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求合力的方法

探究求合力的方法

ID:1937053

大小:4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7-11-13

探究求合力的方法_第1页
探究求合力的方法_第2页
探究求合力的方法_第3页
资源描述:

《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力的合成和合力的概念。2.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会用作图法求共点力的合力。3.进一步得出和理解合力的大小与分力间夹角的关系。二、能力目标1.学会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探索规律、归纳总结的研究问题的方法。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协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三、德育目标学会应用等效代替的思维方法。体会探究的意义和合作的价值重点:1.通过实例理解分力、合力、力的合成的概念。2.通过实验探索“力的合成”所遵循的法则。难点:“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理解。教学建议一、共点力概念讲解的教法建议关于共点力的概念讲解时需要强调不仅作用在物

2、体的同一点的力是共点力,力的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也叫共点力。注意平行力于共点力的区分(关于平行力的合成请参考扩展资料中的“平行力的合成与分解”),教师讲解示例中要避开这例问题,也可以借用教材的图例自主学习,略将点拨。二、关于矢量合成讲解的教法建议本课的重点是通过实验归纳出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这同时也是本章的重点。由于学生刚开始接触矢量的运算方法,在讲解中需要从学生能够感知和理解的日常现象和规律出发,理解合力的概念,从实验现象总结出力的合成规律,由于矢量的运算法则是矢量概念的核心内容,又是学习物理学的基础,对于初上高中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大的飞跃,因此教学时,教师需要注

3、意规范性,但是不必操之过急,通过一定数量的题目强化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定则的认识。由于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基础首先是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在前面力的知识学习中,学生已经对单个力的分析过程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在知识的整合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练习做好规范演示。三、关于作图法求解几个共点力合力的教法建议1.在讲解用作图法求解共点力合力时,可以在复习力的图示法基础上,让学生加深矢量概念的理解,同时掌握矢量的计算法则。2.注意图示画法的规范性,利用随堂实验内容进行教学。教学方法:实验探索法、启发式教学、归纳分析法。F2F1FOO’A教学用具:平行四边形定则演示器、钩码、三角板、方木板

4、、白纸、弹簧秤(两个)、橡皮条、细绳两条、刻度尺、图钉(几个)。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如图甲,一个人用力F可以把一桶水慢慢地提起,图乙是两个人分别用F1、F2两个力把同样的一桶水慢慢地提起。那么力F的作用效果与F1、F2的共同作用的效果如何?学生:效果是一样的。老师: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产生的效果相同,在实际问题中就可以用这个力来代替那几个力,这就是力的等效代替。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的过程叫做力的合成。几个力如果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一点,这几个力叫做共点力。我们这节课先来学习两个共点力的合成

5、。二、新课教学(一)探讨实验方案以橡皮筋为对象,先用两个力作用在它的同一点上,使它们产生一定的作用效果(伸长),如把橡皮筋一端固定,拉加一端到某一点O,力作用于同一物体的同一点上,让它产生与第一次的两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即也把橡皮筋拉到点O,记下各个力的大小、方向、画出力的图示,就能研究力之间的关系了。等效代替是物理中常用的一种方法。由小组讨论或参考实验册后某组复述下述的实验方案:(1)把放木板固定在黑板上,用图钉把白纸固定在木块上。(2)用图钉把橡皮条一端固定在A点,结点自然状态在O点,结点上系着细绳,细绳的另一端系着绳套。(3)用两弹簧秤分别勾住绳索,互成角度

6、地拉橡皮条,使结点到达O′点。让学生记下O′的位置,用铅笔和刻度尺在白纸上从O′点沿两条细纸的方向画线,并分别记下两只弹簧的读数F1和F2。(4)放开弹簧秤,使结点重新回到O点,再用一只弹簧秤,通过细绳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O′,读出弹簧秤的示数F,记下细绳的方向,按同一标度作出F1、F2和F的力的图示。(二)指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观察学生实验情况,数据处理,要求操作的规范,遵从实验结果,尽量把误差减小到最小。边示范边操作。(三)图示处理:①先把两分力的箭头连线看看②用三角板以F1、F2为邻边利用刻度尺和三角尺作平行四边形,过O点画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做出合力F的图示。

7、③仔细观察发现,F和F’基本重合,在误差范围内,F几乎是F1、F2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要求同学用平行四边形法则作出F1与F2的合力,与实际合力对照,相距多远,差距大不大。(四)修正并重做实验如果在实验中,对角线与合力相距比较远,那就找一找原因,是否有错误操作,即使操作完全正确,也会有实验误差,也不会完全重合。这种情况很正常,一个规律的得出要很多人在很长时间里,进行许多此实验才总结出来,并不是一次实验就能得到。减小误差的方法:①弹簧秤使用前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点;②弹簧秤要与木板表面平行。(五)实验归纳总结:经过前人很多次的、精细的实验,最后确认,对角线的长

8、度、方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