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免疫缺陷性疾病课件_3

原发性免疫缺陷性疾病课件_3

ID:19449910

大小:2.84 MB

页数:26页

时间:2018-10-02

原发性免疫缺陷性疾病课件_3_第1页
原发性免疫缺陷性疾病课件_3_第2页
原发性免疫缺陷性疾病课件_3_第3页
原发性免疫缺陷性疾病课件_3_第4页
原发性免疫缺陷性疾病课件_3_第5页
资源描述:

《原发性免疫缺陷性疾病课件_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9原发性免疫缺陷性病PrimaryImmunodeiciencyDiseases免疫缺陷病(immunodeficiencydisease,IDD)是免疫系统因先天发育不全或后天因素所致的免疫细胞的发育、分化、增殖和代谢异常,并导致免疫功能障碍所出现的临床综合征。一、分类按其发病原因可分为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IDD)继发性免疫缺陷病(SIDD)根据PIDD免疫系统受累的范围不同,可分为特异性IDD:前者包括B细胞缺陷、T细胞缺陷及联合免疫缺陷;非特异性IDD:后者包括吞噬细胞缺陷和补体系统缺陷。19-1原发性免疫

2、缺陷病的临床特点1.感染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反复感染。以呼吸道感染最为多见。2.肿瘤IDD(尤其T细胞缺陷)患者易发生肿瘤。3.自身免疫病和变态反应以SLE,RA,恶性贫血较多见4.多系统受累和症状多变性5.遗传倾向性6.发病年龄:50%以上PIDD从婴幼儿发病造血干细胞淋巴干细胞髓红系干细胞前B细胞前T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记忆B细胞浆细胞网状细胞发育不全SCIDDiGeorge综合症胸腺BLSWA综合症SCID选择性免疫球蛋白缺乏症症性联高IgM综合症CVIDXLA白细胞粘附无能懒白细胞综合症

3、先天无粒细胞血症慢性肉芽肿免疫细胞分化途径与免疫缺损19-2T、B细胞联合免疫缺陷SevereCombinedImmunodeficiency,SCID一组细胞,体液免疫功能同时丧失的遗传综合征干细胞分化缺陷→T.B↓,体液,细胞缺陷出生6个月发病,易感染,生长发育停滞,预后差。GMPAMPIMP肌苷腺苷鸟苷ADA6-氧嘌呤PNP鸟嘌呤PNP黄嘌呤尿酸腺苷脱氧腺苷鸟苷脱氧鸟苷dAMPdADPdATPdGMPdGDPdGTP抑制核苷酸还原酶T、B细胞增殖障碍ADA与PNP基因突变造成免疫缺陷的途径IL-2RIL-4R

4、IL-7RIL-9RIL-15Rg-链参与组成的细胞因子受体共用的g链19-3T细胞免疫缺陷表现为体液与细胞免疫应答无能,患者反复发生致命性病毒、霉菌、分枝杆菌和寄生虫感染。DiGeorge综合征(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第Ⅲ.Ⅳ咽囊综合征发病机制:第Ⅲ.Ⅳ咽囊发育障碍,胸腺、甲状旁腺等发育不全免疫学特点:外周血淋巴细胞↓,T细胞百分率及总数↓↓淋转↓皮肤迟发型变态反应常为阴性但抗体水平可基本正常临床特点:24h内婴儿出生后即可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低血钙性手足抽搐,病毒,真菌等反复感染。胚胎胸腺移植有明显近期疗效,但预

5、后大多不良。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DiGeorge综合症)19-4B细胞免疫缺陷B细胞发育障碍或者缺乏T细胞帮助均可导致体液免疫应答缺陷。临床表现为反复的胞外寄生菌感染。(一)性联无丙种球蛋白血症(男性发病)又称Bruton病,属X连锁隐性遗传,最常见。发病机制Btk(酪氨酸激酶)基因缺陷→B不能发育→(pre-B),不能合成Ig、无生发中心、浆细胞、淋巴滤泡.免疫学特点:血清各类Ig含量明显降低,IgG<2g/L,其他Ig难以测出,血循环和淋巴组织中缺少或无成熟B细胞,淋巴结中缺乏生发中心和浆细胞,对抗原刺激无抗体

6、应答,但骨髓中B祖细胞数正常,外周血T细胞数及功能亦正常。临床特点:患儿一般在出生6~8个月时发病,临床表现以反复持久的细菌感染为多见,但对病毒、真菌等胞内感染仍有一定抵抗力,约20%患儿伴自身免疫病。XLA的治疗主要是注射丙种球蛋白,合并细菌感染时加用抗生素。若不积极治疗,约半数患儿可于10岁前死亡。(二)性联高IgM综合征(XL-HIM)该病的发病机制是T细胞CD40L基因突变或缺失,使同种型转换受阻于IgM,发生高IgM血症,而其它类别Ig水平低下或缺如。该病通常为X连锁隐性遗传,多见于男性,也有非X连锁的高

7、IgM综合征。临床上此类患儿常于1-2岁时发生反复感染。其中12%-40%可并发卡氏肺囊虫感染。(三)选择性IgA缺陷发病机制:其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患者表达膜IgA的B细胞发育受阻,不能分化为分泌IgA的浆细胞,但B细胞的IgAa链基因和膜IgA表达正常。免疫学特点:该病特征是血清IgA水平异常低下(<50mg/L,分泌型IgA含量也很低,而IgG和IgM正常或升高。临床特点:临床上约半数病人可无临床症状,极少数病人出现严重反复感染。常伴自身免疫病和超敏反应。该病目前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但一般预后良好,少数病人

8、可自行恢复合成IgA的能力。19-5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缺陷主要原因是单核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发育异常、粘附趋化障碍或者杀伤无能。抗体或者补体缺陷也可能影响单核巨噬细胞的功能。白细胞粘附障碍中性粒细胞的渗出过程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侵入细菌附壁粘着游出ECEC吞噬细胞功能缺陷慢性肉芽肿病(chronicgranulomatousdiseasse,CGD)常见。NA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