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数据库系统原理》串讲笔记

自考《数据库系统原理》串讲笔记

ID:18883267

大小:1.37 MB

页数:47页

时间:2018-09-26

自考《数据库系统原理》串讲笔记_第1页
自考《数据库系统原理》串讲笔记_第2页
自考《数据库系统原理》串讲笔记_第3页
自考《数据库系统原理》串讲笔记_第4页
自考《数据库系统原理》串讲笔记_第5页
资源描述:

《自考《数据库系统原理》串讲笔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自考《数据库系统原理》串讲笔记第一章 数据库基础知识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属于基础知识,主要是对一些概念的理解和记忆。没有难点,相对的重点是数据模型的四个层次,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数据库系统的全局结构。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1.1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阶段(识记)1.2数据描述的术语(领会)1.3数据抽象的级别(领会)1.4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领会)1.5数据库系统(DBS)(领会)1.1 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几个数据库的基本术语:  数据: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  数据处理:是指从某些已知的数据出发,推导加工出一些新的数据,这些新的数据又表示了新的信息。  数据管理:

2、是指数据的收集、整理、组织、存储、维护、检索、传送等操作,这部分操作是数据处理业务的基本环节,而且是任何数据处理业务中必不可少的共有部分。  数据管理技术:对数据的收集、整理、组织、存储、维护、检索、传送等操作,基本目的就是从大量的,杂乱无章的,难以理解的数据中筛选出有意义的数据。  数据处理是与数据管理相联系的,数据管理技术的优劣,将直接影响数据处理的效率。1.人工管理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前)1)数据不保存在机器中;2)没有专用软件对数据进行管理;3)只有程序的概念,没有文件的概念;4)数据面向程序。2.文件系统阶段特点与缺陷(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中

3、期)  1)数据可长期保存在磁盘上;  2)数据的逻辑结构与物理结构有了区别;  3)文件组织呈现多样化;  4)数据不再属于某个特定程序,可以重复使用;  5)对数据的操作以记录为单位。  文件系统三个缺陷:  1)数据冗余性  2)数据不一致性  3)数据联系弱3.数据库阶段(20世纪60年代后~至今)  数据管理技术进入数据库阶段的标志是20世纪60年代末三件大事:  1)1968年美国IBM公司推出层次模型的IMS系统;  2)1969年美国CODASYL组织发布了DBTG报告。总结了当时各式各样的数据库,提出网状模型,尔后于1971年4月正式通过。  3)19

4、70年美国IBM公司的E.F.Codd连续发表论文,提出关系模型,奠定了关系数据库的理论基础。数据库管理阶段特点:  1)采用数据模型表示复杂的数据结构;  2)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  3)数据库系统为用户提供了方便的用户接口。  4)数据库系统提供以下四个方面的数据控制功能:  ①数据库的恢复;  ②数据库的并发控制;  ③数据库的完整性;  ④数据库的安全性;  5)增加了系统的灵活性。  增加了系统的灵活性对数据的操作不一定以记录为单位,可以以数据项为单位。数据库技术中的四个名词:DB、DBMS、DBS、数据库技术。其概念是不同的,要分清。DB:数据库(Datab

5、ase)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统一管理的相关数据的集合。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ManagementSystem),DBMS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为用户或应用程序提供访问DB的方法,包括DB的建立、查询、更新及各种数据控制。DBMS总是基于某种数据模型,可以分为层次型、网状型、关系型、面向对象型DBMS。DBS:数据库系统(DatabaseSystem),DBS是实现有组织地、动态地存储大量关联数据,方便多用户访问的计算机软件、硬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的系统,即采用了数据库技术的计算机系统。  数据库技术:是一门研究数据库结构、

6、存储、管理和使用的一门软件学科。4.高级数据库阶段:1)面向对象的概念建模2)开放数据库互连技术1.2 数据描述在数据处理中,数据描述将涉及不同的范畴。从事物的特性到计算机中的具体表示,数据描述经历了三个阶段———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1.概念设计中的的数据描述1)实体2)实体集3)属性4)实体标识符2.逻辑设计中的数据描述1)字段2)记录3)文件4)关键码3.物理设计中的数据描述物理存储介质层次1)高速缓冲存储器2)主存储器3)快擦写存储器4)磁盘存储器5)光盘存储器6)磁带物理存储中的数据描述位、字节、字、块、桶和卷4.数据联系的描述联系及元数定义:  二元

7、联系有以下三种类型:  1:1联系:如果实体集E1中的每个实体最多只能和实体集E2中的一个实体有联系,反之亦然,好么实体集E1对E2的联系称为“一对一联系”,记为“1:1”。  1:N联系:如果实体集E1中每个实体与实体集E2中任意个(零个或多个)实体有联系,而E2中每个实体至多和E1中的一个实体有联系,那么E1对E2的联系是“一对多联系”,记为“1:N”。  M:N联系:如果实体集E1中每个实体与实体集E2中任意个(零个或多个)实体有联系,反之亦然,那么E1对E2的联系是“多对多联系”,记为“M:N”。1.3 数据抽象的级别1.数据抽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