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2型糖尿病药物联合治疗课件

基础医学2型糖尿病药物联合治疗课件

ID:19435917

大小:1.50 MB

页数:66页

时间:2018-10-02

基础医学2型糖尿病药物联合治疗课件_第1页
基础医学2型糖尿病药物联合治疗课件_第2页
基础医学2型糖尿病药物联合治疗课件_第3页
基础医学2型糖尿病药物联合治疗课件_第4页
基础医学2型糖尿病药物联合治疗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础医学2型糖尿病药物联合治疗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型糖尿病药物联合治疗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徐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郑昂常见糖尿病危险因子高血糖(空腹+餐后)高血压血脂异常超重/肥胖中心性脂肪堆积凝血机制异常纤溶功能障碍绝经后激素缺乏吸烟UKPDS血糖与并发症观察性研究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并发症的危险与患者的高血糖明显相关与HbA1c正常者(<6%)相比,血糖愈高并发症发生率愈高不存在明显的发生并发症的血糖阈值提示降低血糖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微血管病变与血糖升高的关系更为密切大血管病变与血糖升高也有关,但还有其他致病因素,血糖亦起重要作用卒中及心衰发生率与高血糖有关,但与高

2、血压关系更密切UKPDS:UKProspectiveDiabetesStudy血糖升高与大血管/微血管并发症关系密切降低血糖可降低并发症发病率单一药物治疗效差,逐年减退;需要及时采用联合药物治疗ADA确立糖尿病血糖控制标准2008年ADA糖尿病治疗标准建议对于多数成人糖尿病患者,HbA1c控制目标为<7%ADA/ACCF/AHA关于血糖控制目标的建议微血管疾病预防:除妊娠妇女以外患者的A1c目标应为7%大血管疾病预防:在获取更多证据前,将A1c目标值定为7%是合理的对于糖尿病病程短、预期寿命长和无心血管疾病患者,在无显著低血糖或其

3、他治疗不良效应的前提下,可使用较7%更低的目标值对于有严重低血糖史、预期寿命短、晚期微血管或大血管并发症、多种伴发症或糖尿病病程很长、虽经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适当血糖监测和有效剂量的多种降糖药物治疗(包括胰岛素)后仍难以达标的患者,建议使用较<7%更宽松的标准目前现状2008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在我国20岁以上的成人中,年龄标化的糖尿病的患病率为9.7%糖尿病前期的比例更高达15.5%,相当于每四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高血糖状态者2008年的资料显示,通过对16,286名中国18个城市妊娠女性进行筛查,妊娠糖尿病的患病率为4.3%(按照A

4、DA诊断标准)更为严重的是我国60.7%的糖尿病患者未被诊断而无法及早进行有效的治疗和教育目前现状据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亚洲糖尿病学会副主席杨文英教授介绍,仅有不到三分之一的患者血糖达标据我国2003年、2004年、2006年大中城市门诊的调查表明,仅有四分之一的糖尿病患者HbA1c达标(<6.5%)据国际糖尿病联盟数据显示,在世界范围内,80%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无法被控制在7%以内中国2型糖尿病的控制目标目标值 血糖(mmol/L):空腹3.9–7.2mmol/l,非空腹_<10.0mmol/lHbA1c(

5、%)<7.0血压(mmHg)<130/80HDL-C(mmol/l)男性>1.0,女性>1.3;TG(mmol/l)<1.7;LDL-C(mmol/l)未合并冠心病<2.6;合并冠心病<1.8体重指数(BMI,kg/m2)<24尿白蛋白/肌酐比值(mg/mmol)男性<2.5(22mg/g);女性<3.5(31mg/g)尿白蛋白排泄率<20μg/min主动有氧活动(分钟/周)≥1502型糖尿病联合降糖疗法的目的改善糖代谢改善β细胞功能,延缓其衰退减轻胰岛素抵抗状态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2010年中国糖尿病治疗指南2010年中国糖

6、尿病治疗指南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的首选药物应是二甲双胍如果没有二甲双胍的禁忌症,该药物应该一直保留在糖尿病的治疗方案中不适合二甲双胍治疗者可选择胰岛素促分泌剂或α糖苷酶抑制剂2010年中国糖尿病治疗指南如单独使用二甲双胍治疗血糖控制仍不达标则可加用胰岛素促分泌剂或α糖苷酶抑制剂(二线治疗)。不适合使用胰岛素促分泌剂者或α糖苷酶抑制剂者可选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或DPP-IV抑制剂。不适合二甲双胍者可采用其他口服药物间的联合治疗。2010年中国糖尿病治疗指南二种口服药物联合治疗控制血糖不达标者可加用胰岛素治疗(每日一次基础胰岛素或每日1-2

7、次预混胰岛素)或采用三种口服药物间的联合治疗。GLP-1受体激动剂也可以被用于三线治疗。2010年中国糖尿病治疗指南如基础胰岛素或预混胰岛素与口服药物联合治疗控制血糖不达标则应将治疗方案调整为多次胰岛素治疗(基础胰岛素加餐时胰岛素或每日三次预混胰岛素类似物)。多次胰岛素治疗时应停用胰岛素促分泌剂。2型糖尿病联合降糖疗法的原则掌握指征:单一药物不能满意控制血糖起病阶段血糖即较高,HbA1c>7.5%联合应用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发挥不同类型药物的优点避免/减轻不同类型药物的不足之处提高药物疗效和安全性一般联合应用2种药物,必要时可用3种药

8、物降血糖药物按作用机制分类二甲双胍磺脲类、格列奈类α-糖苷酶抑制剂格列酮类胰岛素及类似物3大类主要的新型降糖药GLP1类似物:肠促胰岛素(又称肠降血糖素)类似物.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胰升糖素释放代表药物:礼来公司研制的GLP1类似物B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