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痘,猩红热—医学课件

水痘,猩红热—医学课件

ID:18805551

大小:342.00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8-09-25

水痘,猩红热—医学课件_第1页
水痘,猩红热—医学课件_第2页
水痘,猩红热—医学课件_第3页
水痘,猩红热—医学课件_第4页
水痘,猩红热—医学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水痘,猩红热—医学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水痘varicella,chickenpox一、概述是由水痘-带状疮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原发感染为水痘,潜伏再发则表现为带状疤疹。水痘的临床特征是全身症状轻微和分批出现的皮肤粘膜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并存。病因与发病机制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属。疱疹病毒亚科,该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在外界抵抗力弱,不耐热、不耐酸、对乙醚敏感,在痂皮中不能存活。水痘病毒经上呼吸道侵入机体,在呼吸道粘膜细胞中复制,而后进入血流,到达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内再次增殖后释放入血流,引起病毒血症而发病。水痘的皮疹分批出现与病毒间歇性播散有关。水痘的皮损为表皮棘细胞气球样变性、肿胀,胞核内嗜酸性包涵体形成,临近细胞相互融合形成

2、多核巨细胞,继而有组织液渗出形成单房性水泡。泡液内含大量病毒。由于病变浅表,愈后不留疤痕。流行病学水痘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病毒存在于患儿上呼吸道鼻咽分泌物及疱疹液中,经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出疹前l日至疮疹全部结痂时均有传染性。传染性很强。易感儿(一般为1~6岁)接触后90%发病。感染水痘后多可获得持久免疫,一但可以发生带状病疹。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为高。临床表现潜伏期14~16日,有时达3周。1.前驱期婴幼儿常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年长儿可有低热、头痛、乏力、食欲不振、咽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本期持续l~2天。2.出疹期皮疹以红斑疹、丘疹、疱疹、脓疱、结痂顺序演变。疮疹椭圆形,3~5m

3、m大小,周围有红晕,无脐眼,经24小时,水疱内容物变混浊,壁薄易破,常伴痛痒,愈后多不留疤痕。皮疹连续分批出现,每批历时l~6日,同一时间可见不同性状的皮疹。皮疹呈向心性分布,首发于躯干,后至脸、肩、四肢。部分患儿疱疹亦可发生于口腔、咽喉、结膜和阴道粘膜,破溃后形成溃疡。水痘为自限性疾病,一般10日左右自愈。少数不典型病例表现为播散型水痘,新生儿水痘,病死率高。先天性水痘能引起胎儿畸形。水痘患儿可继发皮肤细菌感染、继发性肺炎、水痘脑炎一般于出疹后1周左右发生。水痘应注意与天花、丘疹样荨麻疹鉴别。实验室检查血象白细胞正常或偶有轻度增高,疱疹刮片可发现多核巨细胞及核内包涵体,或做血清特异性抗体I

4、gM检查。也可使用PCR技术检测病毒抗原。治疗原则主要是对症治疗,对免疫功能受损或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儿,应及早使用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以减轻症状和缩短病程。1.皮肤的护理室内温度适宜,衣服宽大柔软、被褥整洁不宜过厚、勤换洗,以免造成患儿不适增加痒感。保持手的清洁,剪短指甲,婴幼儿可戴并指手套,以免抓伤皮肤,继发感染或留下疤痕。一般无合并症的水痘皮疹,不需做特殊处理,仅对症治疗。皮肤瘙痒吵闹时,设法分散其注意力,或用温水洗浴、局部涂0.25%冰片炉甘石洗剂或5%碳酸氢钠溶液,或口服抗组胺药物。疱疹破溃时涂1%甲紫,继发感染者局部用抗生素软膏,或口服抗生素控制感染。有报道用麻疹减毒活疫苗

5、0.3~lml皮下注射1次,48小时内疱疹全部结痴,不再出现新疹,疗效明显。皮疹处用治疗仪照射有止痒、防止继发感染、加速疱疹干涸及结痂脱落的效果。2.降低体温患儿多仅有中、低度发热,不必用降温药物,可控制室温、多饮水、卧床休息至体温正常止。同时给予易消化的饮食,做好口腔护理。3.病情观察水痘临床过程一般顺利,偶可发生播散性水痘、并发肺炎及脑炎,应注意观察及早发现,并予以相应的治疗及护理。4.避免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包括激素类软膏)因可使病毒在体内增殖和扩散,使病情恶化。预防采取呼吸道隔离至疱疹全部结痂或出疹后7日止。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托幼机构直采用紫外线消毒。避免与易感儿接触。对高危人

6、群的接触者可用丙种球蛋白或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肌注。近年来国外试用水痘-带状疮疹病毒减毒活疫苗来免疫易感者。猩红热scarletfever概述猩红热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好发于10岁以下的儿童,一年四季皆可发生,但以春季为多。以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猩红热样皮疹及脱屑为特征。后期少数病例可发生心肾并发症。病原学主要致病菌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A组菌株,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咽部引起化脓性病变,毒素入血引起毒血症,使皮肤产生病变,严重时肝、脾、肾、心肌、淋巴结也可出现炎症性病变。个别病人于病期2~3周后可在全身多器官组织产生变态反应性病变。   病菌一般存在于猩红热病人或带菌者的鼻

7、咽部,通过空气飞沫(说话、咳嗽、打喷嚏)直接传染,也可由带菌的玩具、生活用品等间接传播,偶尔也可通过被污染的牛奶或其他食物传播。流行病学本病全年可发病,但以冬春为高峰,主要多见于5~15岁儿童。传染源主要是猩红热病人及带菌者,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其他感染病人也可视为传染源。猩红热病人自发病前一日至出疹期传染性最强。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由于本病毒不耐热、对干燥抵抗力弱,故间接接触传染可能性小。人群普遍易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