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浅议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ID:18602475

大小:14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9-19

浅议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_第1页
浅议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_第2页
浅议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_第3页
浅议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_第4页
浅议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议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议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江苏省常熟市尚湖高级中学215500江政内容摘要: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数学问题作为数学学科的“代言”,其自身所具有的深刻概括性、内涵丰富性以及高度集中性等特点,为学习对象理清数学体系、明晰知识特点、掌握内涵要义,提供了有效载体和重要抓手。本文作者从四个方面对高中数学课堂问题设计活动的开展,进行了简要论述。关键词:课堂教学问题设计开展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数学学科体系复杂,知识点众多,并且章节与章节之间、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关系复杂,联系紧密。数学问题作为

2、数学学科的“代言”,其自身所具有的深刻概括性、内涵丰富性以及高度集中性等特点,为学习对象理清数学体系、明晰知识特点、掌握内涵要义,提供了有效载体和重要抓手。问题设置是数学问题教学的首要环节和重要基础。新课程标准高中数学强调指出,问题教学要坚持学生为中心,能力培养为要务,将问题教学作为学习能力培养重要载体。本人现结合教学心得体会,谈谈新课改下如何做好高中数学问题设计工作。一、问题设计要紧扣教学目标要义,体现针对性常言道,无为而题。教育学认为,问题案例的设计,就是将教材精华、知识内涵进行生动、形象的呈现,促进教师更好讲授新知

3、,落实目标要求。笔者发现,部分高中数学教师问题案例设计时,存在“信手拈来”现象,不能将教学目标、学习要求、教学重难点以及学生主体实际等考虑和融入其中,导致设计的案例“空洞”,针对性不强。因此,教师在问题案例设计时,不能“无所目标”,而应该“有的放矢”、“紧扣中心”,根据教学目标要求、重难点以及学生认知实际,设置典型、具体的案例,让学生通过针对性问题案例观察分析,深刻理解和全面掌握教学目标要义。如在“解三角形”章节“余弦定理”复习课案例设计中,教师通过对该节课教学内容的研析发现,余弦定理内容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同时也是学生

4、学习的难点。根据这一情况,教师可以设计题组训练:题组一“在△ABC中,(1)已知b=8,c=3,A=60°,求a的值;(2)已知,,,求C的值”利用余弦定理及其推论,引导学生解决两类解三角形的问题:①已知两边及其夹角,求其它的边和角,②已知三边,求一个角。题组二“(3)已知△ABC的三边之比为,求该三角形的最大内角.如果三边之比改为sinA:sinB:sinC=的话,会有什么结果呢?通过变式,巧妙的把正、余弦定理结合起来,可以复习旧知,巩固新知。题组三(4)“用余弦定理证明:平行四边形两条对角线的平方和等于它们各边的平方

5、和”.这是一道书本习题。通过对书本习题的挖掘和讲解,为以后用“向量”的方法解决这题埋下了伏笔,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二、问题设计要关注主体差异特性,体现难易性学生个体之间差异性,是学生主体的最为显著特征之一。新课程标准高中数学指出,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特点,设置不同难易程度的问题案例,提供实践探究的实际,让不同类型学生群体得到共同发展进步。因此,教师设计问题时,不能脱离学生主体实际,应抓住学生主体差异特性,设置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案例,让每一个学生群体都能获得锻炼、探究的机会和展示风采的时机,落实好新课改提出的整体进步发展目标

6、。如在高一阶段函数部分的复习活动中,教师根据好中差三类学生群体实际,设计三类题“函数=(1)判断函数的奇偶性(2)证明函数在区间上为增函数。”;“已知定义域为R的函数是奇函数。若对任意的,不等式恒成立,求k的取值范围”;“.已知集合P=,函数的定义域为Q.(1)若,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2)若方程在内有解,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的问题案例,面向各个类型学生,提供实践探析的载体,推进整体学生进步发展,让不同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三、问题设置要遵循课程改革要求,体现发展性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学习

7、能力培养已成为高中数学教师开展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教育实践学认为,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主体更加高效的“学”,达到“不教”、“善学”的目标。这就要高中数学教师设计案例,必须始终紧扣新课改学习能力培养目标要求,将学习能力培养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任务”,设置具有深刻探究、实践、推理意义的问题案例,让学生在思考、分析、判断、归纳、推理等数学实践活动中,学习技能、数学品质得到锻炼和提升,展现出数学问题案例的发展特性。如在“立体几何”的教学中,教师针对几何体的性质所涉及的知识点较为多,抽象思维、立体思维能力较高的实际,设

8、置了“在长方体中,分别是的中点,,过三点的的平面截去长方体的一个角后.得到的几何体A1DD1C1ACBEF,且这个几何体的体积为.(1)求证://平面;(2)求的长;(3)在线段上是否存在点,使直线与垂直,如果存在,求线段的长,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具有探究特点的问题案例,让学生根据问题开展思考、探究。从教学实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