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标本的正确采集

临床标本的正确采集

ID:18741625

大小:2.50 MB

页数:62页

时间:2018-09-22

临床标本的正确采集_第1页
临床标本的正确采集_第2页
临床标本的正确采集_第3页
临床标本的正确采集_第4页
临床标本的正确采集_第5页
资源描述:

《临床标本的正确采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临床标本的正确采集汉滨区第一医院检验科王涛2012.06.1护士检验病人医生实验室检测分析前 质量控制质量是科室的生命质量是学科建设的根本质量是科室管理的要素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是质量管理的核心质量是科室的生命质量是学科建设的根本质量是科室管理的要素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是质量管理的核心质量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概念用系统学的理论对实验的全过程进行分析,找出影响检验结果质量的各个环节,并制定措施加以控制。为保证检验报告满足用户的质量要求,把实验室的组织机构工作程序、职责、质量活动过程和各类资源、信息等协调统一起来,而形成的有

2、机整体。分析前程序pre-examinationprocedures按照时间的顺序,从临床医生开出医嘱开始,到分析检验程序启动时终止的步骤,包括检验申请、患者准备、原始样品的采集、标本运送到实验室并在实验室内进行传输。——摘自ISO15189《医学实验室质量与能力的专用要求》,3.10节分析前质量控制临床检验科全面质量管理系统用于临床诊断与治疗分析测定参与临床诊断、查房等医疗活动,帮助临床医生合理分析、正确使用检验结果分析中分析后通过实践与文献复习进行方法学研究、临床意义探讨、经济学评估,不断开展循征医学工作探讨标本采集各

3、环节影响实验因素并制定相应制度与措施检验科与临床密切的信息交流临床医生选择最直接最有效的,最合理,最经济的项目用于患者,正确化验单的书写临检科对临床医生选择项目时,提出自己的建议对检验科工作人员不断进行专业知识继续教育,不断提高整体素质和学术水平医护人员能正确进行标本采集与运送标本采集检查、监督标本是否符合要求标本运送病人准备建立检验报告解释咨询及建议的机构临床检验科生物学因素的影响及其控制妊娠性别人种年龄生物属性生物属性因素的质量控制以上这些生物学影响因素是不可避免的,医生在评价病人结果时,一定要结合年龄、人种、性别等生

4、物学特征。对于妊娠期病人一定要考虑其孕周。生物学影响因素及其控制饮食:标准餐后,甘油三脂增加50%,胆红素、糖增加15%,丙氨酸转移酶增加10%,总蛋白、白蛋白增加5%运动:剧烈运动后,K+、Na+、Ca+2尿酸、尿素等指标增加WBC可高达1.5×109/L以上,MPC也有明显增加起居习惯起居习惯因素的质量控制为了避免对实验结果的误差,将避免剧烈活动,禁食12h后采血作为标准。生物学影响因素及其控制生物属性因素的质量控制刺激物和成瘾性药物对一些血浆检验指标的影响刺激物或药物影响咖啡因升高:血糖、脂肪酸血管紧张素、儿茶酚氨烟

5、草成分升高:一氧化碳结合血红蛋白,硫氰酸盐,脂肪酸、肾上腺素、甘油、醛固酮、肾上腺皮质激素酒精升高:乳酸,尿酸,乙酸,醛固酮,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降低: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吗啡升高:淀粉酶,脂肪酶,AST,ALT,胆红素,碱性磷酸酶,胃泌素、TSH、催乳素降低:胰岛素,去甲肾上腺素,神经紧张素,胰多肽生物属性因素的质量控制刺激物和成瘾药物影响的控制.医生应嘱咐病人采血前切勿喝茶或咖啡,勿吸烟喝酒.尽量了解病人对刺激物(烟、酒、茶或咖啡)和成瘾性药物的接触史,供评价检验结果时参考。生物属性因素的质量控制采血因素的影响

6、及其控制生物周期的影响线性时间影响——年龄周期性影响:季节循环、月经周期、昼夜节律生物属性因素的质量控制检验指标的昼夜变化检验指标峰值期低值期增加幅度(%)ACTH6~100~4150~200睾酮2~420~2430~50T48~1223~310~20醛固2~412~1460~80血红素6~182~248~15嗜酸细胞4~618~2030~40铁14~182~450~70钾14~1623~15~10采血尽可能在上午7-9时进行采血前病人禁食12h(受饮食影响的项目)采血尽可能安排在其它检查和治疗前进行药物监测时要根据药物浓

7、度峰值期和标定期采血化验单注明采血时间采血因素的质量控制采血姿势和止血带的影响卧位、坐位、立位不同姿势采集之标本,检验结果不同,正常人立位血浆总量比卧位减少12%左右,引起Hb、WBC、RBC、HCT、脂类、蛋白等值变化。止血时间过长会引起凝血系统变化,反复攥拳会使血钾升高。采血因素的影响与控制采血姿势和止血带因素的质量控制尽量统一采血姿势尽量使用止血带在1min内采血,勿让患者反复攥拳运动当需要重复使用止血带时,应使用另一手臂。生物学影响因素及其控制溶血对检验结果的影响血细胞成份的释放对结果的影响血细胞成份对检验方法的影

8、响采血因素的影响与控制产生溶血的原因采血时的一些不良习惯和传统器具的影响混匀含添加剂的试管时用力过猛或运输动作过大穿刺处酒精未干注射器与针头不紧产生气泡试管质量粗糙,运输过程中挤压血细胞造成溶血生物学影响因素及其控制溶血因素造成误差的控制溶血的标本不能使用实验发现溶血标本要排除体内溶血的可能规范采血步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