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知识点整理(全套,精品)

2016(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知识点整理(全套,精品)

ID:19343049

大小:512.50 KB

页数:35页

时间:2018-10-01

2016(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知识点整理(全套,精品)_第1页
2016(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知识点整理(全套,精品)_第2页
2016(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知识点整理(全套,精品)_第3页
2016(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知识点整理(全套,精品)_第4页
2016(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知识点整理(全套,精品)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6(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知识点整理(全套,精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016(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知识点整理(全套,精品)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程标准】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概念:“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鸣的局面。2、原因:(1)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是社会转型期: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2)具体原因:⑴经济:井田制瓦解崩溃,封建经济发展;(物质条件)⑵政治: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各种力量争衡较量;⑶阶级:士阶层的活

2、跃和受重用,希望通过自己的主张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愿望;⑷思文:学术逐渐下移,由“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2.诸子百家:派别道家儒家墨家法家⑴实质:代表不同阶级阶层的学派⑵老子和孔子是春秋时期,其他为战国时期。⑶韩非子是法家思想集大成者,而不是创立者。代表人物老庄孔孟荀墨子韩非思想核心无为仁兼爱,非攻法治3.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流派的涌现和相互诘难和争论,彼此吸收和融合。4.历史影响: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⑵是中国学术文化和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发展的基础。⑶儒家、道家和法家思想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

3、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二、孔子(“至圣”)和早期儒学1.儒家思想的创立——孔子(春秋晚期,被尊为“至圣”)核心是“仁”和“礼”。孔子:创立儒家学派:⑴政治主张:核心:仁,其主要内容:①“仁”:“仁者爱人”、“己所不欲…②“礼”:即周礼,“克己复礼”。③提倡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⑵教育思想:伟大教育家,首创私人办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⑶文化典籍:整理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评价:①“仁者爱人”具有积

4、极性,“克己复礼”具有保守性。②为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奠定了基础,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具有重要影响。2.儒家思想的发展——孟子和荀子(战国时期)35⑴孟子:继承并发展孔子的学说,被尊为“亚圣”①政治思想:发展孔子“仁”的思想,主张“仁政”,进一步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②伦理观:主张“性本善”,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⑵荀子: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①政治思想:主张“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君舟民水”的论断,强调人民的力量巨大②伦理观:提出“人之性恶”(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思想比较孔子孟子荀子同仁的思想爱人仁政仁义民本思想为政以德民贵君轻君舟民水异人性论性

5、相近性善论性恶论三、道家、法家和墨家1.道家思想⑴老子:春秋晚期,道家创始人,姓李名耳,号老聃。代表作:《道德经》。主张:①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②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③辩证法思想: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地运动,有无难易、贫富贵贱等都是互相依存,不断转化的。⑵庄子:战国时期,继承发展老子的学说①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②放弃一切欲念,获取精神自由。2.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汇集早期法家思想)⑴思想:①主张以法治国,以权术驾驭大臣,以权威震慑臣民,提出了系统的法治思想。②认为今胜于昔,主张变法;③主张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⑵作用:把君主权力

6、提高到几点迎合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3.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俭(附:诸子百家的阶级性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的有:老子、庄子、孔子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有:孟子、荀子、韩非子代表小生产者的有:墨子)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法家的法治思想——“依法治国”•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墨家的兼爱、非攻——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程标准】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一、从“无为”到“有为”1、“无为而治”(道家)(1)原因:①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②汉初,为了恢复生

7、产和安定人心。(2)表现:与民休息政策:减轻田租,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让士兵回家。(3)影响:①积极: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强盛。②消极:社会潜伏危机:王国问题;土地兼并;匈奴为患。352、“有为”(1)原因:社会潜伏危机:王国问题;土地兼并;匈奴为患。(2)目的: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附:汉武帝“有为”的表现(1)政治:①加强中央集权:颁布推恩令,使王国越分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