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生态住区的研究

景观生态住区的研究

ID:18758976

大小:21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9-22

上传者:U-13052
景观生态住区的研究_第1页
景观生态住区的研究_第2页
景观生态住区的研究_第3页
景观生态住区的研究_第4页
景观生态住区的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景观生态住区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景观生态住区的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城市生态住区建设的时代背景,以及国内外研究成果和研究动态,指出城市生态住区景观规划研究的必要性。并且界定了城市生态住区的概念,结合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城市规划学的基本理论对城市生态住区景观规划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关键词:城市生态住宅区景观生态学规划设计方法景观生态设计AbstractKeyword:urbanecovillage、landscapeecology、plananddesignmethod、landscapeecologydesigningThisthesisanalysestheconstructionbackgroundoftheurbanecovillage.Baseondomesticandinternationalresearchesanddynamicstatus,thethesisalsopointoutthenecessityofstudiesofurbanecovil]agelandscapeplanning.Anddefinetheconceptandcharacteristicoftheurbanecovillageaswellasecologyandlandscapeecologybasictheories.当前,我国城市建设正处于各种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历史时期,中小城市迅速发展,城镇数目不断增加,城市群和城市系统逐步形成。但由于城市发展速度快,缺乏合理的环境规划和质量控制,且随着人口急剧增加,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增加及自然环境的破坏等问题造成了环境质量的不断下降。如何吸收景观生态学思想规划建设可持续发展城市具有重要的意义。德国生物地理学家特罗尔(CarlTrol1)于1939年首次提出“景观生态”这—概念来分析支配—个地区不同地域单位的自然——生物综合体的相关问题。此后,景观生态学作为现代生态学体系中—个分支逐渐发展壮大,为城市规划师重新审视生态规划和城市规划提供了理论框架。1.1研究动机“人类只是由于居住而存在”----芦原义信居住是人类日常生活最为重要的内容,是城市规划中最重要的部分,雅典宪章将居住列为城市四大功能之一,并称其为“城市的第一活动”。现代城市居民的生活离不开或大或小、各式各样的居民区。据相关统计,人的一生中,大约一半的时间是在居住区内渡过的。居住区的环境品质与设计水平直接关系到人们居住生活质量的高低。因此,对于居住、居住区的研究是建筑界永远的热门话题。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政治、经济、文化、自然环境状况等社会发展大背景的变迁,在一系列新观念、新思潮的冲击下,国人的居住观念与居住状况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对于居住区的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更加“生态化” 的住区就是公认的未来居住区新兴发展方向之一。“生态”思想的广泛普及是伴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以及近几十年来人类对环保事业关注程度的日益提高而逐渐形成的。生态思想在居住区规划实践中的运用最早始于上世纪70年代,国外相继开发了一批生态型居住区,例如:澳大利亚的哈利法克斯生态城、丹麦的斯科特伯肯生态住区、加拿大的莱伯瑞顿公寓示范工程、日本的东京世谷区深泽环境共生住宅等。90年代以来,我国也开始进行城市生态住区的建设,例如:北京北潞春住宅区、广州的汇景新城、北京当代万国城、广州海龙湾住宅区、深圳万科东海岸住宅区、北京山水文园、上海万科朗润园等。这些以生态思想为原则的居住区的陆续建成,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的同时也显示出了生态型居住区的发展潜力。由于生态居住区的建设有益于的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其方法、思路应该予以推广。、1.2研究内容本文首先界定城市生态住区的概念,并结合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城市规划学的基本理论对城市生态住区景观规划进行概念界定和特征分析,并对当前国外城市生态住区规划设计特点进行分类分析,进而总结城市生态住区规划的基本原则,并对城市生态住区景观规划的方法进行探讨。本文具体内容如下:1、分析城市生态住区景观规划的时代背景,以及国内外研究成果和研究动态,指出城市生态住区景观规划研究的必要性。2.界定城市生态住区的概念,并结合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城市规划学的基本理论对城市生态住区景观规划进行概念界定和特征分析。3、通过西安世博生态社区景观规划实例对所探讨的城市生态住区景观规划方法进行辅证。1.3研究动态1.3.1国内相关动态国内关于生态住区的理论研究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兴起,从90年代末开始逐渐升温,这些理论虽然对生态住区的概念界定有所不同,但都从不同方面对生态住区的规划设计趋势、方向、原则等内容进行了探讨。2001年5月国家建设部颁布了《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及技术导则》,其中,资源和能源的利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环境保护、材料的回收利用、减少废弃物等内容成为指导居住区建设的重要原则。2001年10月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中心发布的《健康住宅建设技术要点》也从“健康”的角度对居住区环境建设 提出了要求。2001年9月全国工商联住宅产业商会首次公布了我国自己的生态住宅评价标准《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在“小区环境规划设计”、“能源和环境,,、“室内环境质量■“小区水环境”、“材料与资源”等五方面为我国居住区建设提供了从生态环保角度出发的评判依据。随着国家标准的颁布,全国各地逐步开始建立符合本土特色的地方性居住环境评价体系,在这方面上海市走在全国前列,于2002年出台了《上海市新建住宅小区环境导则》、《上海市生态型住宅小区技术实施细则》等~系列住区环境建设标准。这些原则或评价标准的制定,显示出我国居住区建设的环境意识向正在向更高层次迈进,也使我国居住区环境的生态建设开始有章可循。1.3.2国外相关动态1、60年代这一阶段尽管生态规划方法还没有直接运用到居住区建设的实践当中,但生态规划思想方兴未艾,开始展示出蓬勃的生机。主要以美国城市景观规划师麦克哈格为代表。2、70年代这一时期生态规划思想开始引入居住区规划设计过程。生态住区的理念逐渐形成并被运用到居住区的建设实践中。1975年,法国巴黎开展了题为:“人类居住地综合生态研究”的研讨会,旨在探索拓宽居住区规划建设的思路。3.90年代至今这一时期生态规划思想有了较大的发展,并且随着科技的进步,新的理论与研究方法,特别是景观生态学、景观生态规划理论、计算及技术等的产生促进了生态规划思想的进步。1991年,布兰达.威尔和罗伯特.威尔合著了《绿色建筑一为可持续发展而设计》。1995年,西姆.范.德莱思与s.考沃合著了《生态设计》,书中提出了四个重要的设计原则:设计成果来自环境;生态开支作为评价标准;公众参与设计;为自然增辉。1997年,T.伯特利发表了《场地生态学一社区环境规划》,1998年,K.伯斯里发表了《生态可持续发展的人类居住区规划一以墨西哥城为例》,2000年英国建筑师布列斯托尔发表了《可持续的住区一规划师、设计师和发展商的指南》,这些论著的发表都对生态住区的实践起到了推动作用。2.1城市生态住区的相关概念2.1.1城市住区概念 人类住区实际上指的是我钠的生活系统.它包括7各种类型的聚落.扶筠单的遮蔽物鞫巨大的城市,由于我们无法以一静比较简单的方式来识确我们的生活系统。所以可视其为人类住区的系统.以形象的反映出我们的生活。——道萨迪亚颧从广义来看,城市住区指的是城市中各种维护人类活动所需的物质和非物质结构的有机结合体,以人为中心的城市环境。它不仅是城市居民的居住和活动的有形空间,而且还包括贯穿于其中的人口、资源、环境、社会政策和经济发展等各个方面。狭义的理解,城市住区指的是城市居民的居住和社区环境。它不仅包括住宅、基础设施、公共设施、交通以及建筑与环境的协调、空气质量、绿化美化、卫生条件等硬件设施和环境,并且还包括居住环境、邻里质量、住区安全、社会秩序、住区归属感等心理感受方面的软件环境。可以说城市住区是由住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居住生活环境和人工支撑系统三个子系统有机组合而成的。2.1.2生态住区概念国际上比较认同的生态住区的定义为:“一种城市或乡村住区,它的居民努力经营一种可持续的生活方式,从地球的索取不超过回抿并且试图将起支撑作用的社会环境与低度的生活方式结合起来。为了达到这些目标,生态住区是建立在社会、生态、精神这三个层面上的结合体。”其中社会层面包括:居民互助、资源共享、整体健康和安全、居民生计、居民文化教育、社会多样性等;生态层面包括:有机食品生产、可再生能源系统、用品的自然循环、生态商业、能源和废弃物管理、环境洁净以及保护自然、维护原生自然生境;精神方面则包括:尊重不同文化和不同的地方精神、生活归属感、创造性的艺术作为与世界统一的联系表达方式等。本研究认为生态住区是以生态和谐理念为目标,以生态学基本原理为指导,规划、建设、运营、管理的人类聚居地。生态住区应由居民与生存环境共同构成。其中,生存环境包括:自然生态环境(大气、水、风、土地、动植物、微生物等);维持人类生存的物质环境(建筑、道路、各种设施系统等);人文环境(经济、社会、文化等)。生态住区同样包括乡村聚居的形式和城市聚居的形式,而后者即为城市生态住区。2.1.3城市生态住区的特征1.自然生态整体性具体而言就是指城市生态住区能够使生态学中的系统生态理论(系统整体最优理论、多样性导致稳定性、景观格局与景观连接度理论等)在住区生态环境系统的规划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住区中的生物要素和生态环境要素之间能共生、协调、稳定、平衡的发展。住区要保证良好的生态环境,大气、水、土、声、光、热、生物物种种类、数量等应该符合国家相关标准,除此之外整体景观生态格局也要合理,满足人类与各种生物的生存需要。2.社会生态整体性城市生态住区是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组织单位,住区社会结构的本身要有一个多样化、立体化、网络化且具有良好稳定性的多重社会结构体系。这种体系中应该具有良好的社会氛围、居民能够持有共同的生态理念、形成住区中的安全感、场所感和归属感。3.时空发展协调性城市生态住区是人类对理想居住环境追求的结果,是当前特定时代背景下的产物,城市生态住区所适应的人类生活方式、发展要求等都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和先锋性。 城市生态住区的规划和设计构思还应该具有随时间的延续和社会经济条件变化而完善和在发展的可能。2.1.4居住区的生态观从城市生态学的观点来看,城市居住区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广义的说,生态系统是指一定的地段上所包括的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的总和。通过将居住区作为生态系统看待,我们发现居住区的建立、建成和使用过程,既其生命周期的整个过程是一个动态的生态系统运作过程。而其中的自然过程和人文过程在实际运行中也不是截然分开的。因此,居住区环境景观的规划和设计有责任从维持整体生态系统良性运转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这就要求居住区景观规划与设计中引入一些新的观念:1.保护自然生境、减轻环境负荷,即生态优先的观点。2.建成全过程资源、能源的节约与循环利用的观点3.维护城市自然生态多样性的观点4.保证住区人文生态多样性的观点总而言之,通过设计住区内建筑内外空间中的多种物态因素,使物质、能源在小区生态系统内部有次序地循环转换,并与自然生态相平衡,获得一种高效、低耗、无污染、具有认同感以及人文意识的生态居住环境,是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策略的主旨。3.1、西安世博生态社区的新动向3.1.1、西安世博会主要特色:彰显“花、绿、水”魅力西安世园会将使园林、园艺高度结合,在植物和花卉展示方面,设计了世界植物花卉、中国各地植物花卉、秦岭特色植物花卉、中国文化中的植物花卉等;在园林展示方面,包括了国外园林、国内各省园林、中国古代园林等。西安世园会还将凭借国家级航天育种产业示范园和国家级杨凌农业高科技产业示范区的优势条件,充分反映航天科技成果与现代农业技术,首次将太空植物引入世界园艺博览会。西安世园会的水域面积多达188公顷,水域之大为历届世园会之最,将通过合理利用浐灞河自然水系和湿地,营造船街、舟会、水上舞台等特色水景观,将城市河流综合治理、水与城市生活、未来水科技等主题穿插其中,实现“花、绿、水”的精彩结合,营造诗意的园林画卷。3.1.2、策划理念:生态节能环保理念和科技的实践与展示 西安世园会园区的建设本身就是生态文明的生动实践,提出和强调“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造园理念,并在策划、规划、设计和建设中,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将当今生态建筑的最新成果在世园会中综合运用,建设一座“零消耗、零排放”的生态建筑群。将开辟专区,建设生态乌托邦,集中展示当今生态、节能、环保方面的新技术和新产品,让人们能够充分了解和切身感受当前世界先进的生态环保理念和科技成果,传播生态、节能、环保理念,引导绿色消费,共建生态文明。2011西安世园会将于2011年4月-10月在西安浐灞生态区广运潭景观区内举办,会期183天,主题为“天人长安创意自然——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西安以浐灞生态区为平台申办世界园艺博览会,得到了国家林业局、中国贸促会和中国花卉协会等国家部委和机构的大力支持。古老的西安将通过最现代化的生态世博园展现西安旅游的新魅力。4、总结人力与自然、开发与保护、现代与传统是伴随人类社会演进始终的矛盾。人类对生态问题的认知始自生态环境的改造。不存在脱离了人类对自然的影响而单独存在的生态问题,生态健康与安全也不可能把人类的发展排除在外,人与自然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为了人类自身可持续的长期发展,我们必须兼顾到这一整体中其他部分运行的持续性。基于这一认知,我们提倡可持续发展、生态设计、生态的生活方式等等一系列生态理念。这些理念的推广和实行不可能仅靠个人的力量,必须基于社会大众对生态问题共同的深刻认知而形成的合力才能实现。参考文献:1、肖笃宁、李秀珍、高峻、常禹、李团胜,《景观生态学》,科学出版社2、杨小波、吴庆书,《城市生态学》,科学出版社3、戴天兴,《城市环境生态学》,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4.黄光宇、陈勇,《生态城市理论与规划设计方法》,科学出版社5.黄晓鸾,《居住区环境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6.白德懋,《居住区规划与环境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7、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