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1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1

ID:18725282

大小:60.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09-20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1_第1页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1_第2页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1_第3页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1_第4页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1_第5页
资源描述: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1、环境法 2、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客体一般包括(物和行为)。  3、对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定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目的的理解正确的有:(采用了目的二元论;协调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法律规定的目的可以分解为三项任务,这三项任务:①合理利用环境与资源,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②建设一个清洁适宜的环境,保护人民健康。③协调环境与经济的关系,促进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所要保护的对象是(人 4、“可持续发展”与我国的“协调发展”的关系是(文字表述不同,实质含义完全一样)。  5、最早提出清洁生产概念的是(联合国

2、环境规划署)。转自环球网校edu24ol.com  6、我国《环境保护法》中规定的最基本的环境政策是(使环境保护工作同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协调)。  7、被称为污染控制法的“支柱”的制度是(许可证制度)。  8、《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驯养繁殖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应当持有许可证,这种许可证的性质是(资源利用许可证)。  9、评价环境是否受到污染的依据的环境标准是(环境质量标准)。  10、进行环境管理、处理环境纠纷的直接依据是(环境与资源保护单行法规)。  11、构成环境科学中常

3、用的环境分类依据的是(环境的形成;环境的功能;环境范围的大小;环境的不同要素)。  12、首先提出立法的变革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的文献是(《21世纪议程》)。  13、属于协调性环境与资源保护机构的有:)德国的联邦内阁环境委员会,意大利的环境问题部际委员会,澳大利亚的环境委员会)。  14、全面规划、合理布局主要体现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  15、“三同时”制度首创于(中国)。  16、自然资源保护管理中最基本的法律制度是(自然资源权属制度)。  17、确认某排污行为是否合法的根据是(

4、污染物排放标准)。  18、环境(是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中介)。  19、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内容包括(国家环境行政管理权、公民的环境权益,公民的保护环境的义务)。  20、我国立法上的“资源税”主要是指(矿产资源税)。  21、根据《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突发环境事件的报告实行(一小时报告制)。  22、为了弥补国家或有关单位为保护、管理自然资源所支出的费用是(保护管理费)。  23、在行政处罚中,使用最多的是(罚款)。  24、我国行政机关对环境纠纷当事人之间就赔偿责任的争议作出的

5、处理意见的性质是(行政调解)。  25、发生在西方国家环境法发展阶段的著名公害事件有:  (①比利时马斯河谷大气污染事件;  ②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③日本水俣病事件;  ④英国伦敦毒雾事件)。  26、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意义是:(它可以把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起来;它是贯彻“预防为主”原则和合理布局的重要法律制度;它能够减少决策的失误;它是民事侵权法律原则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里的运用)。  27、属于咨询性质的机构有:(①英国的皇家污染委员会;②日本的公害对策审议会;③美国的环境质量委员

6、会)。5.1-9,,services,andmakethecitymoreattractive,strengtheningpublictransportinvestment,establishedasthebackboneoftheurbanrailtransitmulti-level,multi-functionalpublictransportsystem,thusprotectingtheregionalpositionandachieve  28、根据我国环保法律的规定,应当承担限期治理责任

7、的排污者包括:(造成环境严重污染者;处于风景名胜区的排污超标者;位于自然保护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的设施排污超标者)。  29、关于《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名称:(20世纪60年代前后,欧洲国家多称其为污染控制法,日本称其为公害法,俄罗斯和东欧国家称其为自然保护法;公害法和污染控制法,容易被人理解为只限于对环境污染的治理,不能概括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全部内容;我国以前称其为环境保护法;名称不同,反映了各国环境立法的侧重点不同,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别;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我国教育部制定的法律院校教学计划中

8、的官方称谓)。  30、关于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体制表述正确的是:(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是二级多元体制;二级是指我国专门立法机关的国家和地方两级;多元指除了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外,国务院及其部门、地方政府也有一定的立法权;国家级立法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  31、我国现行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体系包括:(①宪法关于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规定;  ②环境与资源保护基本法;  ③环境与资源保护单行法规;  ④环境标准;  ⑤其他部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