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亚杰与维果茨基游戏理论的比较研究

皮亚杰与维果茨基游戏理论的比较研究

ID:18884870

大小:53.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09-26

皮亚杰与维果茨基游戏理论的比较研究_第1页
皮亚杰与维果茨基游戏理论的比较研究_第2页
皮亚杰与维果茨基游戏理论的比较研究_第3页
皮亚杰与维果茨基游戏理论的比较研究_第4页
皮亚杰与维果茨基游戏理论的比较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皮亚杰与维果茨基游戏理论的比较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皮亚杰与维果茨基游戏理论的比较研究摘要:游戏理论对学前教育意义非凡,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维果茨基的游戏理论是从他的社会文化历史的心理发展理论中发展的,主要包括对游戏的社会性本质的认识、游戏与幼儿发展的关系、游戏的关键特征等。皮亚杰的游戏理论主要是从他的认知发展理论中衍生出来的,主要包括对游戏的本质认识,三种不同的游戏类型及其与幼儿发展阶段的关系。本文在分析两种游戏理论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并进一步阐释了它们对于教育实践活动的指导意义和作用。关键词:皮亚杰维果茨基游戏理论一、引言19世纪中期之后,游戏开始真正成为理论研究的对象,人们开始了对游戏本质的理性探索。比如

2、,福禄贝尔认为,游戏是幼儿内部存在的自我活动的表现,是一种本能性的活动,是幼儿内心世界的反映,通过游戏可以表现和发现神的本源。德国思想家席勒和英国心理学家斯宾塞都将游戏看作是剩余精力的无目的的消耗,把幼儿游戏的动力归结为剩余精力的发泄和运用,幼儿可以从中获得愉悦和满足。美国心理学家霍尔从游戏复演论的观点出发,认为游戏是种族的过去活动习惯的延续和再现。德国心理学家格鲁斯认为,游戏是对未来生活需要的活动的准备,是本能的练习或训练。世纪初荷兰心理学家敦代克提出游戏成熟说,认为游戏是幼儿操作某些物品得以进行的活动,不是单纯的机能,而是幼稚动力的一般特点的表现。上述游

3、戏本能论以抽象的思辨方式,肯定了幼儿的生理机制及功能在游戏中的作用,关注游戏对个体的生物学意义和价值,但没有真正改变人们对幼儿游戏不屑一顾的习惯性态度。到二十世纪,游戏理论有了飞跃式的进步,尤其是心理学界的两位卓有建树的泰斗,皮亚杰的以个人建构主义为基础的游戏理论和维果茨基的以社会建构主义为基础的游戏理论,都对学前教育的影响很大,对学前教育的实践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现在,游戏活动不再被人们所忽视,游戏对于学前教育来说,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问题。当人们在谈论学前儿童的教育问题时,总是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幼儿的游戏问题。游戏理论对活动的指导作用就显得更加意义非凡

4、。本文将对两大游戏理论进行深入对比分析,并进一步阐述它们对于教育实践活动的指导意义和作用。二、皮亚杰的游戏理论(一)皮亚杰游戏理论的理论来源皮亚杰的游戏理论是从他的认知发展理论派生出来的,或者说,他关于儿童游戏的观点是他对儿童发展基本观点的扩展和具体化。皮亚杰认为,儿童的发展是由同化——顺应的过程完成的。儿童的心理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主体的动作。这种动作的本质就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而个体的适应是通过同化和顺应这两种形式来达到机体与环境的平衡。所谓同化,是指在某种情境中,儿童使用他已经获得的图式或技能从事并完成活动。而顺应

5、则是儿童为了完成某种目标而尝试新的图式或技能。同化和顺应之间的协调或平衡就是认识上的适应,也是人的智慧行为的实质所在。在皮亚杰看来,游戏是学习新的物品和事物的方式,是形成和扩大知识与技能的方式,是把思维和行动结合起来的方式,是儿童智力发展的重要手段。所以,皮亚杰认为,游戏是儿童一种在已有经验范围里的活动,是对原有知识技能的练习和巩固,是智力(认知)活动的一个方面或表现形式。儿童游戏的动力基础在于智慧的发展形式,即用认知发展理论的术语来说,游戏是同化超过了顺应。另外,游戏的发展水平与儿童智力(认知)发展水平相适应。也就是说,在游戏时儿童并不发展新的认知结构,而

6、是努力使自己的经验适合于当前存在的结构。(二)皮亚杰对游戏本质的认识皮亚杰认为,游戏给儿童提供了巩固他们所获得的新的认知结构以及发展他们情感的机会,所以儿童会喜欢游戏,这也是游戏的本质。皮亚杰说:“儿童不得不经常地使自己适应于一个不断地从外部影响他的、由年长者的兴趣和习惯所组成的社会世界,同时又不得不经常地使自己适应于一个对他来说理解得很肤浅的物质世界。但是,通过这些适应,儿童不能像成年人那样有效地满足他个人的情感上的甚至智慧上的需要。因此,为了达到必要的情感上和智慧上的平衡,他具有一个可资利用的活动领域,在这领域中,他的动机并非为了适应现实,恰恰相反,却使

7、现实被他自己所同化。这里既没有强制也没有处分,这样一个活动领域便是游戏。它是通过同化作用来改变现实,以满足他自己的需要。”也就是说,在游戏中,儿童不受实际环境的具体条件以及时间的限制,通过想象,创造情景。如把地板当作大湖,把椅子当作汽车。并根据游戏的需要,改变物品的用途,如把木棒当作注射器。儿童在游戏中,以真诚的情感,体验游戏中的活动,相信虚构的真实性。同时,他们也知道什么是假的。儿童的游戏在某种程度上与戏剧反映的现实生活相似,具有成人艺术的创造性。因此,皮亚杰认为,游戏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在需求,儿童在游戏中扩大认识,形成一些概念,思维变得更灵活,用实物、动

8、作和语言来表现周围世界。游戏是幼儿智力活动中的重要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