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三月考历史试题

2015届高三月考历史试题

ID:18876063

大小:50.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9-26

2015届高三月考历史试题_第1页
2015届高三月考历史试题_第2页
2015届高三月考历史试题_第3页
2015届高三月考历史试题_第4页
2015届高三月考历史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5届高三月考历史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15届高三月考历史试题命题人:李玲审核:黄瑞云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1.西周作为一代王朝,国家结构上最本质的特点是()A.统一性B.集权性C.松散性D.均衡性2.据《元史·地理志》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中书省统山东西,河北之地,谓之腹里……”。对材料解读不符合史实的是()A.“封建”意为分封建国B.中书省主要职责是统辖大都等腹里之地C.元代疆域比汉唐辽阔D.元朝实行行省制是

2、为了有效管辖地方3.著名史学家王家范先生曾经精辟地指出:“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不是家家都有畜力,那就用人力拉犁)、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对这段话最正确的理解是()A.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B.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C.小农经济非常脆弱D.小农经济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4.孙中山在谈到科举取士时说:“自世卿贵族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孙中山认为()A.举荐制度在历史上没有进步性B.科

3、举考试是我国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C.唐宋考试制度过于严厉推行难度较大D.八股取士值得推崇5.清朝乾隆、嘉庆年间在广东顺德流行的一首《竹枝词》写到:“呼郎早趁大冈墟,妾理蚕缫已满车;记问洋船曾到几,近来丝价竟何如?”这反映了()A.男耕女织的自给自足的生活B.清政府放弃了闭关锁国政策C.海外贸易刺激了国内丝织业生产D.丝织业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6.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说:“中国自强运动的领袖们……他们起初只知道国防近代化的必要,但是他们在这条路上前进一步后,就发现必须再进一步。”“再进一步”的举动是()A.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醒来向西方学习B.受实

4、业救国思潮影响创办民族工业C.为求富创办采用机器生产的民用工业D.学习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度istheTibetanPlateaupoly.Centercityonlyapopulationofoveronemillion.Xiningislocatedinthe"Tangfangudao"andtheancient"SilkRoad"road,istheLoessPlateauandtheTibetanPlateau,agriculturalandpastoralareasand,inconjunctionwiththeMinistryofcu

5、ltureandIslamicculture77.从文明史角度看,鸦片战争是西方先进工业文明对中国落后农业文明的一次冲击。下列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①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地位,逐渐沦为殖民地社会②中国封建经济日益解体,新的经济因素产生并发展③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是近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的主要特征④西学传入,先进中国人学习西方逐步深入,旧制度、旧观念受冲击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8.下表是黄埔军校第三至六期入学人数与毕业人数的情况表。其中,第五期毕业率与其余各期存在较大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期别时间入学人数毕业人数第三期1

6、924.10—1926.113001233第四期1926.3—1926.1026802654第五期1926.11—1927.833002418第六期1927.10—1929.544003970①国内战争②外敌入侵③政治分裂④经济停滞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②9、戊戌变法时期,有人作诗曰“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裳。脚跟形式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此诗主要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倡导婚姻自由B.易服、废止缠足C.全盘西化D.反清革命10.据国民政府经济部《报告》统计:1935年,重庆地区机器业工厂仅13家,1940年为159家,纺织、

7、化工等企业也大为增多。这种变化是由于()A.国民经济建设运动B.实业救国思潮C.抗日战争的爆发D.国民政府统制经济11.这是一次被称为“强国序曲”的会议,法国《世界报》评论:“这次代表大会似乎将成为世界共产主义历史上,特别是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日子。”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说:“这个党正在缓慢地,但却是相当有把握地领导着,把农业的中国推向工业化。”这次会议是指()A.中共七大B.中共八大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12.《礼记•中庸》中说:“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段话适合用来形容()①“求同存异”方针②新经济政策③“不结盟”思想

8、④杜鲁门主义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13.1872年,有人作诗云:“见闻历历备于此,读之可惊复可喜。费去十文买一纸,博古通今从此始。”诗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