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灰霉病根腐疫病黑腐病黄萎病褐斑病早疫病

番茄灰霉病根腐疫病黑腐病黄萎病褐斑病早疫病

ID:18650794

大小:403.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09-20

番茄灰霉病根腐疫病黑腐病黄萎病褐斑病早疫病_第1页
番茄灰霉病根腐疫病黑腐病黄萎病褐斑病早疫病_第2页
番茄灰霉病根腐疫病黑腐病黄萎病褐斑病早疫病_第3页
番茄灰霉病根腐疫病黑腐病黄萎病褐斑病早疫病_第4页
番茄灰霉病根腐疫病黑腐病黄萎病褐斑病早疫病_第5页
资源描述:

《番茄灰霉病根腐疫病黑腐病黄萎病褐斑病早疫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番茄灰霉病根腐疫病黑腐病黄萎病褐斑病早疫病·病害名称:灰霉病病原病毒(病原菌学名):BotrytiscinereaPersoon 危害与诊断:常发生于幼苗期及定植后的茎基部。发病部位褐变,生成灰白色霉层,病害严重时,整株枯死。茎基部发病时,形成梭形、紫褐色边缘的暗褐色大型病斑。有时,可为害病茎附近的叶片和叶柄。最初,叶片上出现褐色圆形病斑,不久迅速扩散,造成叶片及叶柄枯死、低垂。这种病害多发于接触地面的茎叶上,病斑环绕一周,病茎的上部便枯死。在凋谢的花瓣上密生的灰霉,逐渐由花痕部位扩展至幼果,致使整个幼果被灰色霉层所包围,停止生长。青果病部呈水波状,其表

2、面形成灰色霉层,软化腐烂。接近地面的果实常发病。病原病毒的性质:该病菌除了以生长在植株病部的菌丝、分生孢子或菌核形态越冬之外,还在其他有机物上腐生繁殖,越冬后成为传染源。由越冬分生孢子、菌丝和菌核生成的分生孢子,被风吹散萌发出芽管后长出菌丝,从柔软部位侵染发病。灰霉病菌尤其在凋谢的花瓣上繁殖最为旺盛,然后,以菌丝形态蔓延至幼果发病。菌的发育适温为23℃左右,在20℃、多湿条件下易发病,低温时,几乎不生成孢子。发生条件与对策:植株密植度大,生长软弱,过于繁茂容易发病。大棚促成栽培及暖地的大棚抑制栽培往往密植度很高,而且,为防止夜间降温常常封闭大棚,导致棚内

3、温度增高,在12月到来年3月间发病较多。尤其是早晚骤凉,明显地助长灰霉病的发生。因此,在努力保持温度的同时,日间高温时要注意换气。另外,还可以采用地膜覆盖栽培,降低设施内的湿度和防止来自土坡中病原菌的侵染。初期:从枯萎的花瓣处侵染。 中期:果实呈灰褐色,伴有萎蔫。 叶片:在染病的部位易形成病斑,病斑大、呈褐色。病害名称:  根腐疫病 病原病毒 (病原菌学名):  PhytophthoradrechsleriTucker危害与诊断:  发生于各种栽培类型。当第一果穗开始膨大、着色时,植株顶部叶片附近萎蔫,乍看近似于青枯病症状。最初,白昼发生萎蔫,早晚恢复。

4、不久后,整个植株萎蔫。病害多发期分别为促成、半促成栽培3—5月份,抑制栽培10~12月份,露地栽培为7~9月份。病害多发于气生根。维管束的褐变由接近地面部位几厘米直到50一60cm处都可见,但有时无褐变。根部的细根腐烂脱落严重,只剩下粗根。病害进展比较迅猛。由青枯症状发展到末期症状时,整个叶片枯萎。第1~2穗果膨大,但上部果穗不膨大,最后下位果穗亦呈脱水症状。病原病毒的性质:  除了番茄外,还侵染西瓜和菠菜。该病菌在植株病根生成众多的游动孢子囊(分生孢子),在病根等作物残渣及土中以卵孢子或菌丝生存。当番茄移栽后,卵孢子就萌发出芽管,生成游动孢子囊,遇到合

5、适的温度或土壤水分,游动抱子便从游动他了囊里游出,侵染发病。它主要靠土壤传染和水媒传染蔓延。土壤水分增加,给游动孢子囊的形成及游动孢子的游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导致病害迅速蔓延。病原菌的发育温度范围为5—30℃,适温为20一25℃,但35℃时不发育。发生条件与对策:  连作或短期轮作可提早发病时间,造成重大损失。排水不良的土地和地下水位高的地块,灌水次数和量过多,畦间灌水均可导致发病率提高,尤其是露地栽培时,梅雨期后的大雨造成积水时易发病。在大棚用,从地温较高的中央部位及南侧的畦开始发病并扩散。发病严重的大棚和地块,应立即停上栽培番茄,转作其他作物。发病较

6、轻的地块应彻底消毒土壤。另外,作为预防对策,应培育健苗。为此,要更新育苗床土,消毒土壤,育苗最好采用营养钵护根。大棚和本田要加强排水,进行高畦栽培。  病根:粗根褐变,细根腐烂脱落。      初期症状:果实膨大和着色期顶端枯萎,并沿畦蔓延。病害名称:  黑腐病 病原病毒 (病原菌学名):  CladosporiumfulvumCooke危害与诊断:  主要为害叶片。病斑从下部叶片逐渐扩展至上部叶片。叶片表面有部分黄变,其背面出现灰白色轮廓不分明的病斑,密生灰白色霉层。不久之后,叶表面也生成霉层,最后,叶片卷曲干枯,导致坐果不良,果实生长不良,早期着色。

7、温室、大棚栽培时常发病。在拱棚栽培中,主要发生在覆盖过程中,但湿度大时,去掉塑料薄膜之后也仍继续蔓延。病原病毒的性质:  叶霉病菌除了附着在温室、大棚、小拱棚等的玻璃、塑料薄膜、支架、支柱等表面生存之外,也残留在病叶上形成传染源。此外,亦可经种子传染。病斑上生成的分生孢子被风吹至叶片上,萌发出芽管后其菌丝从气孔处侵入,约2周后发病,在叶背面生成众多的分生孢子。这些分生孢子被风吹散,逐渐蔓延。叶霉病菌喜好20—25℃的温度和95%以上的湿度。发生条件与对策:  换气不充分的早春、晚秋及冬季的温室和大棚栽培的番茄都可以发病。密植及灌水过多易发病,生长衰竭,尤

8、其是收获期脱肥时,发病率很高。作为预防对策,要栽培抗性品种,注意换气,避免过度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