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化学1-9单元知识(填空)

九年级上册化学1-9单元知识(填空)

ID:18483077

大小:152.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9-18

九年级上册化学1-9单元知识(填空)_第1页
九年级上册化学1-9单元知识(填空)_第2页
九年级上册化学1-9单元知识(填空)_第3页
九年级上册化学1-9单元知识(填空)_第4页
九年级上册化学1-9单元知识(填空)_第5页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上册化学1-9单元知识(填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物理变化:、化学变化:2、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不伴随化学变化。3、物理性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4、化学性质:物质在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如铁易生锈、氧气可以支持燃烧等。5、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二、基本操作1、取用药品注意节约:取用药品应严格按实验室规定的用量,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即液体取,固体只要。2、固体药品的取用:(1)块状或密度较大

2、的固体颗粒一般用夹取(2)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时要用3、液体药品的取用(1)少量液体药品的取用---用胶头滴管:吸有药液的滴管应在仪器的正上方,不要让吸有药液的滴管接触仪器壁。(2)取用较多量时可直接从试剂瓶中倾倒(注意:把瓶塞在桌上,向着手心(防止)斜持试管,使瓶口紧挨着试管口(3)取用一定体积的液体药品可用量筒量取。4、物质的加热: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可以加热的仪器,但必须垫上石棉网的是烧杯、烧瓶;不能加热的仪器有:量筒、玻璃棒、集气瓶。注意:被加热的仪器外壁不能有水,加热前擦干,以免容器炸裂;加热时玻璃仪器的底部不能触及酒精灯的灯心,以免

3、容器破裂。烧得很热的容器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也不能立即放在桌面上,应放在石棉网上。5、仪器洗干净的标志是:。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一、空气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①红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铁丝等代替)燃烧时有,②同时,冷却后,水面上升约体积。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2、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为78%、为21%、稀有气体(混合物)为0.94%、二氧化碳为0.03%、其它气体和杂质为0.03%。属于。3、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气体两类,气体污染物较多是、、,这些气体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4、氧气的用途:供给和二、

4、氧气物质与氧气的反应:9物质现象化学方程式碳磷硫镁铁石蜡(写符号表达式)实验中的注意点:做物质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时,药品都应从上而下缓慢伸入瓶中。铁燃烧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细砂,防止;细铁丝盘成螺旋状的目的,下端系火柴作用,硫燃烧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的目的。三、氧气的实验室制法a、药品及反应的原理:(1)高锰酸钾(2)氯酸钾和二氧化锰(3)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和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又叫触媒)b、实验装置装置Cc、收集方法:因为可采用收集氧气;因为可采用收集氧气(本方法收集的气体较纯净)。d、检验方法:,说明该瓶

5、内的气体是氧气。验满方法:(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2)用排水法收集时:,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e、注意事项:(1)试管口要略倾斜(固体药品加热时),防止(2)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束时,应先撤,后移(防止f、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属于变化)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一、水的组成1、电解水:(1)电解水中正极产生,负极产生,体积比(分子个数比)为,(2)结论:①水是由、组成的。②一个水分子是由和构成的。③化学变化中,。(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物质的分类混合物纯净物9单质化合物氧化物二、分子和原子1、构成物质的微粒有、、2、分子的特性:、、3、原子是 。

6、4、分子和原子的区别:5、化学变化的实质 :三、水的净化1、水的净化效果由低到高的是、、、,其中净化效果最好的操作是;能吸附水中一些异味和色素的净水剂是。2、硬水与软水鉴别方法:用,有浮渣产生或泡沫较少的是,泡沫较多的是,硬水软化的方法:、。3、过滤:是分离不溶性固体与液体的一种方法(即一种溶,一种不溶,一定用过滤方法)如粗盐提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分离。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指;“二纸”指①②;“三靠”指①②③四、爱护水资源1、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江河、湖泊和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3/4,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2/3。淡水资源却不充裕,地面淡水量还不到总水量

7、的1%,而且分布很不均匀。2、水的污染来自于①工厂生产中的,②生活污水的,③农业生产中施用的流入河中。3、预防和消除对水源的污染,保护和改善水质,需采取的措施:①加强对水质的监测,②工业“三废”要经过处理后再排放,③农业上要合理(不是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等。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一、原子的构成1、原子是由和构成的,原子核是由和构成的(氢无中子)2、原子中:(1)核电荷数(带正电)==(原子不显电性)(2)相对原子质量=+二、元素1、元素定义2、元素的种类是由决定的。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