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教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教案

ID:18541633

大小:108.0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8-09-19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教案_第1页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教案_第2页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教案_第3页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教案_第4页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教案系部艺术系授课课程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授课教师郑州信息工程职业学院公共艺术《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总学时:36  实验学时:0   学分:2适用对象:大学全校学生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一)本课程的性质课程性质:《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是大学生的一门公共课,它的性质属于公共选修课,主要通过学习和鉴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水平,为今后专业设计和表现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二)本课程的任务本门课程根据大学生的特点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主要以课堂教课为主,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为宗旨。使学生的中国传统

2、文化能力达到一定的水准。(三)本课程培养人才的定位主要针对全校大学生(四)本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本课程是一门中国传统文化了解的课程,必须通过大量的视频资料才能掌握所学的知识,在上课的全过程必须保证多举例。二、课程的基本要求以课堂讲课教学为主,辅以视频、图片等。1、在方法上注重培养兴趣。2、教材编排、课堂讲授、作业练习,应遵循从简到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3、坚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在教学中注意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培养,启发学生独特的艺术感受。4、利用各类资料和电化教学手段,观摩和欣赏古今中国优秀的作品,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艺术鉴赏能力。三、教学目标

3、(一)知识目标本课程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学生了解相关的知识结构,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兴趣。(二)能力目标有效的把中国传统文化应用到日常生活当中。(三)素质目标使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观察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达到一定的认知水准。四、课程内容课时安排第一章第一章          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2第二章第二章          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2第三章第三章          中国文化依赖的社会政治结构2第四章第四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2第五章第五章          多民族文化融合与中外文化交汇2第六章第六章          中国语言文字和典籍2

4、第七章第七章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2第八章第八章          中国古代教育2第九章中国古代文学2第十章中国古代艺术2第十一章中国古代史学2第十二章中国传统伦理道德2第十三章中国古代宗教2第十四章中国古代哲学2第十五章中国文化的类型和特点2第十六章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2第十七章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系统2第十八章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的转变2总学时36一、     文化的涵义:人类从野蛮到文明,靠文化进步,从生物的人到社会的人靠文化教化。人们的个性、气质、情操,靠文化培养;人们的崇高与渺小,靠文化赋予;人们各种各样的人生观、价值观,靠文化确立。那么,文化究竟是什么

5、?当今世界关于文化的定义,据统计已经有260多种。迄今为止,“文化”仍是学术界众说纷纭的问题。实际上,文化是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宽广的多维概念。文化作为人类社会的现实存在,具有与人类自身同样长久的历史,一部人类史就是人的文化史,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民族文化、企业文化、饮食文化、酒文化、陶瓷文化、服饰文化等等,也就是说,文化是一个无所不包的概念。首先,让我们看看古人是怎样理解“文化”这个概念的。“文”的本义是指各色交错的纹理。对“文”作解释较早的是《易经·系辞下》中有这样一段话:“物相杂,故曰文。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

6、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这段文字中“观鸟兽之文”,就是指观察鸟兽身上的各色交错的纹理。这段文字说明,我们的祖先包牺氏重视观察自然与人类自身,从自然界与人类自身领悟道理,概括为“八卦”来通天地万物之神妙,来分类归纳万事万物的情状。现代科学研究,中国的“八卦”应该看作是逻辑数理的祖先,计算机使用的二进制计算方法就是借鉴了“八卦”的进位方法。这里主要是用“文”来表示动物身上的纹理。后来,在此基础上,“文”字又有许多引申意义。其一,引申为文字、文章。在此基础上又引申为诗词曲赋。其二,引申为古代的礼乐制度,在此基础上又引申

7、为法令条文。其三,引申为精神修养,在此基础上又引申为文彩。其四,在礼乐制度和修养的基础上还引申为美、善、德行之义,如成语“文质彬彬”(《论语·雍也》)中的“文”即指文采和修养德行。总之,“文”在古人心目中,起初指纹理,后来又引申出近十几种引申义。其中,文字、文章、修养、德行与现在人们理解的“文化”一词的意义最为接近。“化”的本意有三个方面:一是变化,二是生成,三是造化。主要指事物动态变化的过程。《庄子·逍遥游》中的“化而为鸟,其名曰鹏”,中的“化”即指变化。《易·系辞下》中“男女构精,万物化生”中的“化”即生成,化生也是生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