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共卫生危机和转机

中国公共卫生危机和转机

ID:19144968

大小:411.00 KB

页数:33页

时间:2018-09-25

中国公共卫生危机和转机_第1页
中国公共卫生危机和转机_第2页
中国公共卫生危机和转机_第3页
中国公共卫生危机和转机_第4页
中国公共卫生危机和转机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公共卫生危机和转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公共卫生的危机与转机《比较》2003年第6期王绍光2002年底,一种不明疾病悄然偷袭了广东省。几个月后,这种被命名为“非典型肺炎”(简称“非典”)的致命传染病在中国内地多个省份大规模爆发,并波及香港特区、台湾省和世界上其它许多国家。近几十年来,还从未有一种疾病使人类如此恐慌。对中国而言,非典的确是突如其来的灾难。不过,在应对非典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却以放大的方式凸显了中国公共卫生体系的脆弱性。首都北京的医疗条件在国内可算首屈一指,但面对非典,它在很长时间里手足无措。真正让人们忧心忡忡的是非典会不会传播到内陆省份和广大农村,因为那里缺乏

2、控制疫情的必要财力、人力和物力。非典危机早晚会消退,非典传出的警讯却不容忽视。否则,我们为这场灾难付出的沉重代价便白白浪费了。本文试图将非典危机放到更大的背景下加以考察,分析它出现的制度性原因。文章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提出问题,为什么在卫生总费用大幅上升的同时,中国公共卫生状况改善不大,甚至有恶化的迹像?第二部分指出近年来中国卫生工作中的存在两种迷信,即对经济增长的迷信、对市场的迷信。这两种迷信导致在公共卫生领域同时出现政府失职和市场失灵。接下来的三部分讨论政府失职和市场失灵的后果,包括卫生防疫体系的瘫痪,地区间、城乡间、社会阶层间的卫生不

3、平等,以及医疗体系效率的下降。本项研究发现,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不仅比已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昂贵,而且极不公平并效率低下。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非典袭击了我们,给我们的经济和社会带来了难以估量的损失。文章的最后一部分是简短的结论。本文所引有关外国的数据主要来自:世界卫生组织每年出版的《世界卫生报告》(WorldHealthReport),http://www.who.int/whr2001/2001/archives/index.htm;OECD出版的OECDHealthData,20024thed,http://www.oecd.org/EN/s

4、tatistics/0,,EN-statistics-194-5-no-no-no-0,00.html。本文所引有关中国的数据主要来自:卫生部出版的各年《中国卫生年鉴》;各年《中国卫生统计提要》,http://www.moh.gov.cn/tjxxzx/index.htm;“第一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1993)和“第二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1998),http://www.moh.gov.cn/tjxxzx/index.htm。基于这类信息源,作者建立了自己的数据库。凡是来自该库的数据,本文不再一一注明。问题的提出有人在谈到非典危机的深层次

5、原因时,特别强调社会整体对公共卫生投入的严重不足。这应是个误解。其实,在过去十几年里,我国卫生总费用可谓飞速增长。从图一可以看得很清楚,在1990年以前,卫生总费用一直33在低位运行,变化很小。进入九十年代,情况大不一样,几乎是一年上一个台阶。1990年,卫生总费用不过区区七百余亿元,到2000年,这个数字已高达四千七百六十四亿元。短短十年间,卫生总费用增加近七倍,不管是与自己过去比,还是与其它国家比,这个速度都是相当惊人的。当然,与发达国家比,我国的人均医疗卫生支出还不高。但相对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我国卫生总费用已不算太低。从卫生总费用占

6、GDP的比重来看,1980年为3.28%,1990年为3.87%,1995年为3.88%。九十年代后半叶,这个比重开始飙升,1999年第一次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最低标准(5%),次年超过世界平均水平(5.3%),达到5.7%。随着卫生费用的增加,我国的医疗条件大为改观。与1990年相比,2000年全国医院和卫生院的床位增长21.2%,专业卫生技术人员增长15.2%。与1995年相比,2001年全国卫生机构(含诊所)猛增了70%以上。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当然希望看到中国人民的健康状况在这些年里大为改善。但现实并非完全如此。国际上通常用两个

7、指标来反映和比较一个国家国民的健康状况。一是平均期望寿命,一是婴儿死亡率。谈到这两项指标,我们的政府官员往往会很自豪地指出,我国的平均寿命己从解放前的35岁上升到2001年的71.8岁,高于世界平均寿命(65岁)和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寿命(69岁)。同时,我国的婴儿死亡率也从解放前的200‰左右下降到目前的32‰,而世界的平均水平是44‰,中等收入的国家是30‰。不错,从这两个国际通用的指标来看,中国人民的健康水平总体上的确已经处于发展中国家的前列。达到了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但是,人们往往忽略了一个简单的事实:如此辉煌的成就主要是在八十年

8、代以前取得的。图二描绘了我国人均期望寿命在1960-2001年间的变化,它清楚地表明,人均寿命的增长基本上是在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完成的。八十年代以后,增长似乎失去了动力。33也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