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诗于乐融汇贯通黄安伦钢琴曲《舞诗第三号》之音乐分析

舞诗于乐融汇贯通黄安伦钢琴曲《舞诗第三号》之音乐分析

ID:19214828

大小:99.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9-27

舞诗于乐融汇贯通黄安伦钢琴曲《舞诗第三号》之音乐分析_第1页
舞诗于乐融汇贯通黄安伦钢琴曲《舞诗第三号》之音乐分析_第2页
舞诗于乐融汇贯通黄安伦钢琴曲《舞诗第三号》之音乐分析_第3页
舞诗于乐融汇贯通黄安伦钢琴曲《舞诗第三号》之音乐分析_第4页
舞诗于乐融汇贯通黄安伦钢琴曲《舞诗第三号》之音乐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舞诗于乐融汇贯通黄安伦钢琴曲《舞诗第三号》之音乐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舞诗于乐融汇贯通——黄安伦钢琴曲《舞诗第三号》之音乐分析-音乐论文舞诗于乐融汇贯通——黄安伦钢琴曲《舞诗第三号》之音乐分析肖桂彬[内容提要]本文以我国旅加拿大作曲家黄安伦创作的钢琴曲《舞诗第三号为分析个案,通过对作品的结构、调式调性、和声及创作手法的研究,梳理作曲家在作品中所体现的创作思维,并对作品创作中存在的问题做了自己的一些主观性看法。[关键词】黄安伦/《舞诗第三号》/塞北民歌/调式交替/调性游移/调性扩张中图分类号:J61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736(2015)03-0124-5引言钢琴曲

2、《舞诗第三号》创作于1987年,是为独奏乐器和芭蕾双人舞而创作的一首钢琴作品。其创作灵感来源于北京舞蹈学院青年学生的蓬勃朝气与形体美感,使音乐与舞蹈,灯光与舞美完美呈现在炫丽的舞台上,诗情画意,美轮美奂。该作品自1989年在多伦多由钢琴家许斐平首演以来,引起音乐界的广泛关注,深受听众欢迎。曾被以色列鲁宾斯坦国际钢琴比赛的必弹曲目,也是2004年第三届中国国际钢琴比赛的指定曲目。《舞诗第三号》采用我国塞北民歌旋律素材,运用西方作曲技术创作而成,既有浪漫主义的诗情画意,又有民族主义的创作理念,都体现在丰富多彩的音乐作品

3、之中,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洞察作曲家个性化的创作思维。一、曲式结构特点作品采用无展开部的奏鸣曲式写成,曲式结构(见表1):音乐以开门见山的方式进入呈示部,主部主题是建立在单一主题引申而成的再现三段体结构,主要诃性为bb小调,中间的两个发展调性(C大调和ba小调)分别形成了上、下大二度调性装饰。副部主题(36-91)结构庞大,多乐段结构,有三个主题构成,调性建立在主部的下属调——be小调上,与主部一样结束在同主音大调(6E大调)上,调性多变,游移性强。中间转调频繁,上行二度转调(F、f),最后回到副部主调性(b

4、e)再现部(113-193)在结构上较呈示部做了一些改变和发展。首先是主部主题缩短,省略了再现段,从而使主体结构有再现三段体变为并列两段体;其次是省略了连接部和结束部,使主、副部直接连接在一起。尾声中主要对作品中的主要主题进行总结,其顺序是:副部(三)(194-205)材料、连接部材料(205-210)、主部主题再现段材料(211-226),与开始的呈示部分材料成对称形式,体现了音乐的结构美。二、主题材料组织及发展手法特点主部(1-30),再现三段体结构,采用律动感较强的9/8拍子以较慢的速度开始,与古典芭蕾舞的开

5、始的慢板程式相对应,体现了舞与乐的交融。主题的第一乐段(1·9)(A),由(5+4)两个平行乐句构成,建立在hb小调上,开始弱起四度动机上行的五声化旋律缓慢庄重而深沉,是作者从塞北民歌中提炼加工出来的,下方配以三和弦为西方典型的四部和声织体体现了中西结合的音乐创作理念,使民族民间音乐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张力与空间。第二乐句采用合头换尾的发展手法并在后半句转至上方大二度调(即重属调)-C大调,旋律仍然保持开始材料的特点,并与第一乐句形成调性与色彩的对比。主题的第二乐段(B)(10-19),亦由两个乐句构成,是前面音乐材料

6、的展开。第一句(10-14)由两个相同的乐节构成(2+2),紧承前段C大调调性,低声部从弱拍以主和弦的上行分解形式进入,音乐的流动性加强。在材料上作曲家采用西方民族乐派典型的调式交替手法来组织音高材料,本句很明显主要建立C大调与混合利第亚调式交替的基础上。第二段的后句以三小节为单位以音程扩大和节奏重复的方法从ba小调开始并停留在主调(bb小调)上。主题的第三段(A1)(20-30),变化再现首段材料,有补充的乐句结构。主题旋律移到左手用八度奏出,移低了音区,用复对位手法来发展主题,在统一之中得到了变化发展。主、副部

7、之间短短的五小节的连接(31-35),从bB大三和弦开始后重属导五六和弦(降三音)并转换为连续的属七和弦的不断模进上行,既为材料和情绪过渡做准备,又为副部的展开提供材料,气息短促,动力性强。副部(36-91)采用多乐段结构写成,是整个作品的快板部分,亦与芭蕾舞蹈结构程式相符,起到了展开部的作用,共有三个主题构成。副部一主题(36-46),双乐句构成的乐段结构,调性为“e为多利亚小调,具有中国雅乐羽调式特点,在旋律形态上与主部主题保持相近性。第一乐句(36-41小节),音乐由左手进入,附加七度音的be主三和弦分解配以

8、右手高亢优美、跌宕起伏的单音旋律,达到舞乐交融、诗隋画意的境界,给人以美的享受。保持同一脉动的低声伴奏在处理时采用下行音阶式模进,不断改变低声音区与和声音响并停在F大调上,与主部的第一乐段的调性处理方式一致。第二乐句(42-46)音乐以调式交替的方式在f小调上继续发展主题,并开放终止在属大三和弦上。副部一主题的后面有六小节补充(46-52),是插入的新材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