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程纲要(第三层次)

高中历史课程纲要(第三层次)

ID:18693096

大小:111.5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8-09-20

高中历史课程纲要(第三层次)_第1页
高中历史课程纲要(第三层次)_第2页
高中历史课程纲要(第三层次)_第3页
高中历史课程纲要(第三层次)_第4页
高中历史课程纲要(第三层次)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课程纲要(第三层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III课程纲要一课程概况【课程名称】:人教版必修III【课程类型】:必修【使用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III【授课教师】:高一历史组【授课对象】:高一年级第三层次学生二【课程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了解中外思想文化发展进程中的重大事件、重要现象及相关人物等基本史实。2、通过对古今想文化发展进程中的重大事件、重要现象及相关人物的归纳、联系,理解人类的思想文化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程,并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3、通过探讨古今想文化发展进程中的重大事件、重要现象及相关人物的作用和影响,汲取必要的历史经验教训。4、在与同伴合

2、作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合作、分享、尊重和共赢带来的快乐。三【教学内容分析】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百家争鸣■(一)教学目标①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②孔子、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二)教学内容分析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大变革的时期,政治经济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与当时社会大变革相适应,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这是中国思想史上最活跃、最辉煌的时期之一。在这个时期,思想家们探讨治国治民的理论,研究国家的产生与形成,探索宇宙人类的起源。总之,对世界、社会和人生都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中,影响较大的有

3、儒、道、墨、农、兵、名、阴阳、法等学派,教材主要讲述了儒、道、墨、法四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孔子和早期儒学]这个题目讲述的是早期儒学的形成及代表人物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思想主张。教学建议:在讲述完本板块后,可指导学生归纳总结孟子、荀子在哪些方面发挥了孔子的思想及早期儒学的基本特征。[老庄之学]教材首先简要说明中国古代道家学派的特征:以“虚无”的“道”为世界的根本,以因循自然的“无为”,“逍遥”为处世的方法。其代表人物为老子与庄子。教材对老庄之学对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美学产生的影响做出了肯定的评价。教学建议:教师可启发学生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分析老庄之

4、学产生的社会基础。[法家思想]教材首先指出了法家呼吁改革的思想特征及其产生的社会根源:从春秋到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都发生了新的根本性的变化。教材最后对法家学派的理论与实践所起的作用及其发展、消失的历程做了简要的叙述。[墨家的主张]墨家学派基本特征:提倡刻苦简朴的精神,具有苦干和自我牺牲精神。墨家学派的主旨是“兼相爱,交相利”,其创始人为战国初期的墨翟。其组成人员多为生活艰难的小生产者。22墨子的思想主要有:提出非攻、尚贤、尚同、非系、非命、节葬、节用等一系列主张,贯穿讲求实用的精神;他认为认识以客观的感觉实践为来源。提出判别知识的“三表法”;建立了“类”、“故”

5、等中国最早的逻辑术语。墨家学派在认识论和逻辑学方面对古文化作出了贡献。建立了由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推理的初步基础。墨子死后,后期墨家的主要思想活动是专门探讨逻辑学问题,形成“墨辩”学派。汉代以后,墨家学派逐渐消失。教学建议:讲述完教材内容后可分组讨论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本课重点: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本课难点:联系相关史实,判断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二儒学的兴起■(一)教学目标①罢黜百家,倡导儒学②太学的创建(二)教学内容分析[罢黜百家]教材对汉武帝时代的政治、文化体制进行了描述,指出这一时期伴随着政治上的大一统局面的确立,儒学思想逐渐成

6、为国家的正统思想。教材对罢黜百家的文化政策做出了客观的评价:一方面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另一方面随着儒学地位的上升,汉王朝加强对文化教育的重视,促进了历史文化的发展。[太学的出现]汉王朝对文化教育重视的表现之一就是太学的创建。太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正式的官立学校,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太学的创办是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采用了公孙弘制定的具体方案。教材接下来对太学建立后在汉代的蓬勃发展做出了描述,指出太学的兴立,进一步助长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对文化传播起到了重大作用,为普通地主阶层子弟入仕提供了机会。太学生接受儒学教育,其中的民本思想

7、对他们的观念倾向有一定的影响。他们在积极参政的同时和民间有较密切的联系,对于弊政的危害有比较直接的感受,因此他们的思想言论对国家政策有一定的影响,东汉时期形成了太学清议的政治现象。这是中国古代社会舆论影响政治生活的较早的史例。当时太学生的议政运动,使黑暗的政治势力被迫有所收敛。本课重点:儒学在汉代的兴起及其发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本课难点:对“焚书坑儒”,罢黜百家,太学兴起及科举制度形成进行客观评价■三宋明理学■(一)教学目标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二)教学内容分析[朱熹与理学的成熟]南宋思想家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全面总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