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道周所撰其父墓志和墓后碑铭和传抄古文

黄道周所撰其父墓志和墓后碑铭和传抄古文

ID:19146851

大小:1.65 MB

页数:5页

时间:2018-09-26

黄道周所撰其父墓志和墓后碑铭和传抄古文_第1页
黄道周所撰其父墓志和墓后碑铭和传抄古文_第2页
黄道周所撰其父墓志和墓后碑铭和传抄古文_第3页
黄道周所撰其父墓志和墓后碑铭和传抄古文_第4页
黄道周所撰其父墓志和墓后碑铭和传抄古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黄道周所撰其父墓志和墓后碑铭和传抄古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黃道周所撰其父墓誌及墓後碑銘與傳抄古文福建工程學院人文學院鄧少平黃道周(1585—1646),福建漳浦人,明末著名學者和書法家。根據年譜記載,黃道周於天啓五年(1625)四月請告歸里,七月至家,十二月葬其父青原公於北山。“因結廬其下,躬自負土成墳,勒先人行事,銘於屏石,盥沐爲書。每書則簪筆以拜,一字一拜,拜畢而後書。文皆從古,如三代以上碑。復立小石屏於墳後,顔曰青原玄穸,背鐫三十五字,語同古讖,不可解。次及墳庭,亦取青石員砥之,著《河》《洛》正變之文,宛然地上。經營數年,然後就。”[明]莊起儔撰、[清]陳壽祺校:《漳浦

2、黃先生年譜》卷上,收入[明]洪思等撰:《黃道周年譜附傳記》,侯真平、婁曾泉校點,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58頁。但據碑文(詳後),墓誌實寫於天啓七年(1627)黃道周將其母合葬於北山之時。這篇誌文收在清人陳壽祺於道光十年(1830)刊刻的《明漳浦黃忠端公全集》中,並附有原碑篆文。道光年間,金門林樹梅又據原碑摹識其文,並且將墓後臥碑(即前引文中所說的墳後小石屏)碑陰銘文也一併摹寫。郭柏蒼在道光十九年(1839)將它們“縮臨鋟梓”,又恐不足以廣其傳,因此再將其附錄在他的文集《竹間十日話》中。郭柏蒼云:“《青原公

3、墓志》石刻,嵌墓正中,籀篆二十二行,行八字,字一百七十六,大徑寸,忠端公所書也。”“又臥碑一道,在墓後。鐫‘青原糸穸’四大字。碑陰系以銘,篆文三十有五。”郭柏蒼還爲它們重新作了釋文。[清]郭柏蒼:《竹間十日話》,福州:海風出版社,2001年,第41—46頁。最近,郭礼炬、李云波兩位先生在郭柏蒼釋文的基礎上,對這兩方銘文再次進行了釋讀。郭礼炬、李云波:《黃道周篆書其父墓誌及墓後碑銘釋文》,《閩臺文化研究》2013年第3期,第57—64頁。我是在讀到郭、李之文後才知道這兩方碑銘的,前文對這兩方碑銘的著錄情況的介紹,也頗得益

4、於此文。但我要指出的是,黃道周撰寫其父墓誌及墓後碑銘所用的文字乃是傳抄古文,即漢以後歷代輾轉抄寫的先秦古文(主要是戰國時期東方六國的文字)。以往研究傳抄古文的學者,似乎都沒有注意到這份材料。如徐在國:《傳抄古文字編》,綫裝書局,2006年,前言第Ⅴ—Ⅻ頁。李春桃:《傳抄古文綜合研究》,吉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2年6月,第4—15、29—30頁。本文的介紹若能爲其提供參考,亦何幸焉!附錄一、青原公墓圖(采自郭柏蒼《竹間十日話》)附錄二、青原公墓誌(采自郭柏蒼《竹間十日話》)附錄三、青原公墓後臥碑銘文(采自郭柏蒼《竹間

5、十日話》)附錄四、青原公墓誌(采自叢書集成三編《黃漳浦集》)附錄五、郭柏蒼釋文(錄自《竹間十日話》)墓誌於呼!是我贈考青原黃公之墓。於呼!公履仁導軌,隱德藏器。乃不於身,於其來嗣。於呼!公逝蓋十八年,乃膺錫命,明年乙丑,文母旋自京師,乃葬我公。又明年,文母則逝。明年丁卯,始合葬於茲。於呼!惟二人作德,貽我來人。亦惟來人作德,我二人其享之。於呼!永世念哉,公行十九,小諱季春,字嘉卿,銅陵人,以字行。生甲辰,徂于丁未。妣陳氏,行三,生戊申,徂景避諱以景為丙,古通寅,蓋百四十三歲,葬於縣北之州市山。子長士珍,次道周、是肇封,

6、假於有廟。時丁卯天啟七年,男道周志。卧碑谦谦之山不可逾,绵绵相邱灵所都。五德四曜盘华趺,天潢天末天开图。文孙文子恭□□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