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课件人民版_2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课件人民版_2

ID:18470888

大小:2.80 MB

页数:32页

时间:2018-09-18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课件人民版_2_第1页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课件人民版_2_第2页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课件人民版_2_第3页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课件人民版_2_第4页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课件人民版_2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课件人民版_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3讲 中外改革规律认知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二、归纳“改革背景”的一般方法1.社会发展趋势:经济条件——根本原因。2.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主要原因。3.社会危机:内忧(财政危机、政治危机)、外患(民族危机)——必要条件。4.改革力量:阶级条件——组织条件。5.改革及支持者的革新意识:思想条件——主观条件。6.外部因素:催化剂、导火线——直接原因。五、综合分析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的特点及认识1.特点(1)从政治角度看,商鞅变法与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都涉及了政治制度改革。商鞅变法更侧重于制度的重建,如废分封,推行县制,实质是加强中央集权;而孝文帝改革整顿吏治,

2、制定官吏俸禄制和考核制度,任用汉族地主为官,更侧重于接受汉族先进政治制度,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王安石变法很少涉及政治制度变革,这是时代背景决定的。(2)从经济角度看,三次改革都涉及经济举措。商鞅变法涉及土地制度、农业商业政策以及经济衡量计算单位等,本质上反映了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特点,有助于政治统一;北魏孝文帝改革也涉及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体现了少数民族接受汉族先进耕作方式的特征;而王安石变法从富国角度出发,改革赋役制度,重视农业,兴办水利工程,加强市场流通管理等,目的是限制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缓和农民阶级与封建国家的矛盾,以达到改变积贫积弱局面的目的。(3)从军事角度看

3、,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都进行了军事改革,商鞅变法军事改革本质目的是为了强兵,达到争雄优势、称霸天下的目的;王安石变法军事改革虽然也是为了强兵,但更侧重于防范人民的反抗和抵御少数民族的进攻。(4)从思想文化及生活习俗方面,三次改革都有所涉及。商鞅变法“燔诗书而明法令”,强调的是加强思想控制;北魏孝文帝的措施是汉化政策;王安石变法对教育进行改革,从科举制度入手,达到整顿吏治的目的。2.认识王朝初期改革容易成功,王朝中后期改革大多失败。这主要是因为:(1)王朝初期:新王朝建立决定了统治阶级必须恢复并发展经济,部分调整生产关系,这为新王朝的改革减少了阻力;统治者能吸取前代灭亡教训,大力调整统治政策,这

4、种改革符合当时社会不同阶级、不同政治集团的共同要求;多有强大王权的保障。(2)中后期:统治阶级内部保守势力强大,既得利益者不愿改革;在维护封建制度的前提下进行某些政策调整和利益再分配的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顽强抵抗。六、分析比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中、日、俄三国改革1.三次改革都是在工业文明的冲击下出现的.但从背景上看.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的戊戌变法具有相似之处,即都是在遭受西方工业国侵略、内忧外患的情况下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是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交织的结果;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则是在对外争霸战争失败、阶级矛盾尖锐、农奴制落后的背景下进行的改革。2.三次改革都是自上而下的变革,其性质相同。三次改

5、革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虽然1861年俄国改革的领导者是沙皇及政府,但改革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3.从三次改革内容上看,只有戊戌变法没有触及封建土地制度,日本的明治维新最为彻底,推动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近代化进程。4.从结果与影响上看,改革后俄国、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戊戌变法未成功,但客观上刺激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近代化的发展。试题来源材料引文出处问题设计设问方式考点关键词2011全国卷原始性文字材料翁独健《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等(1)指出旗、盟与草原传统部落、部落联盟的区别。(5分)(2)简析盟旗制度的历史作用。(10分)比较类、作用(影响)类明清,盟旗试题来源材料引文出处

6、问题设计设问方式考点关键词2012全国卷原始性文字材料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王莽改革的目的。(5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莽币制改革失败的原因。(10分)目的类、原因类汉代,王莽币制改革试题来源材料引文出处问题设计设问方式考点关键词2013全国Ⅰ卷原始性文字材料《清德宗实录》(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与戊戌变法的共同之处。(6分)(2)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两次改革的结果差异很大,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并指出清末新政的实质。(9分)比较类、原因类实质、类晚清,戊戌变法、清末新政试题来源材料引文出处问题设计设问方式考点关键词2013全国Ⅱ

7、卷原始性文字材料白寿彝《中国通史》等(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两税法改革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税法与唐前期的赋役制度相比有哪些积极作用。(9分)背景类、比较类、作用(影响)类唐朝,两税法改革试题来源材料引文出处问题设计设问方式考点关键词2014全国Ⅰ卷原始性文字材料张晋藩《中国法制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魏晋法律改革的主要特点。(8分)(2)根据材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