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课题研究阅读材料二

微型课题研究阅读材料二

ID:19258182

大小:63.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9-27

微型课题研究阅读材料二_第1页
微型课题研究阅读材料二_第2页
微型课题研究阅读材料二_第3页
微型课题研究阅读材料二_第4页
微型课题研究阅读材料二_第5页
资源描述:

《微型课题研究阅读材料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微型课题研究》阅读材料二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研究的重心也在下移,教师即研究者,教学即研究。“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进行”的校本教研轰轰烈烈开展起来。课题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一些课题或者大而无当,或者虚而失实,或者伪而失真,耗时较长、成本较大、难度较高,有些远离教师日常教学研究,对实践无法产生应有的作用与效应。而且研究者多是领导专家名师,普通教师参与少,积极性不高。于是课题研究立足校本、走进课堂、贴近教师的呼声越来越高,关注教育教学细节,尤其是课堂教学细节的研究越来越受重视。在这种背景下,一种“小中见大,别有洞天”的微型课题研究正渐渐

2、兴起。目前四川凉山、南通如皋、海安等地开展较为热烈。吴中区也在去年进行了倡导发动,今年市里也提出了开展“自学指导”微型课题研究的要求。一、为什么要开展(一)是革新除弊,推进有效科研的有力途径。四川凉山教研室主任谌业锋认为微型课题研究可以给科研带来六大变化:(1)科研启动:由“假设的问题”转到“真实的对策”;(2)科研主体:由“统一的关注”转到“个性的选择”;(3)科研关注:由“校长的课题”转到“教师的课题”;(4)科研实施:由“模拟的研究“转到”现场的研究“;(5)科研要求:由“形式的求全”转到“求实和求本”;(6)科研路径:由“理论的科研”转到“运用的科研”。这些

3、变化说明微型课题研究改变以往课题研究中的一些“假、大、空”弊端,更贴近教师、贴近实际,能有效促进科研大众化、常态化,创生全新的教科研文化,优化研究环境,增强科研的有效性。(二)是减负增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抓手。微型课题立足校本、贴近教师、根植课堂,以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为目的,能有效促进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反思问题、研究对策、总结规律,转变观念,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管理的水平,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三)是突出个性,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宽广平台。微型课题研究内容开放,选题自由,表达多样,以个人立项研究为主。提倡研究自己该研究的问题,研究自己能研究的问题,研究

4、对自己有实效的问题,这更符合教师个性化发展需求。教师通过建构一个教学反思情景,研究解决一个实际问题,习得一些实用的科研方法,积累一些理性经验,建构一些实践性知识,不自觉地成为学习者、实践者、研究者,成为教师的专业发展的宽广平台。(四)是奠定基础,丰富校本研修的重要手段。7教育研究是教师最好的学习和培训方式。开展微型课题研究更是如此。微型课题研究能有效普及教科研,促使教师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与水平,养成自主研修的习惯,奠定校本研修的坚实基础,也丰富了校本研修的内容、形式。总之,微型课题虽“小”,却小有可为、小有灵气,若小题大做,必能小中见大,别有洞天

5、,必能成为“规范办学行为,提升教学质量,深化素质教育”的重要平台和有力抓手。(关于微型课题意义的比喻:教师进入研究状态的发动机。破解教育教学难题的金钥匙。生成教师实践知识的孵化器。创生全新科研文化的推进器。)二、什么是微型课题(一)微型课题的界定微型课题源于一线教师对自身教育教学工作的总结与反思,以及对教育实践困惑的追问。关于微型课题的界定目前尚无定论。比较成熟的有两种:南通市微型课题的组织管理者,教科所所长冯卫东给微型课题下了一个大致的界定,较为通俗:“微型课题”是教师为解决一个具体的、较为微观的现实问题而建构和确立的小课题。如皋市微型课题的积极推进者,教科室副主

6、任袁玥的界定较为科学,普遍被认可:微型课题研究是研究者采用一般的科学方法或合理手段对细微的教育问题进行观测、分析和了解,从而发现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教育现象之间本质联系与规律的认识活动。我们不妨咬文嚼字、顾名思义。“微型课题”的中心词是“课题”。为什么不用“问题”而用“课题”呢?这强调它是相对于宏观、中观课题而言的一种课题研究的类型。研究中不只是寻找问题的答案,还需要用到一些常用的课题研究方法,只是要求“微”,相对简单,不追求方法自身的严密性,不强调研究的学术性、规范性,不一定需要教育科研机构的认定。它是一种平民化、草根化、大众化的研究样式。“微型课题”的关键词是“微型

7、”。为什么不用“微小”而用“微型”呢?“型”有“成型”的意思。首先,问题要成型。微型课题研究的是具体的小问题,但又不是一己的、个别的、即时解决的问题,而应能由点及面,推而广之,成为某一“类型”的问题。例如《一道平面几何题的多种解法研究》,对象过于细小,属于个别问题,并且一堂课内可以解决,因此不能成为“微型课题”。其次,结果要成型。微型课题研究的成果除了用报告、论文的形式表达,还可以用教育叙事、随笔、案例等形式表达。尽管后者比较自由,但也需要有一定的规范,要成型,要有聚焦的问题,对核心词的界定,研究经过、操作经验的叙述,体验或感悟的总结等。对于“微型”的核心词“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