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高热惊厥66例临床研究

小儿高热惊厥66例临床研究

ID:18992202

大小:2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9-27

小儿高热惊厥66例临床研究_第1页
小儿高热惊厥66例临床研究_第2页
小儿高热惊厥66例临床研究_第3页
小儿高热惊厥66例临床研究_第4页
小儿高热惊厥66例临床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儿高热惊厥66例临床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小儿高热惊厥66例临床研究【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高热惊厥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高热惊厥患儿临床资料。结果:上呼吸道感染是引起高热惊厥的常见病,少数患儿反复发作可引起脑损害,及时有效的降温是防治高热惊厥复发的关键。结论:本病防治的重点在于控制惊厥,解除高热,惊厥发作后适当预防性使用抗惊厥药物,降低复发率,减少后遗症。【关键词】小儿;高热惊厥;诊断;治疗;预防【中图分类号】R6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3-0138-01高热惊厥(FC)是非中枢神经系统急性感染导致的大脑皮质运动神经元突然异常放电,而全身或局部肌肉出现暂时的

2、不随意收缩,常伴有意识障碍,其发病率高,是婴幼儿常见急症之一。大多数高热惊厥患儿预后良好,但高热惊厥反复发作或抢救不及时,可导致脑损害,会增加癫痫的发病率,且对患儿智力发育有影响,因此预防高热惊厥的复发至关重要。本文将我院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在住院病房诊治高热惊厥患儿随机抽取66例,临床资料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5一般资料:66例中男41例,女25例。入选患儿均符合高热惊厥诊断标准[1]。初发惊厥41例,男26例,女15例;其中5个月~12个月8例,1岁~3岁22例,3岁~6岁9例,>6岁2例。复发高热惊厥25例,男17例,女8例;其中9个月~12个月3例,1

3、岁~3岁14例,3岁~6岁6例,>6岁2例。本组中单纯性高热惊厥60例,占90.91%,复杂性高热惊厥6例,占9.09%,其中有惊厥和癫痫家族史6例,出生史中有窒息史3例,早产儿2例。1.2方法:回顾性分析患儿FC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转归。2结果2.1病因:上呼吸道感染57例(86.37%);下呼吸道感染4例(6.06%);病毒性腮腺炎2例(3.03%);疱疹性咽炎1例(1.51%);消化道感染2例(3.03%)。2.2临床表现:①惊厥发作时间:本组中发热开始至惊厥发作时间39.5℃16例(24.24%);不详2例(3.03%)。④高热惊厥发作次数:24h内惊

4、厥发作1次61例(92.42%);≥2次5例(7.58%)。⑤高热惊厥持续时间:20×109/L者�9例(13.6%)。2.4治疗与转归:自然缓解39例;给予吸氧、按压人中穴等刺激后缓解12例;应用止惊药缓解15例。在抗惊厥的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本组病例中复发者11例,其中复发≥2次者3例。演变为癫痫者2例,5例复发者为有家族惊厥史、出生窒息史及早产儿的患儿。53讨论高热惊厥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公认本病与遗传、年龄、发热、感染等因素有关。发病年龄多为6个月~6岁的儿童,以3岁以下的婴幼儿最多,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婴幼儿期脑发育不成熟;②脑组织中酶活性和神经兴奋,抑制性递

5、质的动态平衡处于不稳定状态[2]。高热惊厥发作时体温升高,且处于上升期,一般>38.5℃时出现惊厥,惊厥的发生与体温上升速度有关。体温骤升时的惊厥发作次数显著高于在发热一段时间后惊厥的发作次数[3]。惊厥的发生年龄恰好是小儿感染的好发年龄,可见监测体温,及时降温对于预防惊厥发作至关重要,发作时迅速解除高热及惊厥,以减少后遗症。临床上引起发热的疾病很多,最常见的是上下呼吸道感染,也是高热惊厥的主要原因。临床上根据惊厥的发作特点,高热惊厥可分为单纯型高热惊厥和复杂型高热惊厥。临床多为单纯型,表现为全身性、阵挛性发作,发作后患儿除原发病表现外一切恢复正常,在此发病过程中,大多只有1

6、次惊厥发作,个别有2次发作,不留任何神经系统体征,预后良好。复杂型高热惊厥临床发病率低于单纯型,其主要特征包括:①1次惊厥发作持续15min以上;②245h反复发作≥2次;③局灶性发作;④反复频繁的发作,累计发作次数5次以上。本组患儿48例行脑电图检查,发现异常波形者9例,5例为复杂型高热惊厥,且为有惊厥和癫痫家族史、出生窒息史及早产儿的患儿,对复杂性热性惊厥患儿,若EEG中新出现痫性波发放,则可能提示癫痫发生的危险性。由此可见复杂型高热惊厥,遗传因素及出生史与癫痫关系密切。控制惊厥,解除高热,惊厥发作后适当预防性地使用抗惊厥药物,减少后遗症至关重要。临床上预防惊厥的措施很多

7、:①肌内注射苯巴比妥。首次惊厥发作后继续抗惊厥治疗,苯巴比妥为首选药。方法:安定止惊后立即给予苯巴比妥负荷量10~16mg/kg,分2次肌内注射,2次间隔4~6h。负荷量12~24h后给予维持量3~5mg/kg•d,2~3次/天,直至热退。因安定静注、苯巴比妥肌内注射有可能引起呼吸抑制,应做好人工呼吸准备。②口服苯巴比妥。肌内注射苯巴比妥引起疼痛,小儿常不能合作,且家长不易接受。�秀玲等[4]采取苯巴比妥口服对38例FC患儿进行预防惊厥发作,并予27例作对照,受到了良好的预防效果,且口服方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