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对审计意见影响研究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对审计意见影响研究

ID:19441620

大小:29.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02

上传者:U-9953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对审计意见影响研究_第1页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对审计意见影响研究_第2页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对审计意见影响研究_第3页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对审计意见影响研究_第4页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对审计意见影响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对审计意见影响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对审计意见影响研究  摘要:审计意见类型是否恰当以及内部控制是否有效已经成为热点话题。本文利用2011年沪市主板上市公司的年度报告以及内部控制相关的报告中的数据,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程度、外部监督、内部监督三个要素来衡量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研究发现:内部控制有效性对审计意见具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内部控制审计意见信息披露  一、引言   审计意见的不同类型主要反映了注册会计师执业过程中对审计风险的谨慎程度和被审计单位提供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综合体现了审计质量。不同类型的审计意见,不仅反映了注册会计师所承担的责任不同,审计的质量不同,而且会对报告使用者,尤其是投资者的投资决策产生重要影响。作为企业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内部控制的有效和完善,可以极大地提高财务报告质量的可靠性,为社会公众的投资和经营活动降低风险。近年来,审计意见类型是否恰当以及公司内部控制问题研究已经成为广大学者研究的重点。国外学者通过研究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意见类型与内部控制的相关性,在一定程度上实证检验了内部控制对审计意见类型的影响效应。随着《基本规范》于2010年1月1日在我国上市公司执行,内部控制自我认定报告和审计师评价意见报告将进入强制披露阶段,为实证研究提供了样本数据。因此,学者可以审计意见类型为视角,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效率进行实证研究,旨在发现审计意见类型与内部控制效率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  二、文献综述  (一)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对审计意见的影响Doyle(2007)以2002年至2005年间披露内部控制重大漏洞的779家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公司规模小、上市年限短、财务状况差、经营业务复杂、成长速度快或经历重组的上市公司,存在内部控制重大漏洞的概率更大;出于规避风险的动机,作为理性人的注册会计师,更倾向于出具非标准审计报告。王怀明、项敏(2009)发现:信息披露质量对注册会计师出具无保留审计报告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袁凤林、尧华(2011)以2006年至2008深市主板上市公司为样本数据,从外部审计的视角就外部审计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审计意见类型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有重要相关性。  (二)审计委员会和审计意见的关系Krishnan(2005)通过用审计委员会规模、独立性和财务专家数量对审计委员会质量进行衡量,选取了1994年至2000年128家披露内部控制有重大漏洞和重大缺陷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审计委员会质量与内部控制质量的关系。研究表明:审计委员会质量越差,出现内部控制缺陷的频率越高,而出于规避审计风险的考虑,注册会计师更倾向出具非标准审计报告。G oh(2009)研究显示:拥有较多的审计委员会成员、审计委员会成员中拥有较多的非会计及财务知识背景、具有更多独立董事的公司,其修正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效率较高。聘请具有内部控制评价经验的注册会计师做公司审计委员会成员能够更好地监督企业内部控制,进而提高公司财务报告的质量,注册会计师更易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JayanthiKrishnan(2005)发现,内部控制缺陷与审计委员会独立性存在负相关关系,内部控制缺陷和审计委员会中金融知识背景的成员也呈负相关关系,即审计委员会质量越高,企业内部控制质量也越高,注册会计师更易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Stephens等(2009)发现,审计委员会质量高的公司更倾向于披露内部控制缺陷。公司财务总监具备财务知识有助于其准确评价内部控制缺陷的严重程度。费爱华(2006)发现,审计委员会与审计意见类型无明显相关性,设置审计委员会对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影响是显著的,但其系数与预计符号相反。  (三)内部控制审计对审计意见的影响为了配合《SOX法案》404条款的实施,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公众公司会计监管委员会(PCAOB)在2007年7月发布了第5号审计准则——《与财务报表审计相整合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规定进一步完善了内部控制审计准则。周勤业(2005)研究发现:AICPA(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和GAO(美国审计局)都赞成内部控制报告经过注册会计师审核。而财务经理协会(FEI)、管理会计师协会(IMA)曾表示反对。反对的理由一是出于成本效益方面的考虑,认为增加的审计成本对提高财务报告可靠性的作用有限;另一方面是担心会增加注册会计师的审核风险。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程度反映了企业内部控制的总体水平。一般来说,管理当局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详细程度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因此,优秀的公司更愿意及时地将其优质的信息传递给信息使用者,如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越高,公司越愿意披露详细的内部控制信息。反之,内部控制质量越低,公司越不愿意就其内部控制情况做过多披露,而注册会计师出于规避自身审计风险考虑,更可能出具非标准意见审计报告。基于以上理论,提出假设:  假设1: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程度正相关  SOX法案404条款要求注册会计师对管理层提交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进行鉴证,我国内部控制规章制度要求上市公司自我评价其内部控制并定期向审计委员会提交审核报告。HaiYapTech和ChuiChooLim(1996)采用调查表的方式发现审计委员会的设置和审计独立性正相关关系。Zhang等(2007)研究发现,审计委员会独立性较强时可以促进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越可能被出具标准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故而提出假设:  假设2: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与审计委员会正相关  有用的信息应同时具备相关性和可靠性两种属性,由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内部控制审计可以很好的保证其内部控制信息的可靠性。因此,上市公司是否由审计机构对内部控制进行审计,是衡量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重要标准。上市公司越愿意披露外部审计机构的内部控制报告,表明其内部控制效率越高,注册会计师更倾向于出具标准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因而,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3: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与内部控制审计正相关  (二)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本文样本数据来源于沪市上市公司2011年年报。审计意见来源于巨潮资讯网,财务数据和对样本中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等情况的查阅和统计均是由作者手工完成的。样本按以下原则进行了筛选:剔除金融保险类的公司;剔除上市时间离样本观察年度不足两个完整会计年度的公司,最终得到288家符合条件的沪市A股上市公司。  (三)变量定义和模型建立  四、实证检验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收到标准无保留意见的有251家,非标准审计意见的37家,占了样本公司的87.1%。有其中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状况(DOIC)的最小值为0,最大值为4,均值为2.353658537,说明在样本公司中,还存在一些上市公司并没有进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或者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在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自愿性披露信息的动机不强,如在年度报告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完整性、合理性与有效性的说明时,存在着明显的“报喜不报忧”的披露管理行为;上市公司设立审计委员会,并由审计委员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有178家,占样本的61.8%。这说明虽然审计委员会的设置有助于改善企业内部控制,提高审计报告质量,但还有很多家公司未落实这一政策,未设立审计委员会。最后,样本公司的内部控制报告接受了外部注册会计师的审核的数量为56家,仅占样本公司的19.4%。  (二)相关性分析 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见表(3)。相关系数表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状况和内部控制审计与标准审计意见在5%水平上显著正相关,审计委员会与审计意见显著负相关。控制变量中,总资产规模与标准审计意见在5%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而是否ST与标准审计意见在1%水平上显著负相关。Thomas和Williams(1991)认为相关系数若小于0.65.表示各变量具有独立性,没有共线性问题。  (三)回归分析回归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回归结果表明,DOIC的系数(B)为正,Formation的系数为负,ICA的系数为正。从SIG值可以看出,审计委员会的SIG值大于0.05,差异不显著,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状况的SIG值小于0.05,差异显著;内部控制审计的sig值大于0.05,差异不显著。从模型的解释力度来看,R方=0.275,说明解释度较好。表中F值为17.67,对应的sig值为0.006,小于显著性水平0.05,说明该模型在样本范围内,整体回归效果显著。沪市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状况5%水平上正相关,并具有统计显著性验证了假设1;与内部控制审计正相关,但不具有显著性部分验证了假设3。与审计委员会负相关,与假设2不符,可能是因为选取设立委员会的公司独立性不强,致使其发挥的内部控制监督作用有限。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效率是影响审计意见的重要因素,上市司公司内部控制效率越高,注册会计师认为公司的运营效果较好,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可能性越大。表中还显示,总资产规模与是否ST与审计意见存在显著相关性,是否选用大所对审计意见不存在显著相关性。  五、结论与建议  本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内部控制效率对审计意见产生重要影响。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力度不够,太过注重形式,忽略内容,已经被模式化,有的公司只有“公司建立了完善的内部控制” 等类似的简单涉及;实证结果表明审计委员会和注册会计师内部控制审计对注册会计师审计意见有一定影响,但影响不显著。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发挥作用不强;注册会计出具的内部控制审计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起到外部监督作用。本文提出如下建议:(1)加强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程度。首先我国应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并在相关规定中进一步明确信息披露的内容、要求和格式,强制所有上市公司披露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2)加强审计委员会的执行效果。要完善公司的股权结构,并通过实际案例使公司治理层了解审计委员会的重要作用,使审计委员会能够真正在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内部控制完善及公司治理决策中发挥应有作用。要充分发挥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和专业性,并可以设置奖惩机制,调动他们的勤勉度,对内部控制进行实时有效的监督。(3)加强注册会计师对企业内控报告的审计。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加上市公司的违规成本,强制上市公司聘请专业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进行独立审核,并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同时要加强证监会的监管,防止上市公司和注册会计师合谋披露虚假内部控制信息的行为。  *本文系浙江农林大学天目学院科研发展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TMMS1204)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李连华:《内部控制学》,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林斌、饶静:《上市公司为什么自愿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会计研究》2009年第2期。  [3]李明辉、何海:《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状况的分析》,《审计研究》2003年第1期。   [4]白华、高立:《内部控制缺陷实证研究的最新进展:一个文献综述》,《财会通讯》2011年第15期。  [5]陈华、王海燕:《审计意见、高管薪酬与公司治理——来自中国资本市场的经验数据》,《财会通讯》2011年第5期。  [6]周曙光:《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效率实证研究》,《当代财经》2010年第6期。  [7]方军雄、洪剑峭、李若山:《我国上市公司审计质量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和启示》,《审计研究》2004年第6期。  [8]蔡春、杨麟、陈晓媛、陈钰泓:《上市公司审计意见类型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财经科学》2005年第1期。  [9]JeffreyDoyle,WeiliGe,SarahMcVay.DeterminantsofWeaknessesinInternalControloverFinancialReporting.JournalofAccountingandEconomics,2007.  (编辑虹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