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 康德美学的宗教精神与道德精神

文学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 康德美学的宗教精神与道德精神

ID:1878385

大小:51.0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7-11-13

文学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 康德美学的宗教精神与道德精神_第1页
文学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 康德美学的宗教精神与道德精神_第2页
文学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 康德美学的宗教精神与道德精神_第3页
文学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 康德美学的宗教精神与道德精神_第4页
文学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 康德美学的宗教精神与道德精神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学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 康德美学的宗教精神与道德精神》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考籍号:XXXXXXXXX姓名:XXX专业:文学现当代文学论文题目:康德美学的宗教精神与道德精神指导老师:XXX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日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考籍号:XXXXXXXXX姓名:XXX专业:文学现当代文学论文题目:康德美学的宗教精神与道德精神指导老师:XXX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日[内容提要]康德认为审美可以沟通经验世界和超验世界,把人引向“最高的善”。这思想脱胎于基督教,是经由舍夫兹博里和哈奇生的美德伦理被康德吸取到他美学之中的;而另一方面,康德又通过对“美是道德的象征”这一命题的深入阐发,把审美引

2、向美德伦理和新教伦理,以求在这个神圣的东西遍遭亵渎、日趋消解的时代,使个人的精神生活保持一种神圣的感觉,以维持自己生活的圣洁和人格的尊严。[关键词]康德美学宗教精神道德精神一通常我们都说美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但在西方美学史上却一直存在着侧重于感性还是理性的两大派别:前者重感官愉悦,后者重人格提升。康德虽然重在后一方面,但他较之与以往的理性派美学家不同,却力求把两者统一起来,这不仅是他个人独具的研究思路,而且也集中融合和体现了自古代到近代西方文化发展的积极成果。康德研究美学的出发点是“人是目的”,认为人不同于动物,他是“自在自为”的

3、,他不仅能“感觉到自身”,而且还能“思维到自身”。也就是说,对自身的生存状态具有反思和评价的能力,懂得自己生活的意义和价值,知道自己作为社会的一员应对社会承担什么义务和责任。前者让人只停留在经验的世界,后者则把人引向超验的世界。这样,就构成了人的生存活动中经验与超验两个层面,而审美也就被他看作是沟通两个世界,使人从自在的感性的、人向自为的、理性的人提升的一个中介,目的在于不断把人引向自我超越。审美何以为具有这样的功能?这思想应追溯到西方文化史和美学史上的信仰主义,这是东方神秘主义和希伯来宗教文化的特征,它由于确信神、上帝的伟大和神

4、圣,为求神和上帝的福佑而把自己完全依附于他们,归属与他们,而唤起对他们绝对忠诚、无比虔敬、无私奉献的一种内心体验,所以它本质上是一种把自己寄托于超越实体的形而上学的情怀。这当然不是说西方文化的基本源头希腊文化中没有形而上学,希腊文化虽然也是从神话、宗教发展而来,但是在希腊文化中,神却被理解为宇宙万物的“第一动因”,是“致动而不被动的永恒事物”(1),被纳入到认识论探讨的对象,因此一开始就有着较浓厚的理性主义和科学主义色彩,从而使得它比较偏重于尘世生活而少有对来世的承诺等精神安抚方面的内容。这突出地体现出亚里斯多德的思想传统中。柏拉

5、图不满足于这种停留在尘世生活的研究和探讨,他受了希腊北部色雷斯地区所流传的源自东方的奥菲斯教的关于灵肉二分思想的影响,把肉体、现实的看作是暂时的,只有灵魂、精神的东西才能获得永恒,因而也就把美的本原追溯到超验的、理念的世界,但这思想在当时似乎并不占据优势。到了希腊化时期,随着希腊版图扩张到地中海沿岸国家和波斯一带,也使得东方的希伯来文化倒流到希腊。希伯来文化的精神是以犹太教为核心的,它的基本思想就是“原罪”和“救赎”,它把人看作是一个负罪之身,认为只能按照上帝的意志,一心行善,才能洗清身上的罪恶,得到上帝的庇护和恩宠,而成为上帝的

6、“选民”。它的精神与柏拉图主义极其相似。所以,后来经过斐洛和普洛丁的研究就把希伯来文化与希腊文化融为一体,而发展为后来的基督教,从而使得裴洛成为恩格斯所说的“基督教的真正父亲”。基督教在继承犹太教传统的基础上,由于吸取了柏拉图的灵肉二分和斯多葛学派的宿命论与禁欲主义的思想,更是把肉体看作是罪恶的渊薮,说灵魂与肉体的结合是一种堕落,只有消灭肉体的欲望,把灵魂完全托付给神,才能获得拯救。这使得基督教文化不仅与希腊文化的理性精神相悖,而且“比《旧约全书》的信仰更为强烈”(2)。希柏来文化的迅速被西方文化所融合吸取、以及基督教产自公元一世

7、纪之后在欧洲的迅速流行,除了满足希腊化时期以来在战争频繁年代身处底层的穷苦大众的愿望之外,显然与以理性为主导的希腊文化只关注经验生活而少有超验的信仰是分不开的。表明在人的生话中是不可能没有精神上的、信仰上的追求的。因为信仰虽然以形而上的对象为目标,是未被经验所验证的,但却对人的行为有着指向和定向的作用。惟其有了信仰,人的生活才有目标、才有希望、而仰生活-18才有亮色。所以在新柏拉图主义和中世纪神学美学中,美也就被视为神和上帝一种显现,如普洛丁认为“美是分享来自神明的理论而得到的”,“神是美的来源”,“真善美都源于神”(3);圣·奥

8、古斯丁认为“美在上帝”,是上帝智慧的创造,因此无不打上上帝的烙印,和谐之所以美,就因为它代表有限事物所能达到的最近于上帝的那种整一;“世间的事物虽然能使人快心”,但决不像“正义的人”从上帝身上“得到的快乐”(4)。其目的都在于通过审美,使人摆脱经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