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降糖药的合理应用

口服降糖药的合理应用

ID:18751867

大小:389.00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8-09-22

口服降糖药的合理应用_第1页
口服降糖药的合理应用_第2页
口服降糖药的合理应用_第3页
口服降糖药的合理应用_第4页
口服降糖药的合理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口服降糖药的合理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口服降糖药的合理应用农垦总医院李国菊胰岛素分泌模式8006am时间10am2pm6pm10pm2am6am700600500400300200100健康对照(n=14)2型糖尿病患者(n=16)PolonskyKSet.alN.Engl.J.Med.1988胰 岛 素 分 泌 速 率(pmol/min)口服降糖药的分类促胰岛素分泌剂磺脲类药物:格列吡嗪非磺脲类药物:瑞格列奈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双胍类药物:二甲双呱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口服降糖药的作用部位胰腺胰岛素分泌受损葡萄糖↓葡萄糖苷 酶抑制剂肠道高血糖↑HGP肝脏↓葡萄糖摄取肌肉脂肪↓二

2、甲双胍±胰岛素增敏剂↑二甲双胍↑胰岛素增敏剂↑促胰岛素分泌剂血浆葡萄糖(mmol/L)空腹4.4-6.1≤7.0>7.0非空腹4.4-8.0≤10.0>10.0糖化血红蛋白(%)<6.56.5-7.5>7.5血压(mmHg)<130/80>130/80-≥140/90体重指数(Kg/m²)M<25M<27M≥27F<24F<26F≥26总胆固醇(mmol/L)<4.5≥4.5≥6.0HDL-C(mmol/L)>1.11.1-0.9<0.9甘油三酯(mmol/L)<1.5<2.2≥2.2LDL-C<2.52.5-4.4>4.52型糖尿病控制目标良好一般不良IDF/W

3、PR20022型糖尿病的治疗目的24小时血糖在合理范围使HbA1C控制在理想范围控制血糖的同时,有改善微循环和降脂的作用最终延缓、减少、杜绝大、微血管并发症口服降糖药的适应症1经饮食控制及运动治疗,血糖控制仍不满意的2型糖尿病。2某些可用于1型糖尿病作为INS的辅助治疗如双胍、糖苷酶抑制剂。用药期间出现以下情况,应采用胰岛素治疗: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性昏迷合并感染、创伤或大手术妊娠血糖控制不满意(1)安全、有效(2)副作用小 (3)依从性好(4)降低空腹血糖的同时,降低餐后血糖 (5)降低HbA1C(6)无严重低血糖对口服降糖药的要求口服降糖药的分类磺酰脲类双胍

4、类噻唑烷二酮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磺酰脲类第一代甲磺丁脲(tolbutamide)氯磺丙脲(chlorpropamide)第二代格列苯脲(glibenclamide)格列奇特(gliclazide)格列吡嗪(glipizide)格列喹酮(gliquidone)第三代格列美脲(glimepiride)磺脲类药物作用机理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与B细胞膜上SU受体特异性结合关闭K+通道,使膜电位改变开启Ca++通道,细胞内Ca++升高,促使胰岛素分泌。胰外作用减轻肝脏胰岛素抵抗减轻肌肉组织胰岛素抵抗磺脲类药物药代动力学化学成份格列本脲格列齐特格列吡嗪格列喹酮达峰时间3

5、-43-41-22-3半衰期6-126-122-43维持时间16-2410-208-128-12清除途径50%尿50%粪便60-70%尿20%粪便90%尿10%粪便5%尿95%粪便代谢物有降糖作用抑制血小板聚集降血脂抑制血小板聚集降血脂双胍类药物种类苯乙双胍二甲双胍作用机理尚未完全阐明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促进外周葡萄糖利用,尤其是肌肉降低脂肪和葡萄糖的氧化增加小肠葡萄糖的转换双胍类药物作用机制胰岛素分泌减少减少肝糖输出控制血糖增加肌肉葡萄糖摄取肌肉胰腺肝脏AmericanDiabetesAssociation.MedicalManagementofNon-Insu

6、lin-Dependent(Type2)Diabetes.3rdet.Alexandria,VA:AmericanDiabetesAssociation:1994双胍类药物的药代动力学摄取6小时内,从小肠吸收达峰时间为1-2小时半衰期为4-8小时从肾脏中清除双胍类药物优点(二甲双胍)降糖作用明显,存在剂量—效应关系最小日有效剂量0.5g,最佳日剂量2.0,最大日剂量2.5治疗剂量范围内很少诱发乳酸性酸中毒。应用范围广泛,可用于IGT,肥胖、胰岛素明显高者为首选。不增高血胰岛素水平,不增加体重,可保护细胞。具有调脂、抗凝作用双胍类药物副作用常见有消化道反应恶心、呕

7、吐、腹胀、腹泻乳酸性酸中毒多发于老年人,肝肾功能不全者尤要注意服用苯乙双胍的患者相对多见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格列酮类的作用机制(1)高选择性激活PPARγ(peroxisomeproliferatoractivatedreceptorγ,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PPAR为一组核转录因子,包括PPAR-α、PPAR-γ、PPARδ。其中PPAR-γ在肝脏、脂肪和肌肉组织中被发现。研究表明它是脂肪细胞分化、脂代谢稳定和胰岛素作用的重要调控子。Neworaltherapiesfortype2DM,SunderMudaliaretal,Annu.Rev.Med.2

8、001噻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