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甲江南

苏州园林甲江南

ID:18723521

大小:46.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9-20

苏州园林甲江南_第1页
苏州园林甲江南_第2页
苏州园林甲江南_第3页
苏州园林甲江南_第4页
苏州园林甲江南_第5页
资源描述:

《苏州园林甲江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教学设计一 设计理念体现新课改的新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决定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思维方式,最后会成为学生的生活方式。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以教学行为的转变为前提的。这就要求教师要由研究教法向研究学法转变,唤醒主体意识。现代教学论认为学力大致可以由三个同心圆所组成:最外一层,是知识,对于语文学科而言,包含着字词句篇、语言篇章等基础知识和相关知识;第二层,是读写听说的基本能力和智力;最里面的核心层,包含着学习动机、兴趣、习惯和方法,也就是“知学、乐学、善学”。这是现代语文教学理论重心的转移,是唤醒学生主体学习意识的重

2、要标志。二 教材分析《苏州园林》是初中语文第四册第一单元的讲读课文,这是叶圣陶先生的一篇准确把握了事物特征的优美的说明文,原是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苏州园林闻名中外,林林总总,设计者与建筑者争奇斗巧,别出心裁,因此异彩纷呈,特色鲜明。而本文作者另辟蹊径,异中求同,牢牢把握住苏州园林的“图画美”这一特征,从总体上介绍,顺畅自然,通俗易懂,不仅展现了深厚纯熟的文字功力,更显示了不同凡响的思维水平。本册教学重点是培养说明能力,本单元的教学要求为抓住特征说明事物。本课的特点是抓住主要特征,按总分结构进行说明。三 学情分析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二年级是培养学生抽象逻辑

3、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而说明文所具有的科学性、条理性、逻辑性等特点,正适合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本课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此外,学生是刚刚接触说明文,对说明文的写作特点还不熟悉,所以进行说明文阅读方法的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从整体到局部多方面说明事物的方法在整体把握全文的基础上,体会文章的结构美。学习本文多样性的语言及作比较说明方法的运用。过程与方法:运用多种媒体,创设丰富情境,通过调动学生合理互动的想象,引导学生感知园林的画意美。从反复诵读和重点词句赏析中,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情感态度价值观:

4、利用课上所学,迁移对比苏州和我校丰富的园林文化,在生活中体味苏园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博大内涵。激发学生爱美爱国的情感。五 教学重点:1、作者是如何抓住苏州园林的特征,并突出这个特征的。2、严谨的结构层次,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六 教学难点:1、合理互动的想象、苏园画意美的感知。2、相关资料的迁移对比。七 教学媒体:多媒体powerpoint课件八 课时安排:二课时。九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1、 通过播放苏州园林的影视材料引入苏州园林的新课,感受苏州园林的美2、教师导语:同学们,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是的!苏州是个有悠久艺术传统的历史名城,

5、可以说是集历代江南园林艺术之大成。“优秀的语言艺术家”叶圣陶原籍江苏苏州吴县,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又有深刻的研究,因此写下了这篇艺术性很强的说明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概括了苏州园林基本特点的说明文。二、走近作者1、出示视频资料 2、指生读文字介绍叶圣陶: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他在小学、中学、大学教过书,对语文教学的改革和教材的建设有重大贡献。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是他创作的重要阶段。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出版有《叶圣陶全集》。三、检查预习给下列字注音轩

6、榭 重峦叠嶂 丘壑 嶙峋 镂空 蔷薇 池沼 相间 着眼解释下列词语鉴赏 因地制宜 映衬 重峦叠嶂四、整体把握 (一)指导说明文的学习方法1 找准说明对象并抓住其特点2 分析文章结构内容 理清说明顺序 3 找出运用的说明方法并弄清作用4 品析语言特色(二)学习探究学生分小组自学课文研究俩个问题:1 找准说明对象并抓住其特点 2分析文章结构内容 理清说明顺序 3初步整体把握文章结构内容(三)班内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汇报交流以下重点内容1、本文说明对象是苏州园林,其特点是“图画美”,具体设计主要表现在“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几个

7、方面2、课文第2自然段中的四个“讲究”与后面3456段一一对应,除了上面讨论的四个“讲究”外,还注意了“角落的图画美、门窗的艺术性 、 色彩的和谐搭配” 。3、文章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写的,是逻辑顺序。 (四)欣赏反馈1播放苏州园林的影视材料,加深学生体会。2学生畅所欲言(你喜欢哪幅图片?突出了哪个特点?)逻辑顺序五、小结总  分图 画 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 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六、布置作业: 1找出运用的说明方法并弄清作用 2品析语言特色第二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回忆上节所学二、学习探究学生分小组自学课文研究俩个问题:1找出运用的说明

8、方法并弄清作用2品析语言特色3体验本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