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护理管理

高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护理管理

ID:19216443

大小:5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9-27

高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护理管理_第1页
高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护理管理_第2页
高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护理管理_第3页
高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护理管理_第4页
资源描述:

《高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护理管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高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护理管理【】目的:根据高龄血液透析患者的病情及心血管状况,进行血液透析的护理。方法:对我院43例高龄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观察和护理。结果:除2例高龄患者通过4次透析后死亡外,其余41例患者顺利完成透析治疗。结论:高龄患者对血液透析治疗的耐受性较一般患者为差,因此提高护理质量是高龄患者透析效果和生存率的关键。  【关键词】高龄患者;血液透析;护理    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代谢性疾病和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的不断上升和血液净化技术的不断改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老年尿毒症患者数量逐年增加[1]。心血

2、管系统并发症和感染因素是血液透析期间导致死亡的最主要原因[2]。因此,我院自2001年2月~2010年2月根据老年患者的生理特点、病情及心血管状况,加强血液透析中的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43例,男32例,女11例。年龄75~87岁,平均80.5岁,其中75~80岁30例,80~85岁10例,85岁以上3例。病因为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症21例,糖尿病肾病14例,慢性肾小球肾炎7例,病因不明1例。接受血液透析前血肌酐(Cr)380~1550mmol/L,

3、血清尿素氮(BUN)15~40mmol/L。  1.2透析方法:常规碳酸氢盐透析,每周2~3次,每次3~4h,血流量160~220ml/min,应用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抗凝。血路建立方式:动静脉内瘘或开始时临时深静脉插管。深静脉插管过渡到动静脉内瘘43例。[3]  1.3治疗转归:通过对本组高龄透析患者采取血液透析管理后,本组患者中2例在透析间期因其他脏器功能衰竭死亡,4例患者年老体弱合并其他严重并发症生活不能自理,其余37例患者生活均能自理,并能从事一定的家务劳动,提高了生活质量.  2护理  2.1做好抢救准备

4、[4]:床旁备好氧气、吸痰器、气管插管,口咽通气道,50%葡萄糖、生理盐水、急救药品、注射器等。  2.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采用监护仪每15~30min测血压,监测脉搏,如患者出现乏力、眩晕、嗜睡,提示低血压,应立即测量血压。低血压症状有时很短,不明显,直到血压降至危险水平,才表现出严重症状;患者由易动变得特别安静,并不能说明病情好转,极有可能是病情恶化的结果,应引起高度重视[5]。  2.3预防失衡综合征[6]:每次透析或透析间隔时间长者,透析过程中或结束后,可能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嗜睡,甚至惊厥、昏迷等失衡症

5、状。本组有6例出现呕吐、躁动不安,通过立即减慢血流量,静脉推注50%葡萄糖40ml,调高透析液钠浓度等措施后,症状消失。透析结束前1h将钠浓度调至正常范围,以免血容量扩张,引起高血压、心力衰竭及口渴。  2.4预防低血压:低血压是血液透析最常见的并发症[7]。本组有7例在透析进行2h后收缩压降至12kPa以下。立即调低血流量,停止超滤,将患者置平卧、头低位,吸氧,快速从静脉壶注入生理盐水100ml或50%葡萄糖40~60ml。约5min左右患者血压均回升至12kPa以上。低血压虽然容易发生,只要早期预防,可以明显降

6、低其发生率。(1)透析开始引出血液时,血流量应尽量缓慢,并根据患者血压、水钠潴留情况,将预充液体全部或部分输入体内,防止快速引出过多血液,致血压下降。(2)透析前15min,暂不超滤,待患者适应后恢复超滤。(3)准确估计超滤,称体重非常重要。患者病情重,称体重往往较困难,能站立者最好称实际体重。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患者体重增长较多,水钠潴留严重,但不能一次血液透析将这些水分脱出,否则极易引起低血压;应分多次血液透析超滤,每次超滤量控制在体重的5%以内。  2.5血液通路:高龄患者因血管硬化严重,血管弹性差,故内瘘

7、很容易阻塞或失去弹性,造成血流量降低而影响透析效率,因此嘱患者透析前保持手臂清洁,透析后应避免穿刺部位接触水及手臂过度负重,以免感染与出血[9]。衣袖应宽松,瘘侧手臂勿受压。不可在瘘侧手臂测量血压、静脉注射抽血。自我检测内瘘吻合口有无震颤,每日至少2次,发现瘘管疼痛及震颤消失即来院就诊。有血管瘤者,可用弹性绷带包扎加以保护,避免碰撞导致血管破裂出血。  2.6加强透析期饮食管理  3结论  随着社会高龄化,高龄尿毒症透析患者逐年增多。由于高龄患者生理方面的变化,加之疾病的复杂性,对血液透析治疗的耐受性较一般患者差,

8、所以,护理人员应从细微处着手,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消除思想顾虑,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提供全程的优质服务,同时指导患者正确用药及合理饮食。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随时发现病情变化并给予准确、及时的处理,是防止和减少透析并发症,保证血液透析及生活质量的关键[13]。因此高质量的护理是提高高龄患者透析效果和生存率的关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