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发病机制与病理表现课件

的发病机制与病理表现课件

ID:19364620

大小:9.35 MB

页数:21页

时间:2018-10-01

的发病机制与病理表现课件_第1页
的发病机制与病理表现课件_第2页
的发病机制与病理表现课件_第3页
的发病机制与病理表现课件_第4页
的发病机制与病理表现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的发病机制与病理表现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DN的发病机理(一)尚未完全阐明,DN的发生发展是遗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1.遗传因素:有DN的家族聚集性,有报告DN患者的同胞中有33-83%发生DN而无DN者的DM患者,其同胞发生DN的仅有10-17%发现DN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可能有关联DN的发病机理(二)2.代谢紊乱A1.高血糖和多元醇旁路亢进可使肾基底膜增厚,尿蛋白排出增多,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速度快;2.DCCT已证实血糖控制良好者发生微血管病变少;3.也有证据表明,用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可防止DM发生DNDN的发病机理(二)B脂

2、代谢紊乱高胆固醇(TC)可促进GFR的下降速度和肾小球硬化的发展。有证据显示,降低血TC后可使尿蛋白的排泄率减低C高血压促进肾小球硬化的发生与发展,有原发性高压家族史的DM患者发生DN危险性增加3倍。血压昼夜节律失常对DN发展有重要影响,夜间血压不降可使GFR下降速率加快DN的发病机理(三)3.肾脏血液动力学改变在DN发展上起重要作用在DM一开始就可以有肾脏增生肥大,但组织结构尚无异常,此时已有肾血浆流量增多,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压增高,肾小球滤过率增高20-40%。肾小球高滤过与DN的形成和发展显著相关世健会中国糖尿病

3、教育项目DN的发病机理(三)已有证据显示,降低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压和高滤过可延缓DN的形成与发展,引起肾小球高滤过的原因1)高血糖2)高蛋白摄入3)肾体积增大,致滤过面积增大4)血管活性物质如血管紧张素Ⅱ(AⅡ)、内皮素(ET)、NO、心钠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以及伴随出现的胰高血糖素及生长激素增高等世健会中国糖尿病教育项目DN的发病机理(三)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压增加,可导致肾小球系膜细胞和基质增加,滤过膜的负电荷减少,孔径增大,毛细血管通性增加,开始漏出小分子白蛋白但可以在近曲小管重吸收以致尿白蛋白排泄不增加但

4、因细胞溶酶体酶被激活,可致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活性增加,再进一步发展可使尿蛋白排泄增多、GFR下降,大量蛋白尿发展至肾功能不全世健会中国糖尿病教育项目DN的发病机理(四)4.细胞生长因子由于DM时多种代谢紊乱造成全身特别是肾脏局部细胞生长因子的改变,而在DN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例如: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AngⅡ,ET(内皮素)和前列腺素等可影响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并促进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肥大和胶原合成,最终导致肾小球硬化

5、世健会中国糖尿病教育项目DN的发病机理(五)5氧化应激高血糖可产生大量氧自由基,抗氧化能力下降,发生氧化应激,激活蛋白激酶C,使肾脏TGF-βmRNA和纤维连接蛋白的表达增加,造成肾脏损伤病理---肾小球结节性肾小球硬化最具特征性即K-W结节,见于25%以上的DN尸检病例。其病变位于肾小球周边的毛细血管袢中央,直径20-200um,近似圆形或锥形,结界外周可见同心圆形排列的系膜细胞核,HE和PAS染色呈均一的、分界明确分层交织的嗜酸性物质推测该结节与肾小球毛细血管微血管瘤破裂及系膜裂解成有机片段后的修复性损伤有关,此

6、改变在DN中具有特异性,常与弥漫性肾小球硬化并存。正常肾小球Thickeningofthebasementmembrane(DM-GBM)(normalGBM)ExcessproductionoftypeIVcollagenbyepithelialcellsDegreeofthickening:Norelationtorenalfunction (relatedtodurationperiodofhyperglycemia)Nodularsclerosis(Kimmelstiel-Wilson’snodule) (M

7、assontrichromestain)normalnodularsclerosisAccumulationofincreasedmesangialmatrix病理---肾小球弥漫性肾小球硬化表现为毛细血管壁增厚和系膜区扩张,但整个肾小球病变并非一致,75%的DN有此改变,无特异性,可单独出现或与结节型硬化并存。病理-----肾小球渗出性改变肾小囊玻璃滴状病变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的特异性病变。可见肾小囊基底膜与壁层上皮细胞间出现均质腊样或玻璃样蛋白滴,体积大小不等。肾小球毛细血管袢纤维素样帽状病变位于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

8、膜和内皮细胞之间,属于渗出性病变,严重时可导致毛细墩管腔狭窄或肾小囊粘连。肾小球毛细血管袢纤维素样帽状病变不只见于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还可见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返流性肾病、细动脉硬化性肾小球病。肾小囊玻璃滴状病变和肾小球毛细血管袢纤维素样帽状病变PASM染色呈黑色,PAS染色和Masson染色呈红色。这两种病变是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进展期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