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在国家交往中的地位

中国古代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在国家交往中的地位

ID:19259566

大小:3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9-26

中国古代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在国家交往中的地位_第1页
中国古代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在国家交往中的地位_第2页
中国古代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在国家交往中的地位_第3页
中国古代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在国家交往中的地位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在国家交往中的地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汉唐时期的中国与西域关系的历史演变在古代世界,中国是世界上的几大文明中心之一,在整个古代世界中,中国创造了极其辉煌的成就,中国的对外交往在客观上是一个传播先进的社会意识形态、先进的科学技术的过程。而古代中国的对外交往主要就是两个,一个是对外征服和建立建立朝贡体系,另一个就是经济文化方面的交流。在先进文化向落后文化的传播过程中,我们发现传播文化主体的力量的大小更是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即使是社会需要开始时并不是那么接受新的先进文化,而只是被动接受,但是在强大武力的保护之下,先进的文化很快就能被落后地区的社会所主动接受,无论是意识形态方面的还是

2、科学技术方面的。但是一旦文化的交流牵扯到宗教信仰,问题就变得复杂多了,文化的异质,我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意识形态方面;二是宗教信仰方面。两种文化的交流一旦在宗教信仰方面是异质的,文化冲突就很难避免,并且这种冲突比起意识形态的冲突更具有持久性和难改变性,因为信仰是精神领域的最高层次问题,极难改变。我们将得出一个结论:在先进文化对落后文化的传播过程中,因为文化水平的高低差异而存在着一个力——文化梯度力,这个力的大小由传播先进文化的主体力量的大小和社会需要的程度来决定,在古代中国前者更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当然文化的交流是双向的,古代

3、中国也必然会从其他国家和地区学习到实用的文化,以丰富充实发展自己文化。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交通线——丝绸之路,这条东西方的交往通道从长安经河西走廊,再分为南北两道,南道是出阳关(今甘肃敦煌西南)西行,经鄯善(今罗布淖尔附近),沿昆仑山的北麓,经过于阗(今和田)、莎东、蒲犁(今塔什库尔干),翻越葱岭,到达大月氏,再西行到安息和地中海的大秦(今罗马共和国),或由大月氏向南入身毒(印度);北道是自玉门关(今敦煌西北)西行,经车师前国(今吐鲁番附近),沿天山南麓西行,经焉耆、疏勒,翻越葱岭,到达大宛。再往西北方向到康居、奄蔡

4、;向西南方向到大月氏、安息。这条横贯欧亚的大路交通线上运输最多的商品是丝绸,因此被称为“丝绸之路”。汉朝打败匈奴,4不仅在河西走廊建立了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个郡,还进而派兵远征葱岭以西的大宛。到了公元前60年,汉朝在西域设立了西域都护,控制了塔里木盆地。汉朝的使者,出使西域变得更加容易,使者相望于道,往来不绝。王莽篡政后,中原与西域的关系一度中断。东汉初,汉明帝派班超经营西域,重新恢复了西域都护对塔里木盆地的统治。与此同时,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北匈奴在南匈奴和汉朝的联合打击下,西迁到黑海北岸,引起了西亚和欧洲许多民族的迁徙。从中国历

5、史的发展来看,汉代开辟的这条丝绸之路时而因为政治对立、民族矛盾乃至战争而一度中断。文明的发展,势力的扩张,商业民族的活跃,和草原游牧民族与农耕定居民族的依存关系,使得东西方的精神与物质的文化交往两千多年来从未断绝。东汉末年,中原战乱频仍,秩序混乱。作为中西交通的咽喉之地敦煌,甚至二十多年没有太守,当地豪强大姓,兼并土地,使小民无立锥之地,前来贸易的西域商胡也备受欺诈。公元227—233年间,仓慈出任敦煌太守,有力地抑制了豪强的兼并和勒索,为西域商人前往内地买卖提供种种方便,也使得敦煌成为汉族与西域各族人民交往贸易的一个国际都会。秦汉时期

6、,从中国输出的主要货物有丝织品、麻织品、漆器、铁器、青铜器、陶器、玉器和装饰品等,其中丝织品是大宗商品。中国输入的商品主要有毛皮和毛织品、玻璃器、宝石、金银器皿、香料、瓜果蔬菜、珍奇异兽等随着葡萄的引进西域的葡萄酒制作方法在西汉末年传入中国。与此同时,汉代的凿井开渠、铸铁炼钢等技术也传入中亚地区。佛教在公元前后由大月氏传入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天下大乱,不少大族和有文化的士人纷纷迁居河西以避战乱,促使中西交往的孔道河西走廊的文化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五凉王朝的先后建立,也集聚了大批人才。文化水平的提高和大量士人的存在,为本地区接受外来

7、文化提供了知识的基础,也为向中原输送外来文化提供了方便。而且,不论是东晋五胡十六国,还是后来的南北朝,都不断有东往西去的使者旅行在丝绸之路上。比如,310年,天竺(印度)僧人佛图澄至洛阳;399年,东晋僧人法显等西行取经;437年,北魏遣董琬、高明等出使西域诸国;468年,北魏遣使韩羊皮出使波斯,与波斯使俱还;518年,宋云与惠生自洛阳出发,西行取经;530年,4波斯国遣使南朝;此外,还有大量没有留下名字和事迹的使者往来于东西各国。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早在西汉末年就传入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仍,为佛教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8、。到了隋唐时期,佛教已经深入民心,并且由中国的高僧创立了中国化的宗派。三国到南北朝时期,从西域来到中原的高僧有姓名可考的就有74人。他们主要来自安息、月氏、康居。同时,中国高僧也西去求法,最早的是曹魏时期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