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工程专业实验

制药工程专业实验

ID:18790687

大小:207.00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8-09-23

上传者:jjuclb
制药工程专业实验_第1页
制药工程专业实验_第2页
制药工程专业实验_第3页
制药工程专业实验_第4页
制药工程专业实验_第5页
资源描述:

《制药工程专业实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制药工程专业实验制药工程专业实验为制药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它改革了原来各专业课单独开设实验课的方式,将基本操作实验技术、化学合成药物制备、生物药物制备、工业制剂等实验内容有机地结合形成综合性的制药工程专业实验。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加深巩固对工业制剂、药物及中间体合成制备及质量控制的专业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同时在有机化学实验的基础上,提高药物及中间体合成制备的实验技能。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毕业论文及将来的工作打下一定的实验基础,成为掌握一定实验技能的专业技术人才。本课程面对制药工程专业四年级学生,总学时为64学时,4学分。实验一快速柱色谱从混合物中分离出单一的化合物,至今仍然是化学工作者的基本任务之一。在开始对某种物质从化学的角度进行考察之前,通常首先需要获得足够量的纯物质。有许多分析方法在进行实际分析之前,同样首先要求把各个组分从试样中分离出来。自然界中的许多物质,主要以混合物的形式存在;例如,我国的中草药,每味药内大多含有多种成分;合成产品和许多化学反应的产物通常也不尽是单一的物质,反应过程中除主要反应外还常伴随着副反应,甚至有的原料可能就是一种混合物,得到的产物非常复杂;而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大多要求从天然或合成产物中分离出纯物质;因此,化学工作者最经常进行的工作之一,就是把复杂的混合物分离成各个单一的纯物质。有关分离的历史已很悠久,分离方法也较多,如沉降、澄清、沉淀、过滤、萃取、升华、重结晶、蒸发、蒸馏、精馏和色谱等。但对于结构与性质十分相似的各组分的分离,大多数分离方法是无能为力的,而色谱法则是非常有效的分离方法。色谱法又分为吸附色谱、分配色谱、离子交换色谱、凝胶色谱、亲和色谱、气相色谱、液相色谱、薄层色谱和柱色谱等。这里对常用的快速硅胶柱色谱的实验方法与技巧进行讲解。一、实验目的要求1、熟悉色谱的基本原理。2、掌握快速柱色谱的基本操作与技巧。二、实验原理色谱(又称层析)是一种物理的分离方法。它的分离原理是使混合物中各组分在两相间进行分配,其中一相是不动的,称为固定相,另一相是携带混合物流过此固定相的流体,称为流动相。当流动相中所含混合物经过固定相时,就会与固定相发生作用。由于各组分在性质和结构上有差异,与固定相发生作用的大小、强弱也有差异,因此在同一推动力作用下,不同组分在固定相中的滞留时间有长有短,从而按先后不同的次序从固定相中流出。这种借助在两相间分配差异而使混合物中各组分分离的技术,称为色谱法。(一)薄层色谱 薄层色谱(TLC)是一种简单实用的实验技术,属固液层析。一般薄层色谱的固定相是硅胶或氧化铝,属吸附层析。在层析过程中,吸附剂对样品中各组分的吸附力不同,当展开剂流过时,各组分被展开剂从吸附剂上解析下来的难易程度不同,从而造成各组分移动时的速度差别,而达到分离的目的。薄层色谱可以用来分离混合物、鉴定精制化合物、测量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测定样品纯度。其展开时间短,几十分钟就能达到分离目的,分离效率高,还可用制备板分离几毫克到几百毫克的样品。在药物合成实验中,还常用来跟踪反应进程和确定反应的终点。薄层色谱特别适用于挥发性小的化合物以及在高温下化学性质不稳定的化合物的分析。(二)柱层析色谱柱层析色谱是通过层析柱来实现分离的,主要用于大量化合物的分离。层析柱内装有固体吸附剂,也就是固定相,如氧化铝或硅胶等。液体样品从柱顶加入,在柱的顶部被吸附剂吸附,然后从柱的顶部加入有机溶剂也就是展开剂进行洗脱。由于吸附剂对各组分的吸附能力不同,各组分以不同速度下移,被吸附较弱的组分在流动相里的含量较高,以较快的速度下移。各组分随溶剂按一定顺序从层析柱下端流处,分段收集流出液,再用薄层色谱来鉴定各组分。柱层析的分离条件可以套用该样品的薄层色谱条件,分离效果亦相同。快速柱色谱是1978年Still等提出将快速柱色技术用于有机化合物的分离制备。它具备以下特点。(1)设备简单,操作容易,流动相由低压(0.05-0.8Mpa)压缩空气或氮气驱动。(2)可与薄层色谱配合使用,通过薄层色谱寻找合适的展开剂,作为快速色谱的冲洗剂。(3)用硅胶或键合硅胶装短柱,一般高于7-15cm,具有中等分离度。在薄层上∆Rf≥值0.10-0.15的组分,在快速色谱柱上都可以很好地分开。(4)色谱柱的材料多为玻璃或石英,易于观察洗脱状态。三、实验方法(一)装柱在色谱柱(直径5cm,长50cm)中,湿法装入150mL硅胶。(二)加样0.1g邻硝基苯胺与0.1g对硝基苯胺用2mL乙酸乙酯溶解。(三)冲洗冲洗液:石油醚/乙酸乙酯=6:1。(四)收集产品先洗出的为邻硝基苯胺,后洗出的为对硝基苯胺。思考题:影响快速柱色谱分离效果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实验二丙二酸亚异丙酯的合成丙二酸亚异丙酯,亦称Meldrum’sacid,因其制备简便,含有活性亚甲基和在温和条件下易水解的酯基,在有机合成中是具有多种反应性能的反应中间体。一、实验目的要求1、学习一种丙二酸酯的简便合成方法。二、实验原理三、实验方法在50mL园底烧瓶中,加入12mL(0.12mol)醋酸酐,称取10.4g(0.10mol)粉末溶于醋酸酐中(溶解不完),在冰水冷却和搅拌下加入0.4mL的浓硫酸,20分钟后滴加8mL(0.11mol)丙酮,继续在20-25OC下反应4h,并不时搅拌或振荡反应混合物。反应混合物置于冰箱中过夜结晶。实验三丙二酸亚异丙酯的精制丙二酸亚异丙酯,亦称Meldrum’sacid,因其制备简便,含有活性亚甲基和在温和条件下易水解的酯基,在有机合成中是具有多种反应性能的反应中间体。一、实验目的要求1、掌握结晶纯化、熔点测定等操作。二、实验原理三、实验方法抽滤产生的固体,并用水洗涤,得到的粗产品分成两份,一份用30%的丙酮-水重结晶,另一份用水重结晶,计算收率,用显微熔点仪测定熔点(文献值94-95OC)。思考题:试述结晶纯化的操作要点。 实验四L-抗坏血酸钙的制备L-抗坏血酸又名维生素C,是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的一种有机物质,是人体内必需的营养成分。该分子具有烯醇式结构,使它不仅作为营养强化剂应用于食品、医药工业,而且作为抗氧剂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但由于其易于氧化变质的特点,使用效果不太理想。而它的钙盐(简称VC-Ca)则克服了这个缺点,实验证明,它不仅比VC稳定,而且吸收效果好,在体内具有VC的全部作用,其抗氧化作用优于VC,且由于Ca的引入,也增强了它的营养强化作用。L-抗坏血酸钙早在1964年由美国人Ruskin研制成功,不久后该产品便在美国、瑞士、日本等国上市,随着研究的深入,用途不断发展,研究表明它还可作为保鲜剂、杀菌剂,作为钙盐可预防骨质疏松,用于茶及饮料中可降血压。该产品需要量有日益扩大的趋势,目前,VC-Ca在国外如瑞士罗士,日本武田等都在大量生产;在国内,东北制药厂已有大批量生产,湖北宜昌制药厂已形成了年产1000吨的生产能力。一、实验目的要求1、了解L-抗坏血酸的基本化学性质。2、掌握L-抗坏血酸钙制备的基本方法。二、实验原理三、实验方法在100mL反应器中,加入5.4g(0.03mol)L-抗坏血酸,10mL水,加热(50OC)溶解,于剧烈搅拌下缓慢加入1.5g(0.015mol)碳酸钙粉末,待无气泡逸出时停止搅拌。反应物在室温下难于自行结晶,用无水乙醇或丙酮沉淀,抽滤,真空干燥得产品。思考题:L-抗坏血酸还可以生成哪些为生理正常发育所需要的金属盐? 实验五N-苄基乙酰苯胺的合成(一)一、实验目的要求1、掌握酰胺的制备方法。2、了解胺基的N-烷基化方法,以及相转移催化剂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二、实验原理N-苄基乙酰苯胺为重要的医药中间体,其合成分为两步。先合成乙酰苯胺,然后乙酰苯胺与苄氯在相转移催化剂和NaHCO3存在下反应,生成N-苄基乙酰苯胺。具体反应式如下:三、实验方法乙酰苯胺的合成:在250mL烧杯中加入5mL(5.1g,0.055mol)苯胺,再加入25mL水,搅拌下分批加入6.3mL醋酸酐,反应液冷却后减压抽滤,并用少量冷水洗涤产物。将抽滤出的粗乙酰苯胺在250mL烧杯中用水重结晶,干燥得精品乙酰苯胺。用显微熔点仪测定熔点(115-116OC)。思考题:乙酰苯胺的常用合成方法有哪些?实验六N-苄基乙酰苯胺的合成(二)一、实验目的要求1、掌握酰胺的制备方法。2、了解胺基的N-烷基化方法,以及相转移催化剂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二、实验原理N-苄基乙酰苯胺为重要的医药中间体,其合成分为两步。先合成乙酰苯胺,然后乙酰苯胺与苄氯在相转移催化剂和NaHCO3存在下反应,生成N-苄基乙酰苯胺。具体反应式如下: 三、实验方法N-苄基乙酰苯胺的合成:在50mL梨形烧瓶中加入10mL甲苯,2.7g乙酰苯胺,0.6g四丁基溴化铵,2.5mL氯化苄,10mL30%氢氧化钠水溶液,剧烈搅拌,加热回流6小时,冷后,水洗,旋干得淡黄色油状产物。思考题:本实验中为何要使用四丁基溴化铵,其作用是什么?实验七L-苯丙氨酸甲酯盐酸盐的制备一、实验目的要求1、了解手性源不对称合成氨基酸酯化的一种方法。2、了解二氯亚砜在酸酯化中的应用。二、实验原理三、实验方法在50mL梨形烧瓶中加入2.0gL-苯丙氨酸、20mL无水甲醇,在冷水冷却搅拌下慢慢滴加3mL二氯亚砜,室温搅拌反应6小时,50OC旋干得白色固体产物。用显微熔点仪测定熔点。思考题:形成酯的反应中可否用对甲苯磺酸作催化剂,操作条件有何不同?实验八藜芦酸的制备工艺及过程监控(一)一、实验目的要求 1、掌握醚的制备方法。2、掌握氧化反应的基本方法。3、熟悉用薄层色谱方法监测反应过程的方法。二、实验原理三、实验方法藜芦醛的合成:在50mL梨形烧瓶中加入30mL丙酮、5.0g香兰素、2mL碘甲烷、2.5g无水碳酸钾,室温搅拌反应,每隔2小时用薄层色谱监测反应情况,当反应基本完成后,抽滤,滤饼用2X10mL丙酮洗涤,滤洗液旋干,剩余物加20mL乙酸乙酯溶解,依此用饱和碳酸钠水溶液、水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80OC旋干得白色固体产物。用显微熔点仪测定熔点。思考题:藜芦醛的合成还可以用哪些方法?实验九藜芦酸的制备工艺及过程监控(二)一、实验目的要求1、掌握醚的制备方法。2、掌握氧化反应的基本方法。3、熟悉用薄层色谱方法监测反应过程的方法。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方法藜芦酸的合成:在250mL三颈烧瓶中加入10mL水,5.0g香兰素、2mL碘甲烷、2.5g无水碳酸钾,室温搅拌反应,每隔2小时用薄层色谱监测反应情况,当反应基本完成后,抽滤,滤饼用2X10mL丙酮洗涤,滤洗液旋干,剩余物加20mL乙酸乙酯溶解,依此用饱和碳酸钠水溶液、水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80OC旋干得白色固体产物。用显微熔点仪测定熔点。实验十γ-苯基-γ-氧代-a-丁烯酸的合成一、实验目的1、掌握芳环酰基化的方法。2、了解Fried-Crafts反应(傅-克酰化反应)的常规操作;3、了解不同Fried-Crafts反应中催化剂的用量比例。二、实验原理γ-苯基-γ-氧代-a-丁烯酸是几个普利类抗高血压药物的重要中间体,其合成主要为苯与顺丁烯二酸酐在AlCl3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傅-克酰化反应,具体反应式为:三、实验步骤在50mL的三口烧瓶中加入10mL干燥的苯,2.1g无水AlCl3,1.0g顺丁烯二酸酐,在90-1000C,搅拌反应1h.冷却至室温,加入3mL水,搅拌30分钟,加入10mL2mol/L盐酸,搅拌15分钟,冷却,抽滤,水洗至中性,真空干燥,得粗产物,约1.6g。 一、注意事项1、该反应是酸酐与苯之间的傅-克酰化反应,因此催化剂的用量至少应为酸酐的1.5当量。思考题1、傅-克酰化反应有几种类型,每种类型反应中催化剂的用量如何?2、为什么要加入2mol/L盐酸到反应体系中,其作用是什么?参考值4-苯基-4-氧代-2-丁烯酸的熔点为61-630C。实验十一4-氨基-1,2,4-三唑-5-酮的制备(一)一、实验目的1、掌握三唑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2、了解三唑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3、了解关环反应的制备方法。二、实验原理三唑类杀菌剂是杀菌剂发展史上最引人注目的一类新型杀菌剂,此类杀菌剂为含氮的五元杂环化合物,S.Schulze等研究发现某些三唑类衍生物具有抑制植物病毒的活性,对麦角甾醇生物合成的某些过程有着不同的抑制作用。4-氨基-1,2,4-三唑-5-酮(ATO)是一种白色粉末状固体,熔点为1870C,具有含氮量高,结构致密等特点。它可用作杀菌剂及中间体。也可以用作制备高能炸药的中间体。1964年.Kroeger等人首次提出利用碳酰肼关环制备4-氨基-1,2,4-三唑-5-酮(ATO)。美国科学工作者Odenthal等人利用碳酰肼与结构不同的腈反应制得了带有不同取代基的三唑酮,具体反应方程为:原甲酸三乙酯是一种原碳酸的衍生物,可利用原甲酸三乙酯使碳酰肼发生关环反应制备ATO,由于原甲酸三乙酯的中心碳原子受三个乙氧基的吸电子作用,使其带有部分正电荷,当受亲核实际碳酰肼分子中带负电荷较多的端基氮原子进攻时,发生亲核取代反应。首先发生亲核加成,再发生消除反应,脱去一个乙醇分子,进而生成一种缩酮四面体中间体;然后,由羰基邻位氮原子进攻缩酮碳,又脱去一个乙醇分子,生成化合物ATO。三、实验步骤1、ATO的合成采用装有温度计、回流冷凝管和搅拌器的三口烧瓶做反应瓶,称取精制过的碳酰肼9g,量取18ml原甲酸三乙酯和2ml蒸馏水一次加入到反应器中。控制反应温度在65-850C,保持回流反应3h。然后,改为馏装置,蒸出反应体系中的副产物乙醇和水。反应时到后,搅拌降温,冷却至室温过程中析出粉红色固体,出料,抽滤,烘干后备用。四、注意事项 实验中反应温度最好控制在76-780C,反应时间应该控制在3-3.5h为宜。实验十二4-氨基-1,2,4-三唑-5-酮的制备(二)一、实验目的1、掌握三唑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2、了解三唑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3、了解关环反应的制备方法。二、实验原理三唑类杀菌剂是杀菌剂发展史上最引人注目的一类新型杀菌剂,此类杀菌剂为含氮的五元杂环化合物,S.Schulze等研究发现某些三唑类衍生物具有抑制植物病毒的活性,对麦角甾醇生物合成的某些过程有着不同的抑制作用。4-氨基-1,2,4-三唑-5-酮(ATO)是一种白色粉末状固体,熔点为1870C,具有含氮量高,结构致密等特点。它可用作杀菌剂及中间体。也可以用作制备高能炸药的中间体。1964年.Kroeger等人首次提出利用碳酰肼关环制备4-氨基-1,2,4-三唑-5-酮(ATO)。美国科学工作者Odenthal等人利用碳酰肼与结构不同的腈反应制得了带有不同取代基的三唑酮,具体反应方程为:原甲酸三乙酯是一种原碳酸的衍生物,可利用原甲酸三乙酯使碳酰肼发生关环反应制备ATO,由于原甲酸三乙酯的中心碳原子受三个乙氧基的吸电子作用,使其带有部分正电荷,当受亲核实际碳酰肼分子中带负电荷较多的端基氮原子进攻时,发生亲核取代反应。首先发生亲核加成,再发生消除反应,脱去一个乙醇分子,进而生成一种缩酮四面体中间体;然后,由羰基邻位氮原子进攻缩酮碳,又脱去一个乙醇分子,生成化合物ATO。三、实验步骤1、ATO的精制先用少量蒸馏水将ATO粗品溶解后,再加入2倍量的95%乙醇,加热至回流,趁热抽滤,冷却后得到白色细颗粒晶体。2、ATO晶体熔点的测定取少量的ATO晶体,干燥。然后按照X-4数显显微熔点测定仪的操作规程进行熔点的测定,多次测定,取平均值。实验十三芦丁的提取和鉴定计划学时:6学时一、目的要求1.掌握从天然产物中提取黄酮苷的原理和方法。2.掌握色谱分析的原理和方法及黄酮苷的纸色谱检验的具体操作。3.掌握抽滤、热抽滤及重结晶操作。二、实验原理 芦丁是黄酮苷类物质,广泛存在于植物中,其中槐花米中的含量高达12~16%。本实验利用芦丁易溶于碱性水溶液呈黄色,酸化后又析出的性质进行提取,并利用它在冷水中和热水中溶解度相差较大的特性进行重结晶纯化。芦丁是糖苷类化合物,其糖苷键在酸性条件下可水解产生槲皮素,属于黄酮类化合物,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及其苷类的混合物鉴定常用双向色谱。三、实验步骤(1)提取①取10g槐花米研碎,置于250ml烧杯中,加6倍水,煮沸,加石灰乳调pH=8~9。②微沸20~30min,趁热抽滤,残渣再加4倍水同上法再煮一次,趁热抽滤。③合并滤液在60~70℃下用浓HCl调pH=4~5,使沉淀完全,抽滤,洗涤,60℃干燥得粗芦丁。(2)精制①粗芦丁加水煮沸、趁热抽滤,静置冷却,析出芦丁结晶、抽滤、洗涤。②70~80℃烘干,称重,得芦丁精品。(3)纸色谱检验①样品:自制质量分数为1%的芦丁乙醇溶液和1%槲皮素乙醇溶液。对照品:质量分数为1%的槲皮素标准品与1%芦丁标准品乙醇溶液。②展开剂:(1)正丁醇:冰醋酸:水(4:1:5);(2)质量分数为15%的醋酸水溶液。③显色剂:喷三氯化铝试剂呈黄色斑点。思考题:黄酮类化合物还有那些提取方法?对比两种提取方法的优缺点?如果得率不高,分析原因?实验十四大枣多糖的提取实验学时:6学时一、实验目的:学习多糖的提取分离方法及工艺熟悉萃取、离心、蒸发、干燥等单元操作掌握苯酚-硫酸法鉴定多糖的方法二、实验原理:多糖类物质是除蛋白质和核酸之外的又一类重要的生物大分子。早在60年代,人们就发现多糖复杂的生物活性和功能。它可以调节免疫功能,促进蛋白质和核酸的生物合成,调节细胞的生长,提高生物体的免疫力,具有抗肿瘤、抗疡和抗爱滋病(AIDS)等功效。多糖组分主要存在于其形成的小纤维网状结构交织的基质中,利用多糖溶于水而不溶于醇等有机溶剂的特点,通常采用热水浸提后用酒精沉淀的方法,对多糖进行提取。影响多糖提取率的因素很多,如:浸提温度、时间、加水量以及脱除杂质的方法等都会影响多糖的得率。多糖的纯化,就是将存在于粗多糖中的杂质去除而获得单一的多糖组分。一般是先脱除非多糖组分,再对多糖组分进行分级。常用的去除多糖中蛋白质的方法有:Sevag法、三氟三氯乙烷法、三氯醋酸法,这些方法的原理是使多糖不沉淀而使蛋白质沉淀,其中Sevag方法脱蛋白效果较好,它是用氯仿:戊醇或丁醇,以4:1比例混合,加到样品中振摇,使样品中的蛋白质变性成不溶状态,用离心法除去。本实验采用Sevag法(氯仿:正丁醇=4:1混合摇匀)进行脱蛋白,用DEAESepharose层析柱进行纯化,然后合并多糖高峰部分,浓缩后透析,冻干,得多糖级分。三、试剂和器材 1、试剂平衡缓冲溶液:0.01mol/LTris-HCL,PH=7.2。洗脱液:A:0.1molNaCl,0.01molTris-HClPH=7.2;B:0.5molNaCl,0.01molTris-HClPH=7.2。氯仿、正丁醇、乙醇(95%)等,均为分析纯。2、材料大枣。3、器材DEAESepharoseFastFlow,旋转真空蒸发仪,摇床,离心机,层析柱:26×10。四、操作方法1、粗多糖的提取将多糖实体切碎烘干后称量,采用热水浸提法,每次原料和水之比均为1:5,浸提温度为70℃-80℃,浸提时间3-5h,共提取4次,合并4次浸提液。真空旋转蒸发浓缩,浓缩一倍体积。对多糖提取液需进行脱色处理,即以1%的比例加入活性炭,搅拌均匀15min后过滤即可。在浓缩液中加入3倍体积的乙醇搅拌,沉淀为多糖和蛋白质的混合物,此为粗多糖。它只是一种多糖的混合物,其中可能存在中性多糖、酸性多糖、单糖、低聚糖、蛋白质和无机盐,必须进一步分离纯化。2、粗多糖的纯化粗多糖溶液加入Sevag试剂(氯仿:正丁醇=3:1混合摇匀)后,置恒温振荡器中震荡过夜,使蛋白质充分沉淀,离心(3000r/min)分离,去除蛋白质。然后浓缩,透析,加入4倍体积的乙醇沉淀多糖,将沉淀冻干。取样品0.1g溶于10ml0.01mol/LTris-HCL,PH=7.2的平衡缓冲液中。上样,用BufferA:0.1molNaCl,0.01molTris-HClPH=7.2;BufferB:0.5molNaCl,0.01molTris-HClPH=7.2进行线性洗脱,分部收集。各管用硫酸苯酚法检测多糖。合并多糖高峰部分,浓缩后透析,冻干,即得多糖级分。思考题:1、影响多糖提取的因素有那些? 2、溶液颜色与多糖含量的关系?实验十五胰蛋白酶的制备及活力的测定实验学时:8学时一、目的要求(1)学习胰蛋白酶的纯化及其结晶的基本方法。(2)了解酶的活性与比活性的概念。 二、实验原理胰蛋白酶是以无活性的酶原形式存在于动物胰脏中,在Ca2+的存在下,被肠激酶或有活性的胰蛋白酶自身激活,从肽链N端赖氨酸和异亮氨酸残基之间的肽键断开,失去一段六肽,分子构象发生一定改变后转变为有活性的胰蛋白酶。胰蛋白酶原的分子量约为24000,其等电点约为pH8.9,胰蛋白酶的分子量与其酶原接近(23300),其等电点约为pH10.8,最适pH7.6~8.0,在pH=3时最稳定,低于此pH时,胰蛋白酶易变性,在pH>5时易自溶。Ca2+离子对胰蛋白酶有稳定作用。 重金属离子,有机磷化合物和反应物都能抑制胰蛋白酶的活性,胰脏、卵清和豆类植物的种子中都存在着蛋白酶抑制剂。最近发现在一些植物的块基(如土豆、白薯、芋头等)中也存在有胰蛋白酶抑制剂。胰蛋白酶能催化蛋白质的水解,对于由碱性氨基酸(精氨酸、赖氨酸)的羧基与其他氨基酸的氨基所形成的键具有高度的专一性。此外还能催化由碱性氨基酸和羧基形成的酰胺键或酯键,其高度专一性仍表现为对碱性氨基酸一端的选择。胰蛋白酶对这些键的敏感性次序为:酯键>酰胺键>肽键。因此可利用含有这些键的酰胺或酯类化合物作为底物来测定胰蛋白酶的活力。目前常用苯甲酰-L-精氨酸-对硝基苯胺(简称BAPA)和苯甲酰-L-精氨酸-β-萘酰胺(简称BANA)测定酰胺酶活力。用苯甲酰-L-精氨酸乙酯(简称BAEE)和对甲苯磺酰-L-精氨酸甲酯(简称TAME)测定酯酶活力。本实验以BAEE为底物,用紫外吸收法测定胰蛋白酶活力。酶活力单位的规定常因底物及测定方法而异。从动物胰脏中提取胰蛋白酶时,一般是用稀酸溶液将胰腺细胞中含有的酶原提取出来,然后再根据等电点沉淀的原理,调节pH以沉淀除去大量的酸性杂蛋白以及非蛋白杂质,再以硫酸铵分级盐析将胰蛋白酶原等(包括大量的酸性杂蛋白以及非蛋白杂质,再以硫酸铵分级盐析将胰蛋白酶原等(包括大量糜蛋白酶原和弹性蛋白酶原)沉淀析出。经溶解后,以极少量活性胰蛋白酶激活,使其酶原转变为有活性的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和弹性蛋白酶同时也被激活),被激活的酶溶液再以盐析分级的方法除去糜蛋白酶及弹性蛋白酶等组分。收集含胰蛋白酶的级分,并用结晶法进一步分离纯化。一般经过2~3次结晶后,可获得相当纯的胰蛋白酶,其比活力可达到8000~10000BAEE单位/毫克蛋白,或更高。如需制备更纯的制剂,可用上述酶溶液通过亲和层析方法纯化。三、试剂和器材1、试剂pH2.5乙酸酸化水;2.5mol/LH2SO4;5mol/LNaOH;2mol/LNaOH;2mol/LHCl;0.001MHCl;硫酸铵;氯化钙。0.8mol/LpH9.0硼酸缓冲液:取20ml0.8mol/L硼酸溶液,加80ml0.2mol/L四硼酸钠溶液,混合后,用pH计检查校正。0.4mol/LpH9.0硼酸缓冲液(用0.8mol/L稀释1倍即可);0.2mol/LpH8.0硼酸缓冲液:取70ml0.2mol/L硼酸溶液,加30ml0.5mol/L四硼酸钠溶液,混合后,用pH计校正。0.05mol/LpH8.0Tris-HCl缓冲液:取50mL0.1mol/LTris加29.2mLmol/LHCl加水定容至100mL。底物溶液的配制:即每毫升0.05mol/LpH8.0Tris-HCl缓冲液中加0.34毫克BAEE和2.22毫克的氯化钙。2、材料新鲜或冰冻猪胰脏3、仪器食品加工机和高速分散器;研钵;大玻璃漏斗;布氏漏斗;抽滤瓶;纱布;恒温水浴;紫外分光光度计;秒表;pH试纸。四、操作方法1、猪胰蛋白酶制备(一)猪胰蛋白酶原的提取猪胰脏1.0Kg(新鲜的或杀后立即冷藏的),除去脂肪和结缔组织后,绞碎。加入2倍体积预冷的乙酸酸化水(pH2.5)于10~15℃搅拌提取24小时,四层纱布过滤得乳白色滤液,用2.5MH2SO4调pH至2.5~3.0,放置3~4小时后用折迭滤纸过滤得黄色透明滤液(约1.5升)。加入固体硫酸铵(予先研细),使溶液达0.75饱和度(每升滤液加492克)放置过 夜后抽滤(挤压干),得猪胰蛋白酶原粗制品。(二)胰蛋白酶原激活向胰蛋白酶原粗制品滤饼分次加入10倍体积(按饼重计)冷的蒸馏水,使滤饼溶解,得胰蛋白酶原溶液。将研细的固体无水氯化钙慢慢加入酶原溶液中(滤饼中硫酸铵的含量按饼重的四分之一计),使Ca2+与SO42-结合后,边加边搅拌均匀,边加边搅拌,使溶液中最终仍含有0.1MCaCl2。a.用5MNaOH调pH至8.0,加入极少量猪胰蛋白酶(约2-5mg)轻轻搅拌,于室温下活化8~10小时,(2~3小时取样一次,并用0.001MHCl稀释),测定酶活性增加的情况。b.活化完成(比活约3500~4000BAEE单位)后,用2.5MH2SO4调pH至2.5~3.0,抽滤除去CaSO4沉淀。(三)胰蛋白酶的分离a.将已激活的胰蛋白酶溶液按242克/升加入细粉状固体硫酸铵,使溶液达到0.4饱和度,放置数小时后,抽滤,弃去滤饼。b.滤液按250克/升加入研细的硫酸铵,使溶液饱度达到0.75,放置数小时,抽滤,弃去滤液。(四)胰蛋白酶的结晶a.将上述胰蛋白酶滤饼(粗胰蛋白酶)溶解后进行结晶:按每克滤饼溶于1.0mlpH9.0的0.4M硼酸缓冲液的量计加入缓冲液,小心搅拌溶解。b.用2MNaOH调pH至8.0,注意要小心调节,偏酸不易结晶,偏碱易失活,存放于冰箱。c.放置数小时后,应出现大量絮状物,溶液逐渐变稠呈胶态,再加入总体积的1/4~1/5的pH8.0的0.2M硼酸缓冲液,使胶态分散,必要时加入少许胰蛋白酶晶体。d.放置2~5天可得到大量胰蛋白酶结晶,待结晶析出完全时,抽滤,母液回收。(五)胰蛋白酶的重结晶将第一次结晶的胰蛋白酶产物进行重结晶:用约1倍的0.025MHCl,使上述结晶分散,加入约1.0~1.5倍体积的pH9.0的0.8M硼酸缓冲液,至结晶酶全部溶解,取样后,用2MNaOH调溶液pH至8.0(准确)(体积过大,很难结晶),冰箱放置1~2天,可将大量结晶抽滤得第二次结晶产物(母液回收),冰冻干燥后得重结晶的猪胰蛋白酶。2、胰蛋白酶活性的测定以苯甲酰L—精氨酸乙酯(英文缩写为BAEE)为底物,用紫外吸收法进行测定。苯甲酰L—精氨酸乙酯在波长253nm下的紫外吸收远远弱于苯甲酰L—精氨酸(英文缩写为BA)。在胰蛋白酶的催化下,随着酯键的水解,苯甲酰L—精氨酸逐渐增多,反应体系的紫外吸收宜随之相应增加。取2个光程为1厘米的带盖石英比色杯,分别加入25℃予热过的2.8ml底物溶液。向一只比色杯中加入0.2ml0.001mol/LHCl,作为空白,校正仪器的253nm处光吸收零点。再在另一比色杯中加入0.2ml待测酶液(用量一般为10微克结晶的胰蛋白酶),立即混匀并记时,每半分钟读数一次,共读3~4分钟。控制DA253/min在0.05~0.100左右为宜。绘制酶促反应动力学曲线,从曲线上求出反应起始点吸光度随时间的变化率(即初速度)DA253/min。胰蛋白酶活力单位的定义规定为:以BAEE为底物反应液pH8.0,25℃,反应体积3.0ml,光径1厘米的条件下,测定DA253,每分钟使DA253增加0.001,反应液中所加入的酶量为一BAEE单位。胰蛋白酶溶液的活力单位(BAEE单位/mL)= 胰蛋白酶比活力(BAEE单位/mg)=注意事项 (1)胰脏必需是刚屠宰的新鲜组织或立即低温存放的,否则可能因组织自溶而导致实验失败。(2)在室温14~20℃条件下8~12小时可激活完全,激活时间过长,因酶本身自溶而会使比活降低,比活性达到“3000~4000BAEE单位/mg蛋白”时即可停止激活。(3)要想获得胰蛋白酶结晶,在进行结晶时应十分细心地按规定条件操作,切勿粗心大意,前几步的分离纯化效果愈好,则培养结晶也较容易,因此每一步操作都要严格。酶蛋白溶液过稀难形成结晶,过浓则易形成无定形沉淀析出,因此,必需恰到好处,一般来说待结晶的溶液开始时应略呈微浑浊状态。(4)过酸或过碱都会影响结晶的形成及酶活力变化,必须严格控制PH。(5)第一次结晶时,3~5天后仍然无结晶,应检查pH,必要时调整pH或接种,促使结晶形成。重结晶时间要短些。思考题1.提取制备猪胰蛋白酶的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哪些主要环节和影响因素?2.PH值在制备中起到什么作用?3.哪些因素是直接影响形成晶体的主要原因?应该注意哪些条件?4.在实验中,可以采取什么方法来提高产率和比活率?实验十六散剂的制备与质量检查一、目的要求(1)掌握一般散剂、含毒性成分散剂、含共熔成分散剂的制备方法(2)熟悉等量递增的混合方法(3)了解散剂的常规质量检查和包装二、实验要求(1)混合是制备散剂的关键步骤,当处方中含有毒性药物、贵重药物以及药物用量、颜色密度相差悬殊时,应将其采用等量递增法混合均匀。(2)含毒性成分的散剂,多年制成稀释散(或称倍数),或控制毒性中药成分的含量后再加散剂。(3)含共熔成分的散剂,一般使之产生共熔后,再用其他组分吸收混合。(4)散剂必要时可加稀释剂,着色剂和矫味剂。(5)按《中国药典》1995年版一部散剂的有关要求进行质量检查。三、实验要求(一)散剂的制备 1.益元散[处方]滑石30g,甘草5g,朱砂1.5g。[制法](1)粉碎:朱砂飞水成极细粉,滑石、甘草各粉碎成细粉。(2)混合:将少量滑石粉放于研钵内先行研磨,以饱和研钵的表面能。再将朱砂置研钵中,逐渐加入等容积滑石粉研匀,倒出。取甘草置研钵中再加入上述混合物研匀。按每包3g分包。[功能和主治]清暑利湿。用于感受暑湿身热心烦,口渴喜饮,小便黄少。[用法与用量]调服或煎服。一次2包,一日2次。2.氢溴酸东莨菪碱散[处方]氢溴酸东莨菪碱0.0003g,乳糖(或淀粉)适量,食用色素溶液适量,混合制成散剂,给予同量3包。[制法]研钵先以少量乳糖研磨,倒出。取氢溴酸东莨菪碱0.1g置研钵中加乳糖或淀粉,下同)0.9g,食用色素溶液1-2滴混合均匀,使成1:10的倍数(1);再由(1)中称取0.1g,加乳糖0.9g混合均匀,使成1:100的倍数(2);再由(2)中称取0.1g,加乳糖0.9g混合均匀,使成1:1000的倍数(3);由(3)中称取0.9g分成3等分,包装即得。[作用与用途]镇痛,解痉。用于肠、胃、肾、胆管及膀胱等绞痛。[用法与用量]口服。必要时1包。[注]氢溴酸东莨菪碱的剂量小,应注意研钵吸附的损失。剩余的1:10,1:100的倍数,可留待以后使用。 实验十七颗粒剂(冲剂)的制备一、目的要求(1)掌握颗粒剂的制备方法余质量要求。(2)了解ß-环糊精包含挥发油的方法。二、实验提要中药经提取、精制、浓缩等工序制成浸膏,加入糖粉,糊精等赋形剂制成颗粒,经干燥、整粒即得颗粒剂(习称冲剂)。ß-环状糊精是有7个葡萄糖分子以a-1,4甙键相连形成闭合的筒状结构。筒状结构外部及入口为亲水性的,内部为疏水性的,它能将挥发油包含在筒内,防止其挥发损失。三、实验内容(一)颗粒剂的制备[处方]大青叶50g,板蓝根50g,连翘25g,拳参25g。[制法]以上四味,加6倍水煎煮两次,泡20min每次0.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约为1.08(90-90℃)取上清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38-1.40(60-65℃)的浸膏,加入蔗糖与糊精的混合物(蔗糖:糊精=3:1)适量,混匀,再加乙醇适量制成颗粒,干燥,整粒,按没袋重18g分装,密封,即得。[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用法与用量]开水冲服,一次18-36g,一日3次。(二)颗粒剂常规质量检查1、粒度:依法检查(《中国药典》1995年版一部分附录IG.5页),不能通过一号筛和能通过四号筛的颗粒和粉末总和,不得超过8.0%。2.水分:依法检查(《中国药典》1995年版一部分附录IXH.54页,感冒清热冲剂用“二法”,感冒退热冲剂用“一法”),含水分不得超过5.0%。3、溶化性:取颗粒剂10g,加入热水200ml,搅拌5min,应全部溶化,不得有焦屑等异物。4、装量差异:单剂量包装的颗粒剂的装量差异限度,应符合表24-3规定。表24-3单剂量包装的颗粒剂的装量差异限度 标示装量装量差异限度1.0g或1.0g以下1.0g以上至1.5g1.5g以上至6g6g以上±10%±8%±7%±5实验十八液体药剂的制备一、目的要求(1)掌握常用的各类液体药剂的特点、制备原理和方法。(2)了解影响液体药剂质量的因素和质量检查的方法。二、实验提要(1)按分散系统将液体药剂分为真溶液、胶体溶液、乳溶液、混悬液四种类型。各类液体药剂其制备方法不想同,检查项目和要求也不相同。(2)芳香水剂素指芳香挥发行药物的饱和或近饱和水溶液。制备时必须增加油水接触面积,例如用分散剂(一种惰性不溶性物质的细粉)分散或剧烈振摇,使油水充分接触。(3)碘难溶于水(1:2950),故加碘化钾助溶。(4)胶体溶液性液体药剂分成二类:一类属分子分散(或单相分散)体系的高分子溶液,如白及胶等胶浆,以及胃蛋白酶,明胶等蛋白质溶液。另一属于微粒分散(多相分散)体系的胶体溶液。如甲紫溶液、汞溴红溶液,以及由表面活性剂增溶的一些溶液(如甲酚皂溶液)等。(5)乳浊液有O/W型和W/O,此外W/O/W型等复合型的多重乳剂,制备时加入能降低油水之间界面的张力的乳化剂,使乳浊液得以稳定。(6)混悬型液体药剂的配制,固体药物宜研细过筛。采用改换溶剂的方法制备时,应将醇性制剂(如酊剂、流浸膏剂)逐渐或以细流加入水性溶液中,并强力搅拌。处方中若有盐类药物,应配成稀溶液再加入,以防脱水或盐析。三、实验内容 1.薄荷水[处方]薄荷油0.2ml蒸馏水加至100ml。[制法]称取滑石粉1.5g置于干部研钵中,量取薄荷油加到滑石粉上,充分研匀。量取蒸馏水95ml,分次加到研钵中,先加少量水,研匀后再加入其余部分的蒸馏水,每次都要研匀,最后留下少量蒸馏水。将上述混合液移入150ml的有塞玻璃瓶中,用余下的蒸馏水将研钵中的滑石粉冲洗入玻璃,加塞剧烈振摇10min.用润湿过的滤纸反复滤过,直至澄清。再从滤器上添加蒸馏水至100ml,即得。[作用与用途]芳香调味药与驱风药。用于胃肠充气,亦可作为分散媒用。[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10-15min。[注]滑石粉不宜过细,以免制出的溶液浑浊。2、复方碘溶液[处方]碘5g,碘化钾10g,蒸馏水100ml。[制法]取碘化钾置于适宜的容器中,加蒸馏水约10ml溶解,加入碘,随加随搅拌,使溶解后,再加蒸馏水至100ml,振摇均匀,即得。[作用与用途]调节甲状腺功能,用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的辅助治疗,外用作粘膜消毒药。[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0.1-0.5g,一日0.3-0.8ml。极量:一次1ml,一日3ml。[注](1)本品服用量小宜有刺激性,应以5-10倍水稀释后服用。(2)大量配制宜用玻璃磨口瓶盛装。实验十九栓剂的制备一、目的要求(1)掌握热熔法制备栓剂的操作过程(2)掌握栓剂基质的分类、特点及应用情况二、实验提要(1)栓剂是由药物和基质混合而成。常用的栓剂基质有脂肪性、水溶性及亲水性基质等。应根据药物性质及治疗上的要求选择基质。 (1)栓剂的制法一般有搓捏法、冷压法及热熔法三种。按基质性质的不同选择制法。一般来说,脂肪性基质可采用三种方法中的任何一种,水溶性基质只能采用热熔法。目前最常用的是热熔法。热熔法的工艺流程:基质加热——>加入药物混匀——>注模——>冷却成型——>整理——>检查——>包装。(2)虽用同一模型,但因基质和药物密度不同,其重量也有差异。一、实验内容(一)栓剂制备1.三黄栓【处方】三黄粉2g,冰片0.2g,半合成脂肪酸酯8g。【制法】取黄连、黄柏、黄苓各等量,混合粉碎过七号筛,混合均匀,即得三黄粉。将半合成脂肪酸酯锉成粗粉,水浴加热至熔(55摄氏度以下),加入三黄粉、冰片,搅匀,注入涂有润滑剂的栓模中,冷却后削去多余部分,取出包装,即得。【作用与用途】亲热解毒,止痒。用于内痔及直肠炎症。【用法与用量】塞入肛门内。一次1颗,一日1次,10日为一疗程。实验二十胶囊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掌握胶囊剂的制备方法及操作要点。2、熟悉胶囊剂的质量要求:了解胶囊剂的分类及其特点。二、实验提要1、含义 胶囊剂系指药物加适宜的辅料盛装于硬质空胶囊或具有弹性的软质胶囊中制成的固体制剂。空胶囊以明胶为主原料制成。近年来也有应用甲基纤维素、海藻酸钙、聚乙烯醇、变性明胶以及其他高分子材料,以改变胶囊剂的溶解度或产生常溶性。胶囊剂可分为硬胶囊、软胶囊和肠溶胶囊剂。其特点是外观整洁、美观、容易吞服;可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和减少药物的刺激性;与片剂、丸剂相比,生物利用度高、可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可弥补其他剂型的不足,如含液体或油量高的药物也可制成胶囊剂,剂量小、难溶于水、胃肠道内不易吸收的药物,可使其溶于适当的油中,再制成胶囊剂,以利于吸收;可以延缓药物的释放。1、制备工艺流程(1)硬胶囊的制备工艺流程为:空胶囊的制备——>药物的处理——>药物的填充——>胶囊的封口——>除粉和磨光——>质检——>包装(2)软胶囊的制备方法有压制法和滴制法两种。压制法(模压法)工艺流程为:配制囊材胶液——>制胶片——>压制软胶囊质检——>包装。滴制法工艺流程为:胶液和药液的配制——>滴制软胶囊——>冷却——>整丸——>干燥——>质检——>包装2、其他(1)硬胶囊中的药物可以是纯药物,也可根据药物的性质及制备工艺要求加入适当的辅料,以改善药物的稳定性、溶出速率、起湿性、流动性等性质·(2)软胶囊中可以填充各种油类或对明胶无溶解作用的液体药物、药物溶液或混悬液及固体粉末和颗粒。因具有较好的物理稳定性和较高的生物利用度,软胶囊中最好是填充药物溶液,不能溶解的固体药物可制成混悬液,但混悬液必须具有液体相同的流动性,所含固体药物的粒度应在80目以上,通常口服或局部应用的软胶囊剂中,最常用的混悬介质是植物油或植物油加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或PEG400等。混悬剂中一般含有助悬剂。有时可加入抗氧剂、表面活性剂来提高软胶囊剂的稳定性与生物利用度。(3)直肠胶囊系指硬胶囊或软胶囊经药用高分子处理或用其他适宜的方法加工而成。其囊壳不溶于胃液,但能在肠液中崩解、溶化、释放出胶囊中的活性成分。一些具有腥臭味、刺激性、或者遇酸不稳定,或需在肠内溶解吸收发挥药效,而又选用胶囊剂型的药物,可制成常溶胶囊。一、实验内容复方丹参胶囊 【处方】丹参三七【制法】取丹参粉碎成粗粉,用95%乙醇回流1小时,滤过;药渣再用50%乙醇回流1.5小时,滤过,合并滤过;药渣加水煎煮2小时,滤过,煎液与浓缩液合并,浓缩至糖浆状。另取三七洗净,烘干,粉碎,过80——100目筛,加入丹参浸膏中,混匀,烘干,粉碎成细粉。冰片研细,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装入胶囊,即得。【功能与主治】活血化瘀,芳香开窍,理气止痛。用于治疗冠心病的胸闷、心绞痛等。【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2——3粒,一日3次。【质量要求】1、检查(1)装量差异:取本品20粒,分别精密称定重量后,倾出内容物(不得损失囊壳),用小刷或其他适宜的用具拭净囊壳。分别精密称定囊壳重量,求出每粒内容物的装量与平均装量,每粒装量与平均装量相比较,超出装量差异限度的胶囊不得多余2粒,并不得有1粒超出限度的一倍。(2)崩解时限:加挡板按片剂崩解时限检查方法检查,除另有规定外,硬胶囊剂应在30分钟内全部崩解,如有1粒不能完全崩解,应另取6粒复试,均应符合规定。(3)微生物限度检查:照《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8C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检查,应符合规定。银黄胶囊【处方】金银花提取物黄苓提取物【制法】以上二味,加淀粉适量,混匀,60摄氏度以下干燥,充填胶囊,制成50粒,即得【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用于急、慢性扁桃体炎,急、慢性咽喉炎,上呼吸道感染等【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2——4粒,一日4次【质量要求】1、检查(1)水分:应不超过9.0%(2)装量差异:应在+10.0%以内。超出装量差异限度的不得多余2粒,并不得有一粒超出限度一倍(3)崩解时限:应在30分钟以内(4)其他:应符合现行《中国药典》附录胶囊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2、含量测定参阅银黄片含量测定项下方法(1)本制剂组方原理同银黄片。金银花提取物与黄苓提取物的制备同银黄颗粒(2)本品每粒装量0.3g。本方淀粉用量8g,亦可选用乳糖等作为稀释剂(3)应选用囊体、囊帽套合密封性好、容量大小适宜的空胶囊。根据药料的密度及颗粒大小,本方可选用1号或2号胶囊(4)空心胶囊一般含水分12%——15%,若超过16%,胶囊会变软,发粘及变形;若低于10%,胶囊将变脆并出现皱缩。两种情况均会给药料填充及成品质量带来不良影响实验二十一.片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掌握片剂的制备工艺流程及其操作要点2.熟悉片剂的质量要求,掌握片剂重量差异,崩解时限,硬度等常规质量检查方法。3.掌握湿法制粒的实验方法,理解颗粒机的基本结构及其使用与保养。4.掌握压片操作方法,理解压片机的基本结构及其使用与保养二:实验提要1.含义 片剂系药材提取物,药材提取物加药材细分,或药材与辅料混匀压制而成的圆片状或异型片状制剂,分为浸膏片,半浸膏片,全粉片。其外观应该完整光洁,色泽均匀,硬度适宜,重量差异,崩解时限,微生物限度等应符合规格。2制备工艺流程处方拟定——》物料准备与处理——》湿法制粒——》干燥——》整粒——>压片——》包衣——》包装3制备要点制片用原料一般要先经检验,粉碎,过筛,混合等操作。原料药与辅料应混合均匀。小剂量火含有剧毒药的片剂,应该根据药物的性质,采用等量递升的方法使药物混合均匀。颗粒的制造是制片的关键。湿法制粒,欲制好颗粒,首先必须根据主药的性质选好粘合剂或润湿剂,制软材时要控制粘合剂或润湿剂的用量,使之“握之成团,轻压即散”,并握后掌上不沾粉为度。过筛制得的颗粒一般要求较完整,可有一部分小颗粒。如果颗粒中含细粉过多,说明粘合剂用量太少,若呈现条状,则说明粘合剂用量太多,这两种情况制出的颗粒烘干后,往往出现太松或太硬,都不能符合压片的颗粒要求,从而不能制好片剂。4.其他凡属于挥发性或预热易分解的药物,在制片过程中应避免预热损失。挥发油的加入除采用常规喷雾法,可制成微廊,B-CD后混入压片压片前,干颗粒需过筛整粒,并加入润滑剂等辅料混匀,进过检验合格,计算片重后就可以压片。凡具有不适臭味,刺激性,潮解性的药物,制片后可以包衣或者是薄膜糖衣。对一些遇酸易破坏,刺激胃粘膜或需要在场内释放的药物,制片后应包肠溶衣。阴道局部用药可制成阴道用片剂。有些药物可以根据临床需要制成泡腾片,溶液片,含片,咀嚼片,缓释或控释片。三.实验内容复方阿司匹林片处方:(共制成100片) 物质原料用量(g) 乙酰水杨酸26.8淀粉浆适量对乙酰氨基酚13.6咖啡因3.34淀粉26.6滑石粉1.5轻质液状石蜡0.025 [制法]将对乙酰氨基酚,咖啡因分别磨成细粉,与约1/3淀粉混匀、加淀粉浆适量混匀制成软才,14目筛制颗粒,70度干燥。干粒通过14目筛整粒,将此颗粒与乙酰水杨酸混合,加剩余淀粉(预先100——105度干燥)及滑石粉(预先将轻质液状石蜡喷于滑石粉中)混匀,在通过14目筛混合均匀,压片(12目冲模),既得。作用与用途:解热阵痛。用于发热,头痛,神经痛,牙痛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1-2片,一日3次。或遵医瞩。质量要求:1.性状本品为白色圆片状素片。2.定性鉴别1)取本片细粉适量(相当于阿司匹林0.1克)加水10ml,煮沸,放冷,加三氯化铁试剂一滴,即显紫堇色2)取本片细粉适量(相当于阿司匹林0.5克),加碳酸钠试剂10ml,振摇后,放置5分钟,滤过,滤液煮沸两分钟,放冷,加过量稀硫酸,即析出白色沉淀,并发出醋酸臭气。3.检查(1)重量差异:取本片20片,精密称定各片重量,并计算出总重量和平均片重。每片重量与平均片重相比较,超出重量差异限度(见《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片剂项下有关规定)的药片不得多于2片,并不得有1片超出限度一倍。 (2)脆碎度:取总重量约为6.5g的药片。用吹风机吹去表面附着的粉末,精密称重。置脆碎度检查仪中振荡至规定时间取出,同时除去粉末,精密称重,减失重量超过1%,且不得检出断裂,龟裂及粉碎的片剂。本实验一般仅作1次,如减失重量烧锅1%,可复检2次,3次的平均减失重量不得超过1%,并不得检出断裂,龟裂及粉碎的片子。(3)溶出度:去本品按现行《中国药典》(二部)溶出度测定法测定,以稀盐酸(24-1000)1000ml为溶剂,转速每分钟100转,依法操作。经30分钟时,取溶液10ml滤过,精密吸取续滤液3ml置50ml容量瓶中,加0.4%氢氧化钠溶液5ml,煮沸5分钟,放冷,加稀硫酸2.5ml,并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照分光光度法,在303nm波长处测定吸收度,安C9H8O4吸收系数为256计算,再乘以1.304,算出每片的溶出量,应不小于标示量的80%。【制剂评注】(1)复方阿司匹林片,又名复方乙酰水杨酸,俗称A.P.C片,系乙酰水杨酸、对乙酰氨基酚与咖啡因的混合制剂。(2)阿司匹林在A.P.C.片中常易发生水解,而产生游离水杨酸与醋酸;在湿润状态下遇铁易变色,因此本品最好采用干法压片。(3)由于阿司匹林易水解,所以在压片车间应保持低温度,片剂压出后包装应严密封口。(4)润湿剂硬脂酸及其镁盐或钙盐能促进阿司匹林的水解,故本品不用硬脂酸镁等为润滑剂,而选用滑石粉。如在滑石粉中加少量液状石蜡则效果较好,其作用是使滑石粉易于粘附在颗粒表面,压片时不因振动而脱落。滑石粉中如含有碱性杂质对阿司匹林稳定性亦不利。(5)乙酰水杨酸、乙酰氨基酚、咖啡因三成分在润湿态混合常致熔点降低,且压缩时亦可有溶化和再结晶现象,故制备时采用分别制粒、干燥后均匀混合的方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