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学科交叉综合趋势 大力推进创新团队建设 教育学会 蔡克勇

把握学科交叉综合趋势 大力推进创新团队建设 教育学会 蔡克勇

ID:19166922

大小:629.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09-20

把握学科交叉综合趋势 大力推进创新团队建设  教育学会 蔡克勇_第1页
把握学科交叉综合趋势 大力推进创新团队建设  教育学会 蔡克勇_第2页
把握学科交叉综合趋势 大力推进创新团队建设  教育学会 蔡克勇_第3页
把握学科交叉综合趋势 大力推进创新团队建设  教育学会 蔡克勇_第4页
把握学科交叉综合趋势 大力推进创新团队建设  教育学会 蔡克勇_第5页
资源描述:

《把握学科交叉综合趋势 大力推进创新团队建设 教育学会 蔡克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把握学科交叉综合趋势 大力推进创新团队建设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蔡克勇一、兴校强校,决定的因素是人才(周济)1.人才问题,始终是高等学校改革与发展的核心问题和头等大事。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先生的名言:“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指出人才和教师对于高等学校的特殊意义。哈佛大学名誉校长陆登庭教授也明确指出,“在大学中,没有比发现和聘用教师更重要的事情。”古今中外高等教育史上,高明的、有远见的大学校长们,总是把千方百计延揽人才作为头等重要的工作。抗战时期,西南联大之所以在环境极其艰苦、物质极端匮乏的条件下,培养了一代在科技、教育和文化等领域发挥了重要影响的优秀人才

2、,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大师云集。正是由于人才荟萃,才使得只有短短九年历史的西南联大,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一座丰碑。上个世纪初,蔡元培先生在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非常重视以超常规的举措,以“兼容并包”的博大胸怀,不拘一格广纳人才,陈独秀、李大钊以及鲁迅、胡适等一批杰出人物都曾经在北京大学任职或任教,使得北京大学从此日新月异,在新文化运动中成为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思想的发祥地,铸就了北京大学光荣传统。建国以后,老一代的高等学校领导人如蒋南翔、陆平、匡亚明等同志,无不是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华中科技大学老校长朱九思曾说,他在华工实际上就做了两件半事情:第一件事,确立

3、了新时期办学的战略思想和基本思路;第二件事,采取超常规的办法延揽和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从全国各地引进了600人;还有半件事,就是校园建设,种树。这两件半事情的核心是人才。正是这两件半事,奠定了华中这些年快速发展的基础。2.以超常规的热情、努力、举措抓人才要以超常规的热情,付出超常规的努力,采取超常规的举措来抓人才。什么叫超常规?什么叫超常规的热情、超常规的努力、超常规的举措?早在1978年,小平同志决策并实施派遣学生去西方留学,提出不是派几个人,而是成千上万地派。在改革开放刚刚开始的情况下,在当时那样的政治经济环境下,这是多么的深远的战略眼光,多么巨大的政治勇气,多么

4、宽广的人文胸怀,这就是超常规!也是1978年,华中工学院朱九思同志抓住机遇,采取超常规的办法延揽和培养人才。首先是启用了许许多多的人,包括当时还戴着各种“帽子”的人才;同时他是一个人一个人地去挖掘,一个人一个人地去解决好调动和安置中的每一件事,千方百计将每一个家庭整家整户地调到学校,把户口落到武汉;还有就是送一大批骨干教师出国深造,当时,后来成为院士的几位教师,都有很重的科研任务,走后肯定会对工作造成一些影响,但九思同志有一句话: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把最好的教师送出去。充分显示了他在人才问题上的远见和魄力。这就是超常规!试想,在1978年做这些事情是一种什么情景!想别

5、人之所未想,作别人之所未做,必须要有对于人才问题的特别深刻的认识,必须要有对于党和人民事业的极端热情和责任心。各学校都应该深切认识人才问题的极端重要性,真正把人才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以超常规的热情,付出超常规的努力,采取超常规的举措抓好人才工作。3.华中工学院“广积人”上世纪70年代初,当时的华中工学院(华中科技大学的前身)就做出了一个被人认为是“火中取栗”的举措:“广积人”。当时负责校内工作的朱九思顶住压力,吸纳了大量人才。从1972年到20世纪80年代初,华中工学院共调进了625名教师。他们来自20多个省市的500多家单位,很快成为教学、科研的重要力量。这一战略举

6、措既弥补了“文革”期间青年教师的“断层”,又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近亲繁殖”现象。为了培养骨干教师,1979年后,华中工学院选派了450名留学人员和访问学者出国,像今天的杨叔子、熊有伦、周济等院士及陈应天、李再光、郑楚光、黄文奇、李佐宜等知名学术带头人,回国归校后都在教学科研上引进了许多新的学科方向。二、大力推进创新团队建设的动因周济在第二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总结会上指出:世界高水平大学建设的经验证明,每个学校都应该立足自身的实际,扬长避短,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少为,整合学科资源、博采众长,创新交叉学科,突出社会急需的新学科建设,形成各个学校的办学特色。各个学校的学科建

7、设规划都要重视学校人文环境的建设和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1999年9月15日华中科技大学原校长周济院士从国际制造工程师协会(SME)主席塞西尔。施耐德先生手中接过晶莹剔透的1999年度“大学领先奖”奖牌时说:学科要争创一流,要出大成果,仅靠一个教研室或一个研究室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在大学科的概念下实现跨教研室(研究室)、跨院系、跨学科乃至跨校、跨国际的联合,走国内、国际联合之路。1.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在高度分化的基础之上的高度综合。学科越分越细,门类越来越多,学科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相互交叉日益加剧:不同学科的界限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