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七上4.2《比较线段的长短》word教案2篇

北师大版数学七上4.2《比较线段的长短》word教案2篇

ID:18737039

大小:15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9-20

北师大版数学七上4.2《比较线段的长短》word教案2篇_第1页
北师大版数学七上4.2《比较线段的长短》word教案2篇_第2页
北师大版数学七上4.2《比较线段的长短》word教案2篇_第3页
北师大版数学七上4.2《比较线段的长短》word教案2篇_第4页
北师大版数学七上4.2《比较线段的长短》word教案2篇_第5页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数学七上4.2《比较线段的长短》word教案2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4.2比较线段的长短教学目标:1.会从“数”和“形”的两个方面来比较线段的大小,能说出线段比较大小的结果;知道线段的和与差的意义。2.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会画一条线段使它等于两条线段的和或差。[引导性材料]1.列表比较直线、射线、线段的区别与联系:图形表示法端点个数延伸情况能否延长能否比较大小直线直线AB(直线上任两点的大写字母表示)0向两方延伸否否射线射线OA射线L1向一方延伸可反向延长否线段线段PQ2不能延伸可向两方延长能(教师课前画好此表或制成投影片,上课时与学生讨论,让学生逐一填入,以巩固前课所学的知识。同时

2、,学生根据小学学过的知识——度量线段的长度和生活经验知道只有线段可以比较其大小,直线和射线都不能比较大小,这是由线段的特性决定的,这样就自然的引出课题——如何比较线段的大小。[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的教学设计]1.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1)怎样比较两个同学的高矮?(2)怎样比较两根筷子的长短?(3)怎样比较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大小?图1.3-1(用学生熟悉的实例来说明比较高矮、长短、大小的方法。学生会感到有趣,易懂。教师课前准备六根木棒,设计成如图1.3—1,让学生移动木棒CD,并比较它与AB木棒的长短,可以得出三个

3、结论,教师则强调比较时的注意点:一头对齐,两根棒靠紧,观察另一头的位置。这就为两线段大小比较作铺垫,用折纸法比较长方形长与宽的大小是“引言”课中的问题,这里要突出折纸时端点A是长AD和宽AB的公共点,把AB与AD重合在一起,观察B点落下的位置B′,如图1.3-2。如果有的学生用刻度尺度量的方法来比较两条线段的大小,教师要给予肯定,并说明这是比较大小的另一种方法,在几何里更多的用前面所说的方法进行比较。)图1.1-22.通过上面的讨论,你能说出比较线段大小的方法吗?(教师把图1.3-1中的木棒抽去,画六条线段代替木棒,让学生

4、重新描述比较线段大小的方法,并说出结果,如图1.3-3,教师还可以说明以上方法是通过图形来比较线段的大小。再引导学生说出通过度量线段的长度,用“数”来比较线段大小的方法。应向学生说明两点:一是用刻度尺量线段,就是在刻度尺上找到与已知线段相等的线段,从而刻度尺上读出线段的长度就是已知线段的长度,二是长度是一个正的数值,且带有单位,教师可结合“读一读”介绍几种常用的单位及代号,有了这个数值,就可以直接按长度来比较线段的大小了。因为线段的长度的大小和线段大小是一致的。然后可以让学生分别量出图1.3—l中6条线段的长度,进行大小比

5、较。)图1.31-33.怎样画一条线段使它等于已知线段?如图1.3-4(1),已恬线段a,请你画一条线段AB,使AB=a有几种办法?学生动手画图,教师巡视,观察学生画图的方法,让两位不同画法的学生上黑板画出图形,如图1.3-4(2)(3).图(2)为用度量法画线段AB,图(3)为用圆规截取法画AN,教师向学生说明几何里若没有特殊要求,两种画法都可以,但如果要求用直尺和圆规画图,就只能用圆规来截取了。)4.你能画一条线段使它等于已知线段,那么你能否会画一条线段使它等于两条已知线段的和?两条已知线段的差?动手试一试。(把画一条

6、线段使它等于已知线段的方法推广一下,就可以解决画一条线段使它等于两条已知线段的和或差的问题,这是顺理成章的事。当学生画出了课本第19页图1一14所表示的图后,应提醒学生注意:(1)线段和或差的记法;(2)图中表示线段的字母和表示线段a、b的辅助线的位置,通常字母和辅助线要分开写;(3)变化圆规在直线上截取的方向,让学生说出哪一条线段是两线段的和或差,对学生进行的识图训练。如图1.3—5中,CB=a+b,BD=a-b。)图1.3-5并且要求学生画图要画得正确、美观、整洁,培养他们良好的画图习惯。4.2比较线段的长短一、课题§

7、4.2比较线段的长短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理解线段概念的基础上,了解线段的长度可以用正数来表示,因而线段可以度量、比较大小以及进行一些运算.使学生对几何图形与数之间的联系有一定的认识,从而初步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2.使学生学会线段的两种比较方法及表示法.3.通过本课的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三、教学重点和难点对线段与数之间的关系的认识,掌握线段比较的正确方法,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四、教学手段现代课堂教学手段五、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六、教学过程(一)、复习线段的概念,引出线段的长度的度量和表示1.学生动手

8、画出(1)直线AB.(2)射线OA.(3)线段CD.2.提出问题:能否量出直线、射线、线段的长度?(如果有学生将直线、射线也量出了长度,借此复习直线和射线的概念.)3.提出数与形的问题:线段是一个几何图形,而线段的长度可用一个正数表示.这就是数与形的结合.4.线段的两种度量方法:(1)直接用刻度尺.(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