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六地壳运动规律和地域分异规律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六地壳运动规律和地域分异规律

ID:18392969

大小:2.02 M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9-17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六地壳运动规律和地域分异规律_第1页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六地壳运动规律和地域分异规律_第2页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六地壳运动规律和地域分异规律_第3页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六地壳运动规律和地域分异规律_第4页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六地壳运动规律和地域分异规律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六地壳运动规律和地域分异规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大宁县第一中学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六地壳运动规律和地域分异规律一.地质作用的概念:指引起地壳及其表面不断发生变化的作用。二.地质作用的能量来源于: 1、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主要表现为热能。 2、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及转化形式,如风能等。三.分类: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能量来源 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太阳辐射能 表现形式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 风化、侵蚀、搬运、堆积 对地表形态影响 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于平缓 关系 地表形态在内、外力相互作用下不断发展、变化,其中内

2、力起主导作用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岩层位移方向 平行于地球表面 垂直于地球表面 对岩层的影响 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 使岩层发生大规模隆起和拗陷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在地表形成断裂带和褶皱山脉 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 关系 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四、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岩石圈包括了地壳和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2)分类:①岩浆岩:分为侵入岩(如花岗岩——长石、石英、云母组成)和喷出岩(如玄武岩)花岗岩是优良的建材和装饰材料②沉积岩:由外力作用形成;如石灰岩;形成

3、岩层(其中往往有化石、煤炭)石灰岩是烧石灰和制水泥的重要原料③变质岩:如大理岩(主要由方解石组成,是优良的建材和装饰材料)·石灰岩地区可能具有良好的旅游资源(喀斯特地貌)等(3)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高考地理专题六地壳运动规律和地带差异12高考地理专题六地壳运动规律和地带差异12(一)地壳运动的基本形式:1、水平运动:运动形式——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运动结果地表岩层弯曲变形巨大的褶皱山脉地表岩层水平位移断裂带2、垂直运动:运动形式——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垂直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即上升或下降运动结果——岩层隆起或拗陷,引起地

4、表的高低起伏或海陆变迁。S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二)板块构造学说:1.地球的岩石圈被一些断裂构造带(海沟、海岭)分割成许多单位,叫做板块。六大板块:亚欧、非洲、印度洋、太平洋、美洲、南极洲。成因代号地理事物相关板块板块张裂(生长)123大西洋红海东非大裂谷亚欧、非洲、美洲非洲、印度洋非洲板块内部板块板块碰撞(消亡)陆-陆45阿尔卑斯山喜马拉雅山非洲、亚欧印度洋、亚欧陆-海6789海沟岛弧落基山脉安第斯山亚欧、太平洋亚欧、太平洋美洲、太平洋美洲、南极洲2.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所以多地震、火山爆发

5、等地质灾害,地热资源也比较丰富。世界上的地震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它们都出于板块的消亡边界附近。高考地理专题六地壳运动规律和地带差异121.地中海面积不断缩小;喜马拉雅山的高度不断升高;红海、大西洋的面积不断扩大;美洲与欧洲、非洲大陆之间的距离不断加大。2.我国多地震原因:位于三个板块(亚欧、印度洋、太平洋)交界处,两个地震带交汇处3.地震多的国家有:日本,印度尼西亚,美国西海岸,秘7鲁,墨西哥,新西兰,智利特别说明阅读地质图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地质图分为剖面图和平面图,在阅读时要分清是平面图还是剖面图,然

6、后再根据以下步骤进行阅读分析:(1)看图例、比例尺,通过图例可以了解图示地区出露哪些岩层及其新老关系。看比例尺可以知道缩小的程度。(2)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分析图内的地质构造特征,分析图示是向斜还是背斜,地层有无缺失;各层是否含有化石,含什么化石,化石是什么地质年代形成的;有无断层,断层部位在什么地方;有无侵入岩,是什么年代侵入的,地质构造与矿产分布有什么关系等。①若地层呈水平状态,并且从下到上依次由老到新连续排列,说明在相应地质年代里,地壳稳定下沉,地理环境没有发生明显变化。②若地层出现倾斜甚至颠倒,说明地层形成后,因地壳水平运动使岩层

7、发生褶皱,地层颠倒是因为地壳运动剧烈,岩层发生强烈褶皱所致。③若地层出现缺失,形成原因可能有:一是在缺失地层所代表的年代,发生了地壳隆起,使当地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二是当时开始有沉积作用,地壳隆起后,原沉积物被剥蚀完毕;三是当时、当地气候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④若上下两个岩层之间有明显的侵蚀面存在,说明是由下部岩层形成后,该地地壳平稳抬升或褶皱隆起上升,地层遭受外力侵蚀形成的。若侵蚀面上覆有新的岩层,说明是由该地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上升形成的;若侵蚀面上部为风化壳,是由于地壳上升后一直遭受外力侵蚀所致。⑤若地层中有侵入岩存在,说明

8、围岩形成之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晚于围岩形成时代。(3)分析图内的地形特征,有的地质平面图往往绘有等高线,可以据此分析山脉的延伸方向、分水岭所在、最高点、最低点、相对高差等。如不带等高线,可以根据水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