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与院士制度

屠呦呦,与院士制度

ID:19176600

大小:17.26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9-29

屠呦呦,与院士制度_第1页
屠呦呦,与院士制度_第2页
屠呦呦,与院士制度_第3页
屠呦呦,与院士制度_第4页
屠呦呦,与院士制度_第5页
资源描述:

《屠呦呦,与院士制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屠呦呦,与院士制度  篇一:屠呦呦得诺奖中科院应该开心吗  屠呦呦得诺奖中科院应该开心吗?  XX-10-0523:05:13  归档在我的博文

2、浏览323264次

3、评论197条  10月5日北京时间下午5点半左右,一道惊人的消息横空爆出,中国中医研究院85岁高龄的屠呦呦研究员,与爱尔兰和日本两位科学家,同时获得XX年生物与医学诺贝尔奖。  一时间,朋友圈,网页,到处出现了屠呦呦的名字。我相信,这是中国人最骄傲的日子,是中国科学和教育界最骄傲的日子。本土出生、教育、成长的中国人,得到了世界科学最高的奖励。中国科学界出现了零的

4、突破。  相信在屠呦呦获奖之前,不知道有多少中国人不相信自己的科学家能够得到诺贝尔奖?有多少人一直在发问,中国每年1万亿人民币的科研经费,为什么就生产不出诺贝尔奖?更有人说中国有一千多名中科院院院士,为什么就没有人能够得到诺贝尔奖?  这些问题,随着一位伟大的中国女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而得到了答案。对普通学者和科学家来说,屠呦呦给无数中国学者,带来了希望,更带来了信心。  不过,诺贝尔奖为什么会奖给屠呦呦,却是很多人想不到的。中国科学院更是想不到,它有一千多名院士,没有人率先得奖,而屠呦呦,一位多次被拒绝在“院士”大门之外的女

5、科学家,一无博士学位,二无出国留学经历,三无“中科院院士”称号的老人,却得到了诺贝尔奖。中科院的院士们,你们是怎样评选院士的?成了民间一个很大的问号。  对中科院来说,要不就不承认屠呦呦的学术成就,要不就无法向国人交代。为什么一  位能够拯救数百万人命,青蒿素的最初发明者屠呦呦的院士申请多次没有通过?  记住两年前,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饶毅没有被评上院士,直接宣布退出院士的竞选。你不能说中国的院士评选制度不存在问题,而且问题还很大。袁隆平落选院士,更是引起了许多争论和愤愤不平的声音。  那么,屠呦呦和袁隆平为什么会落选院士

6、?主要的理由是他们两都没有发表高水平的SCI文章,他们可能都不会说英语,没有出国留学,没有名牌大学的博士学位,等等。  没有博士,没有英语,没有SCI高水平文章,就不能成为院士?但是,屠呦呦为什么可以超过目前所有的院士而得诺贝尔奖?中科院的院士们,可能还不会理解,诺贝尔奖可以奖给实验科学家,可以奖给能够拯救无数生命的科学家吧?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在水稻种植面积不断减少的情况下,使中国的的水稻产量不断提高。中国人的吃饭问题,是天大的问题,能够解决吃饭问题的科学家,却当不了院士,这是怎样的科学评价体系?  饶毅的研究成果我不懂

7、,但是,他早在XX年,就对屠呦呦能够得到诺贝尔奖进行了科学的论证。饶毅敢于批评院士的评选制度,敢于批评中国科学研究经费的低效率利用,这是爱国者才有的胸怀,为什么某些有权力评选院士的院士,就把他当成眼中钉了呢?  屠呦呦必需通过诺贝尔奖才证明中国院士制度的根本缺陷,而中国到底还有多少像屠呦呦这样优秀的科学家,被中国的人才评价体系所埋没?这个,谁也不知道。  当然,我们不能因为屠呦呦得了诺贝尔奖而去全盘否定中科院的院士评价体系,更不能因此而否定中国广大院士对科学事业的伟大贡献。我们只是觉得,应该通过屠呦呦和袁隆平的事情,对目前院

8、士的评选机制,进行一次反思。评价科学家,发论文,得奖,得到科研经费,当然非常重要。许多科学论文,是衡量一个科学家水平的标准,但是,这不是唯一重要的标准。科学研究的成果,如何影响人类的生命、生活,在某种程度上,比论文本身更重要。我们现在的大学,片面追求论文的数量和发表的杂志出处,对人才的评价,对人才的成长,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光看论文,不看论文对社会的影响力,就是评价科学成果片面的标准。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不仅是对中科院的挑战,而且,也是对中国科学研究的反思。  首先,屠呦呦是1971年发现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的,同时,发现这

9、两类药物,不是她一个人,而是一个群体。而诺贝尔奖为什  那是因为  屠呦呦的原创思想。么只是承认她一个人呢?归法,却没有得奖,也是一个道理。因此,研究的原创思想非常重要,其他人后来的贡献再大,也没有原创思想的重要。XX年的医学奖,多利羊的发明者没有得奖,而剑桥大学的一位教授,因为发明了克隆青蛙而得了奖,就是这个道理。XX年格兰杰得了经济学诺贝尔奖,是因为他对时间系列稳定检验的原始贡献,而哥本哈根大学的约翰孙教授发现VAR单位根检验法,在技术上远超格兰杰的二元回  其次,发表高水平杂志的论文重要,但是,原创思想更重要。屠呦呦没

10、有SCI论文,她学的还是中医,不懂英文,哪能发表在世界的权威期刊?而目前不管是院士,千人计划专家,还是长江学者,如果没有过得硬的英文文章,是很难被评上的。  在这里,我们不应该否定发表“上等”杂志文章的重要作用,但是,我们必须强调,在考察一个人的科学贡献时,文章和实际贡献一定不能孤立起来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