙卷风、尘暴、洪水、海啸等等,也包括环境及人为致灾因子,如战争、动乱、核事故等等。因此,持致灾因子论的有关研究者认为,灾害的形成是致灾因子对承灾体作用的结果,没有致灾因子就没有灾害。致灾因子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对致灾因子的分类,一般的体系是首先划分成自然致灾因子与人为致灾因子[6,13],然后根据致灾

4、因子产生的环境进一步划分为大气圈、水圈所产生的致灾因子——台风、暴雨、风暴潮、海啸、洪水等;岩石圈所产生的致灾因子——地震、火山、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以及生物圈所产生的致灾因子——病害、虫害等。致灾因子论的主要理论认识是致灾因子分类、致灾因子形成机制和致灾因子的风险评价,其实践的目的是提高致灾因子的预报准确率,以及为工程建设提供技术参数2.2 孕灾环境论孕灾环境包括孕育产生灾害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持孕灾环境论的有关研究者认为,9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系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近年灾害发生频繁,损失与年

5、俱增,其原因与区域及全球环境变化有密切关系,其中最为主要的是气候与地表覆盖的变化,以及物质文化环境的变化。2.3 承灾体论承灾体就是各种致灾因子作用的对象,是人类及其活动所在的社会与各种资源的集合。其中,人类既是承灾体,又是致灾因子。承灾体的划分有多种体系,一般先划分人类、财产与自然资源二大类。因此,持承灾体论的有关研究者认为,没有承灾体就没有灾害。2.4 区域灾害系统论由以上所述可以看出,致灾因子、孕灾环境与承灾体的相互作用都对最终灾情的时空分布、程度大小造成影响。灾害形成就是承灾体不能适应或调整环境

6、变化的结果。所以,在灾情形成过程中,致灾因子、孕灾环境与承灾体缺一不可。1.1发展趋势1、对灾害链的认识灾害链定义为由某一种致灾因子或生态环境变化引发的一系列灾害现象,并将其划分为串发性灾害链与并发性灾害链两种。近年的研究实践提出下列4种常见的灾害链,即台风-暴雨灾害链、寒潮灾害链、干旱灾害链和地震灾害链。目前的难题是如何定量地表述灾害链之间的能量传递规律或动力流动过程。2、 对灾害群的认识  灾害群包括灾害在空间上的群聚(DD)和时间上的群发(DF),分别用式(1)和式(2)计算。DD=单元灾种数(n

7、)P区域灾种总数(N)  (单位:%)(1)DF=期间灾害发生次数(f)P时段灾害发生次数(F)  (单位:%)(2)3、对“区域灾害系统”本质的新认识(1)、“区域灾害系统”是地球表层系统中的“社会生态系统”人类不是一个孤立的系统,他是“复杂社会生态系统”(SES)的一部分,也有人称其为“社会生态系统”,或“人类环境复合系统”。“社会生态系统”可以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展现在人类面前,在任何一个“社会生态系统”中,人类与生态(或称环境、或称自然,或称生物物理)子系统都处在相互作用的状态。(2)、“区域灾害

8、系统”也是地球表层系统中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吴传钧先生认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是地理学理论研究的核心。他反复强调,地理学要“着重研究人地系统中人与自然的相互影响与反馈作用”,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研究的核心目标是协调人地关系,从空间结构、时间过程、组织序变、整体效应、协同互补等方面去认识和寻求全球的、全国的或区域的人地关系系统的整体优化、综合平衡及有效调控的机理,为有效地进行区域开发和区域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3)、“区域灾害系统”还是可以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