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企业家的管理哲学

成熟企业家的管理哲学

ID:19124202

大小:21.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9-29

成熟企业家的管理哲学_第1页
成熟企业家的管理哲学_第2页
成熟企业家的管理哲学_第3页
成熟企业家的管理哲学_第4页
成熟企业家的管理哲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成熟企业家的管理哲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姓名:刘兆峰学号:21273068成熟企业家的管理哲学如果说哲学家不是管理者,那么管理者必须是哲学家。根据国内外的研究,许多形形色色的公司失败案例,表面上看是由于产品、财务、公关、投资、渠道等策略方面出了差错,其深层原因却是企业家的管理决策指导思想或管理哲学的问题。反观成功的公司案例,几乎所有的“长寿公司”或“卓越”的公司,都是稳健型的、成熟的公司。它们都有自己一贯坚持的、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和经营理念。(阿里·德赫斯,1999;柯林斯,2000)在过去十多年来中国著名企业的失败案例中,许多企业家的功利主义倾向和浮躁的经营作风,除了表明他们缺乏市场经济的经验外,与他们错误的企业

2、价值观和肤浅的经营理念不无关系。(吴晓波,2002)中国企业要以史为鉴,从中吸取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企业家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认真检讨,并通过不断的学习和修炼过程提升自己的管理哲学。唯其如此,才有资格与国外的卓越企业同台竞技。根据国内外企业的经验,下面几条可以作为企业家哲学素养改造的指南:一.officiallyestablishedonJuly1,2013,Yibincity,formerlyknownasthebus,integratedoriginalrongzhoubuscompanyinYibincityandMetrobuscompany,formedonl

3、yinYibincityofaState-ownedpublictransportenterprises,thecompanyconsistsofoneortwo,thirdDivision.Integrationofpublictransportservicesisnotyetestablished7把企业当成一个有生命的发展实体,一项人的事业。企业的目的首先是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发挥出它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因此,利润、产品和服务、公共利益等所有这些目标都是第二位的,只是企业生存的条件和手段。也就是说,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不断地向市场提供适销对路的产品和服务,

4、必须创造利润,必须满足所有相关利益者的需要,但公司的真正本质是人类社区,它的最大价值在于它对其所有成员(包括投资人、员工、供应商、顾客等)的持续贡献。长寿公司和卓越企业不把企业仅仅当成为资本实现利润的工具,而把它当成一项人的事业。公司同其成员达成的契约是公司帮助所有成员发挥他们的潜力。这个契约的内容也是完全符合公司自身利益的,因为公司的生存和发展来源于其成员潜力的发挥。当然,各个利益主体之间存在着矛盾,企业家的管理职责就是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出发,通过组织的长期生存和发展协调各方关系,从长远的发展中(而不是在短期内)实现他们的根本利益。所以,《基业长青》的作者柯林斯指出,高瞻

5、远瞩公司的创办人通常都是“制造时钟的人”,而不是“报时的人”,他们主要致力于建立一个像时钟一样会滴答走动的组织,而不是定期公布公司业绩。公司本身及其所代表的一切就是他们的最大创造物。如果短期的业绩提升可能损害公司的长期生存,他们宁愿将它舍弃。一.持续生存和发展才算成功。成功企业家的标准是什么样?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往往构成企业家的目标导向。有句老话叫做“谁笑到最后谁才笑得最好。”officiallyestablishedonJuly1,2013,Yibincity,formerlyknownasthebus,integratedoriginalrongzhoubuscompan

6、yinYibincityandMetrobuscompany,formedonlyinYibincityofaState-ownedpublictransportenterprises,thecompanyconsistsofoneortwo,thirdDivision.Integrationofpublictransportservicesisnotyetestablished7长寿公司和卓越企业的领导者倾向于把构建一个永续经营的伟大公司作为自己的毕生追求,相信能持续发展才是成功。他们奉行稳健的经营作风,不盲目追求利润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他们不是好赌之徒,除非有十足的把握

7、,不去冒不必要的风险。阿尔第公司是德国的一家年逾百岁的长寿企业,它的经验是始终坚持两条原则:最低价格承诺和永不提高利润率。沃尔玛的总裁沃尔顿说,“我对自己要创立的事业的规模没有任何梦想,只要做好工作,很好地对待顾客,我们的前途一定无限。”反观国内失败的案例,《大败局》中列举的八家企业的一个共性的问题是在成功的标准上,经营者陷入了利润、市场占有率、规模、知名度的误区。在市场行为上,试图在短期内制造轰动效应,蒙骗尚未成熟的市场;盲目实施多元化,搞无节制的规模扩张。目的是显示自己的能力,满足自己好大喜功的心理需要。一时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