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输血操作技术规范

临床输血操作技术规范

ID:19461874

大小:25.93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0-02

临床输血操作技术规范_第1页
临床输血操作技术规范_第2页
临床输血操作技术规范_第3页
临床输血操作技术规范_第4页
临床输血操作技术规范_第5页
资源描述:

《临床输血操作技术规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临床输血操作技术规范篇一:临床输血技术标准操作流程徐州民政医院临床输血技术标准操作流程一、受血者血样采集标准操作流程操作流程要点说明二、接收血液1、取回的血液应尽快输用,不得自行贮血。输血前将血液轻轻摇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液输完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3、输血过程中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1)减慢或停止输血,

2、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护静脉通路;2)立即通知值班的本院医师和血库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4、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护静脉通路,及时汇报上级医师,在积极配合治疗抢救的同时,1)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记录;2)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3)遵医嘱抽取患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4)遵医嘱抽取患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浆

3、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进行进一步鉴定;5)如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菌种检测;6)遵医嘱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7)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遵医嘱测血清胆红素含量。篇二:临床输血规范各临床科室用血应严格遵照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文件要求,按照科学、合理的输血原则制定用血计划,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避免血液资源的浪费和杜绝不必要的输血。同时,护理人员应做好输血护理记

4、录,做到规范输血。医疗部分:一、输血前评估:评估输血的必要性需要综合分析诸多因素和临床特征。血红蛋白(Hb)和血细胞比容(Hct)值最客观,但不是决定输血的最好指标。贫血原因(急性失血、慢性贫血或溶血)、患者心肺功能和组织供氧情况、患者对贫血的耐受力等因素对判断是否输血更有价值。1、输血前评估的内容及项目评估项目评估内容失血外出血内出血——非创伤性:如胃溃疡、脉管曲张、异位妊娠、产前出血、子宫破裂等——创伤性:如胸、脾、骨盆、股骨等损伤出血等溶血疟疾、败血症、DIC等心肺情况和组织供氧脉率、血压、呼吸频率

5、、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外周脉搏、肢体温度、呼吸困难、心力衰竭、心绞痛、知觉水平、排尿量等贫血的评估临床:舌、手掌、眼、指甲等患者对失血或(和)年龄贫血的耐受力其他临床疾病:如子痫前期毒血症、肾衰竭、心肺疾病、慢性肺部疾病、急性感染、糖尿病等预期需要输血是否预期作外科手术或麻醉出血是否继续、停止或再发生溶血正在继续发生2、输血目的:输血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提高血液的携氧能力;二是纠正凝血功能障碍。除此以外均为不合理输血。3、输血指征:应根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附件三“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及附件四“内科输血指南

6、”的要求严格掌握输血指征。红细胞输注适应征:(1)急性失血:①Hb>100g/L不必输注;②Hb者心肺代偿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及年龄等因素决定。(2)慢性贫血:①Hb明显,但需要手术或待产孕妇,可考虑输注。(3)不合理应用:①急性失血患者补液扩容前就输红细胞;②Hb>100g/L输注红细胞;③失血量60g/L无明显贫血症状输注红细胞。红细胞输注后疗效评价输注红细胞单位数=Wt×V×(期望Hb值-输注前Hb值)/每单位红细胞Hb总量注:Wt:患者体重(Kg)V:每公斤体重的血容量,成人/Kg,婴幼儿/Kg每

7、单位红细胞Hb总量:按24g计(200ml全血制备)判断输注红细胞制品的效果:一是患者氧供状况和临床症状,二是输血前后实验室检测数据的对比观察。输注后24h复查Hb,计算Hb恢复率血红蛋白恢复率=Wt×V×(输注后Hb值-输注前Hb值)/输入Hb总量×100%血红蛋白恢复率>80%显效血红蛋白恢复率>50-79%有效血红蛋白恢复率>20-49%效果不佳血红蛋白恢复率血小板输注指征(1)内科:①血小板数>50×109/L一般不需输注;②血小板数(10-50)×109/L根据出血情况决定;③血小板数(2)外科

8、:①血小板数>100×109/L一般不需输注;②血小板数③血小板数(50-100)×109/L根据是否有自发性出血或伤口渗血决定。(3)不合理应用:①血小板数>100×109/L输注血小板;②血小板数(50-100)×109/L无明显出血输注血小板。血小板输注疗效评估判断血小板输注疗效的主要根据是输注后血小板计数升高指数(CCI)和血小板回收率。CCI=(输注后血小板计数-输注前血小板计数)(×109/L)×体表面积(m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