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近世儒学家荻生徂徕教育思想探究

日本近世儒学家荻生徂徕教育思想探究

ID:18653071

大小:349.57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9-18

日本近世儒学家荻生徂徕教育思想探究_第1页
日本近世儒学家荻生徂徕教育思想探究_第2页
日本近世儒学家荻生徂徕教育思想探究_第3页
日本近世儒学家荻生徂徕教育思想探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日本近世儒学家荻生徂徕教育思想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2011年第5期总第107期文学艺术No.5.2011Suml()7日本近世儒学家荻生徂徕教育思想探究吴芳(玉林师范学院外语系广西玉林537000)摘要:获生徂徕是日本近世幕府最盛期的儒学家.同时也是著名的教育家。他创立了“徂徕学”,以“古文辞”方法论站在客观主义的立场批判宋儒学者的性理学说。他排斥宋儒学者们对中国古典的再诠释,批判传统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育模式,倡导以学习者为主体、激发学习者主动性和能动性的教学模式,给当代教育界带来全新气息的同时,推动了日本儒学文化的传播和教育的发展,对现代的教育同样具有现实意义。关键词:获生徂徕;徂徕学;教育思想;中囤分类号

2、:K14文献标识码:A古文辞;汉文训读文章编号:1000-9795(20”)05-0065-03引言荻生徂徕(1666年一1728年)所生活的时代是日本近世幕府最盛期,儒学是这一时代的主导思想,“朱子学”更是被定为“官学”。是武士阶级必修的课程。当时大多数私挚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汉文训读法,使用的教材蓝本主要是朱子学者们再诠释的《四书集注》、《大学》、《中庸》、《小学》、《近思录》等。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一个教师讲,一群学习者听的模式。很多私塾为了迎合学生,往往在解读古典时,加入一些轻松愉快的笑话,甚至不在乎曲解原典的本义以博取更多的学员。对于这种现象,徂徕予以了猛烈的抨击

3、,首先他否定了儒学者们所用的经过朱子们再诠释的教材,提出教材应采用中国。占代经典,尤其推崇《六经》;其次他否定了汉文训读法,提出以中文读中文,以“古文辞”文体读《六经》的“古文辞”方法;最后他否定以教师为主体的教授方式,提倡“熟习”方法论,尊重学习者的个性,激发学习者主动性和能动性的以学习者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一、荻生徂徕荻生徂徕是江户(今东京)人,名双松,字茂卿,号徂徕。因是古代大贵族物部氏后裔,所以又自称物茂卿。徂徕七岁开始进私塾学习儒学,十四岁那年,担任将军纲吉伺医的父亲荻生方庵因事获罪,被流放到上总国伶日本千叶县)一个贫穷的渔村,徂徕跟随父亲在贫困的渔村流落了

4、十三年,直到二十五岁才回到江户。在流放的十三年期间,不要说上私塾学习,连儒学的书籍也很难找到,徂徕靠自学读完了林罗山(日本朱子学代表)所著《大学谚解》,掌握了一定的儒学知识.培养了极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之后的“徂徕学”的创立不无受到其自学成才的影响。徂徕一生著书甚多,涉及的面也很广,构成“徂徕学”核心的著作有《辩道》、《辨名》《论语徵》以及《学则》等,晚年完成了其经世论《太平策》《政谈》等。日本江户时期的儒学可以分为两大阶段。前一阶段从幕府开府到幕府中期(十七世纪末),这段时期朱子学占主流地位,被幕府定为“官学”;后一阶段从幕府享保年问(十八世纪初叶)开始,这一阶段朱

5、子学受到了来自以古学派为首的各个学派的质疑和批判。古学派的主要特征是,相对于朱子学重视《大学》、《中庸》等儒教学说.更注重《论语》、《孟子》以及《六经》等著作的思想;同时,相对于朱子学对儒学古典的再诠释,吉学派主张直接从古典中吸取原典精神的复古学风;相对于朱子学的体系性、观念性、思辨性思维,古学派更倾向从客观事物出发,适应现实社会的经验主义思维方式。古学派的代表是山鹿素行、伊藤仁齑和荻生徂徕。荻生徂徕继承了山鹿素行和伊藤仁齑的经验主义理论,把古学精神推向极致。他创立了“徂徕学”,以古文辞学的方法论对朱子学的性理学说进行了尖锐的批判。首先,徂徕承认“理”存在于自然界万

6、物之中,但却否定朱子学的“理”的一致件,认为“理乃无标准之物”川。即“理”只不过是人们的主观判断,不同的人有各自不同的判断标准,不同的世界观,因此,理是不能穷尽的,他说:“天下之理岂有穷尽乎?”。12】,徂徕否定了朱子学的“穷理学说”,认为自然界的万物是“活物”,人是“活物”,“理”自然也是“活”的,这个世界不是千篇一律的,而是由尤限多的复杂多样的“活”的个体所构成的。因此,要管理好这个极其复杂的不稳定的人类社会,要求有一种人为的东西,这便是先上所制作的“道”即“礼乐刑政”。徂徕强调:“道。乃先王之所作。非天地自然之道。先王以其聪明睿智之德受天命,尽其心力、穷其智慧

7、。为安天下而制作之”pJ。徂徕认为,要真正理解先王所制定的“道”的真正意义,必须正确理解《六经》,因为《六经》写实性的记载了先王的事迹及思想,只有通过《六经》才能获得先王之道。而要读懂《六经》,必须掌握《六经》所使用的义体即古文辞。后世儒者特别是宋儒学者所诠释的《四书五经》,都加入-r他们自己的主观意志.偏离了先王的本意。同时,在徂徕看来.构成这个社会的“士农工商”即“四民”不是对立存在的,而是相辅相成的,每个阶层的人均对社会承担着不同的责任,有着不同的价值。他指出:“世界由七农工商阴民构成。农民耕种养活世界;t人制作家用供世界之用,商人往来于世界人之间帮助流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