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国学毕业论文 再论《太一生水》乃老聃遗著

哲学国学毕业论文 再论《太一生水》乃老聃遗著

ID:1901490

大小:45.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7-11-13

哲学国学毕业论文 再论《太一生水》乃老聃遗著_第1页
哲学国学毕业论文 再论《太一生水》乃老聃遗著_第2页
哲学国学毕业论文 再论《太一生水》乃老聃遗著_第3页
哲学国学毕业论文 再论《太一生水》乃老聃遗著_第4页
哲学国学毕业论文 再论《太一生水》乃老聃遗著_第5页
资源描述:

《哲学国学毕业论文 再论《太一生水》乃老聃遗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考籍号:XXXXXXXXX姓名:XXX专业:哲学国学论文题目:再论《太一生水》乃老聃遗著指导老师:XXX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日摘要:郭店楚简《太一生水》是一篇阐述宇宙生成的佚籍。关于该篇文献的学派属性和作者我们从“太一”发展的源流、简文所述天象生成的内容与史官的关系、郭店楚简道家著作内部的紧密关联性以及将之与相关文献的比较等几个方面可以推知《太一生水》是道家始祖老聃的遗著;并且太一学说是按老聃→文子→列子→太史儋→关尹这一谱系传承的。关键词:郭店楚简;道家著作;《太一生水》;老聃郭店楚简《太一生水》

2、[1](P.125)是一篇不见于传世文献的佚籍,关于该篇文献的学派属性和作者是目前学界聚讼的焦点。本人也不揣浅陋,试就该问题述说过一些管见;[2](P.222-236)现今笔者意犹未尽,对于该问题仍有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就此提出,恳请方家指正。一、“太一”学说创始于老聃或关尹应是不争的事实要考察《太一生水》的学派属性和作者,传世文献《庄子天下》篇有一段重要的资料:“以本为精,以物为粗,以有积为不足,澹然独与神明居。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关尹、老聃闻其风而悦之。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以濡弱谦下为表,以空虚不毁万物为实。

3、”我们要重视这一段资料,同时又要对它进行正确解读和整体考察,而不要对它错误地割裂分析。只有在这个前提下去探讨《太一生水》的学派属性和作者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否则我们所做的工作得到的将是南辕北辙的结果。这则材料明确告诉我们,“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以濡弱谦下为表,以空虚不毁万物为实”是老聃、关尹共有的主要的学术思想,老聃开其端,关尹承其绪。“主之以太一”则说明“太一”学说是老聃、关尹思想的重点之一,它在老聃时期就已出现,并且至迟在关尹生活的战国中期就很流行。从《庄子天下》篇的内容来看,该文作者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学术思

4、想是相当精通和了解的,说“太一”学说源于道家老聃、关尹应是可信。《庄子天下》篇还有一则材料值得我们注意:“古之所谓道术者,果恶乎在?”曰:“无乎不在。”曰:“神何由降?明何由出?”“圣有所生,王有所成,皆原于一。”这一问一答与讨论宇宙生成有关,特别是“圣有所生,王有所成,皆原于一”与《太一生水》中“太一”生成万物生生不息的功用有渊源关系。仔细考察我们还可以发现“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以濡弱谦下为表,以空虚不毁万物为实”简直是对郭店楚简道家著作基本精神的高度概括,限于篇幅,详细的对照笔者不再赘述。从上述情况来看,《

5、庄子天下》篇的作者可能见过郭店楚简道家著作,他对老聃、关尹学术思想的评价可能是以郭店楚简道家著作为依据之一的。因此,《太一生水》是道家老聃、关尹学派的著作应是不争的事实。但此处“老聃”何所指?有云春秋时期李耳者,也有云战国时期太史儋者。既如此,我们可将《太一生水》的作者缩小到李耳、太史儋、关尹三人之间进行考察。本文所言之老聃是指春秋时期曾为孔子所师事的李耳即学界公认为老聃者。二、“太一”源于道家哲学概念,而非源于原始巫术仪典和宗教信仰也许有人会问,在老聃、关尹之前有没有“太一”学说的出现呢?考察“太一”之名的由来,我们就

6、会得出这一答案。当今学界大部分学者认为“太一”之名的由来与宗教神话和原始巫术仪典有关,抑或是与天上星名有关。愚以为“太一”之名首先来自于素朴的哲学概念而非星名和神名,更不是来自于宗教神话和原始巫术仪典;时间上不会早于老聃。如果说“太一”首先是作为宗教神话概念出现,假设如李泽厚先生所言,太一源于原始巫术仪典,[3](P.6)那麽它的历史就非常久远,从形式和内容上来说应该属于三代以来的“礼”的范畴。在“礼”文化成为社会思潮的西周和春秋时期(老聃、孔子之前)它就会在社会上广泛流行开来,爱好礼仪且精通礼仪如孔子者就不会不论说。即

7、便孔子视其为“怪、力、乱、神”之范畴而不论说,那麽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在孔子之时或之前出现的典籍中也应该有所反映才是。事实上我们在先秦时期成书的《尚书》、《左传》、《国语》等记载孔子之前或之时的书籍中找不到“太一”源于原始巫术仪典或宗教礼仪形式的说法。况且《黄氏日钞》注:“《吕氏春秋》太一曰,此时未为神名也。”[4](P1070)因此它不会源于原始巫术仪典或宗教礼仪形式。“太一”之名也不会源于天上星名。东汉郑玄认为“太一”星即北极星,或谓北辰。但是在春秋时期出现的书籍如《诗经》、《春秋》、《左传》、《国语》等典籍中几乎找不到

8、将北极(或谓北辰)称为“太一”的例子。《论语为政》载“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如果“太一”源于星名,孔子为何不说“太一”而说北辰?《诗经小雅谷风之什大东》多次说到星辰“维北有斗”;[5](P.209)《春秋左传文公十四年经》有“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5](P.478)战国中后期的《吕氏春秋有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