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作文讲评 教学设计

《回首》作文讲评 教学设计

ID:18429646

大小:49.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9-17

《回首》作文讲评  教学设计_第1页
《回首》作文讲评  教学设计_第2页
《回首》作文讲评  教学设计_第3页
《回首》作文讲评  教学设计_第4页
《回首》作文讲评  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回首》作文讲评 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回首〉写作讲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阅卷评析,学生了解本次作文审题立意的正确方向,进一步领会哲学思辨对审题立意的开掘意义。2.通过范文阅读和点评,学生进一步明确“概念统一”和“观点与材料统一”的要求。【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运用“对立与统一”的哲学原理进行审题立意,增强深度立意的自觉性。2.难点:明确“概念统一”和“观点与材料统一”的要求并付诸实践。【学情分析】@作文题目:我们常说,一切都要向前看,其实,有时“回首”也很有必要。请以“回首”为题,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题目简析:这是一篇典型的给材料命

2、题作文。前面的引言,既是一种限制,也是给“回首”指明了辩证思维的方向,考查学生思维的深度。@写作概况:年级均分50.59分,班级均分**分。由于高三阶段的写作重视用哲学思维让作文“有深度”,所以这个文题的写作,大部分同学是能够适应的,但是精彩的文章也很少。@问题聚焦:学生有辩证思维的意识但表述的严密性不够强、“回首”的概念不够统一、材料与观点不够一致等共性问题。课时建议:2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导入讲评引导反思1.发放学生作文。2.引导学生细读作文,从对“回首”概念的把握及辩证立意方面反思自己作文的疏漏之处。1.学生读自己的考场作文。2.学生对自己的作文立

3、意做出判断,共同探究立意的妥帖性。经过考后一段时间的“冷却”,学生对自己的作文重新审视。展示问题分析概念1.教师公布阅卷的基本标准:基准分49-50;只谈“回首”而不提“向前看”最高不能进入60;作文题有改动的-2分。2.教师展示“阅卷手记”,重点是对“回首”的理解,为学生讨论提供具体材料。3.本题写作中,“回首”概念究竟该怎样界定?1.学生对照自己作文寻找差距,总结得失。2.关于“回首”的理解:回首=回忆(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回首=质变一瞬(那人却在……);回首=回眸(站在现在,慨叹过去);回首=观照(唐太宗以史为鉴);回首=反复(爱迪生、袁隆平等科学家实验);回首=纪念(圆明园、卢沟桥)

4、……3.回首:回望、回顾、回忆、回想了解自己,为提升文章等级创造条件。分析讨论,认识明晰概念对写作的重要性。重新审题激发思维1.布置学生重新看题目,把握题目要求。2.题目的写作范围怎样?3.用什么样的哲学思辨加以分析能使立意深刻起来?1.讨论:区别“题目”与“话题”的不同要求;重视引导语的解读。2.明确:写作范围可大可小——大可历史风云,小可小我情怀。言之成理,有自己的分析和思考:“回首”是对过去辉煌的一种总结,为未来前进奠定基础,过去促进未来。(优良传统、珍贵文化……);“回首”结合此次写作,联系以前写作实践中感悟,在讨论中培养运用哲学思辨进行审题立意的习惯。good,noloosenin

5、g.6.5.2DCSsidewiringtocompletetheenclosureandtheothersideafterthewiringiscompleted,DCSwithintheenclosurewhenthepowermoduleshouldbeloosenedorthepowergoesout.6.6lowvoltagecableterminalmaking6.6.1first5是对以往过失的一种反思和诊断,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避免重蹈覆辙。(法西斯、文革……);“回首”是对曾经忽视的感情的一种体悟,告诫我们珍惜身边的每一点幸福;“回首”是在步履匆匆之后的一种调节,感受生活的

6、美好,放飞心情,补充前进的能量……3.结合题目要求,运用“对立和统一”的哲学原理可以由浅入深。迁移阅读领会原理课前布置学生阅读“拥有和没有”的4篇写作例文。从“对立与统一”角度判断审题立意的准确性和深刻性。4篇例文的参考得分:生有所息(28);珍惜过后是奋斗(45分);有无之幸(64);知足常乐(40)。通过迁移阅读拓展思路,强化哲学思辨意识。点评范文取长补短1.布置学生读4篇《回首》的范文。2.讨论范文的审题立意和概念的把握是否恰当。3.选取考场作文中运用材料的展示,讨论观点与材料的切合程度。1.学生读范文,分析得分理由。2.讨论明确:A.“回首”的意义揭示非常明确。B.围绕“回首”与“向

7、前”的关系来谈。C.结构明晰,逐层推进。D.内容丰富,但前后概念不能完全吻合。3.分析材料运用的妥帖性:人物——刘伟、朱光亚、杨光、史铁生、苏珊大妈、胡哲、李娜等;事件——故居、中药、柯达、两个癌症患者和羊等;名言——吾日三省吾身、资治通鉴、温故而知新……通过点评,学会辨别和借鉴。增强观点材料契合度的感性认识,形成理性思考,与哲学思辨结合起来,培养审视自己写作的习惯。设定目标作业反馈1.课堂总结,重审重点难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