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脱出课件

腰椎间盘脱出课件

ID:19463173

大小:1.92 MB

页数:33页

时间:2018-10-02

腰椎间盘脱出课件_第1页
腰椎间盘脱出课件_第2页
腰椎间盘脱出课件_第3页
腰椎间盘脱出课件_第4页
腰椎间盘脱出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腰椎间盘脱出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有关腰椎间盘脱出症的几个问题概述:㈠椎间盘的解剖椎间盘是脊柱相邻上、下椎体之间的重要连接结构,起到稳定脊柱,保持脊柱长度,减少及吸收震荡,进而保护脊髓及头部,由软骨板、纤维环、髓核三部分组成。软骨板由透明软骨组成,覆盖于椎体上、下面骺环中间的骨面,平均厚度为1mm,有许多微孔,是髓核水分和代谢产物的通路。纤维环由含胶原纤维束的纤维软骨构成,位与髓核的四周,其周边部纤维附着于上、下椎体的边缘,中层纤维附着于上、下椎体的骺环,内层纤维附着于软骨板。在横切面上可见多层纤维软骨呈同心圆排列,各层有粘着物质,牢固结合,其前侧及两侧较厚,后侧较薄。髓核是一种弹性胶状物质,为纤维环和软骨板所包绕,其中含有

2、粘多糖复合体,硫酸软骨素和大量的水分,成人期髓核位于腰椎间盘偏后,脊柱的运动轴通过此部,其弹性作用如弹簧,可减少脊髓与头部的震荡。㈡定义腰椎间盘脱出症是因腰椎间盘变性、破裂后髓核脱向后方或脱至椎管内及神经根管内,致使相邻组织马尾及神经根遭受刺激或压迫,而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状。㈢发病率及好发年龄:发病率目前尚无确切报道,据推算每年为1-2%,好发于青壮年,80%以上分布在20-40岁之间,但年幼可见16岁以下,70岁以上高龄也可遇见。我院发现最小年龄为17岁,最大为72岁。㈣好发部位腰4/5最多见,占58%-62%腰5骶1次之,占38%-44%其余分布在腰3/4或以上两节同时脱出者,占5%-1

3、0%腰1/2及腰2/3椎节十分少见,占1%腰椎间盘脱出症的病因主要病因外伤一般认为腰椎间盘脱出症是在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发生的,而外伤常为其发病的重要原因。腰椎间盘是人体负荷最重的部位,一般成人平卧时腰3椎间盘压力为20kg,坐起时达270kg。正常的椎间盘富有弹性和韧性,具有强大的抗压能力,可承受450kg的压力无损伤。20岁以后,椎间盘即开始退变,髓核含水量逐渐减少,椎间盘的弹性和抗负荷能力也随之减退。日常生活中腰椎间盘反复承受挤压,屈曲和扭转等负荷,容易在腰椎间盘受应力最大处,即纤维环的后部有里向外产生裂隙,这种变化不断积累而逐步加重,裂隙不断加大,使此处的纤维环逐渐薄弱。在此基础上,由

4、于一次较重的外伤,或反复多次较重外伤,甚至一些日常活动使椎间盘的压力增加时,均可促使退变和积累性损伤的纤维环进一步破裂,已变性的髓核组织由纤维环较弱处或破裂处脱出。纤维环损伤本身刺激窦椎神经可引起腰痛,而突出物压迫神经根或马尾神经引起放射性下肢痛,甚而有马尾神经损伤的症状和体征如鞍区麻木、大小便障碍及广泛性神经损伤症状。职业:久坐的司机和重体力劳动者。遗传因素腰骶先天异常诱发因素增加腹压腰姿不正突然负重妊娠腰椎间盘脱出症的病理改变:脱出前期髓核因退变和损伤可变成碎块,或呈瘢痕样结缔组织。变性的纤维环变薄变软,或产生裂隙。这些变化可引起腰部不适或疼痛。脱出期根据纤维环破裂程度及髓核突出程度隆起

5、型:纤维环部分破裂,表层完整,髓核由薄弱处膨出。破裂型:纤维环完全破裂,髓核由裂口脱出。游离型:纤维环完全破裂,髓核碎块有破裂口脱出,游离于后纵韧带之下或穿过后纵韧带进入椎管。隆起型破裂型游离型脱出晚期:椎间盘脱出后,病程较长者其椎间盘本身和运动功能单位的其他结构均可发生继发性病理改变。椎间盘脱出物纤维物或钙化椎间隙变窄,骨赘生成后纵韧带增厚和骨化关节突关节退变黄韧带肥厚继发性腰椎管狭窄腰椎间盘脱出症的临床分型:根据髓核脱出的部位与方向不同,可将其分为两大型:椎体型:即指变性的髓核穿过下方(多见)或上方(少见)纤维环,再穿过软骨板呈垂直状或斜向进入椎体中部或椎体边缘的髓核脱出。前缘型——椎体

6、前缘骨块或钙化正中型——许莫氏结节椎管型:也称后型,按髓核穿过纤维环向椎管方向脱出着。突出的髓核停于后纵韧带前方者,称为“椎间盘突出”,穿过后纵韧带抵达椎管内者,则称“椎间盘脱出”。根据脱出物所处的解剖位置,又可分为四型中央型——脱出位于椎管正中旁中央型——脱出位于椎管中央偏一侧旁侧型根肩型——脱出位于神经根前外侧根腋型——脱出位于神经根前内侧根前型——脱出位于神经根前侧极外侧型——脱出髓核位于椎管侧壁或神经根管处腰椎间盘脱出症的临床表现及检查临床表现:腰痛或放射性腿疼是本病的突出症状,发生率高达95%。腿麻无力大小便功能变化腰部表现为腰部僵硬,活动受限或侧弯畸形。临床检查:跛行或间歇性跛行

7、棘突间隙正中或旁侧压痛并向下肢放射,压痛点往往就是病变部位。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屈颈,压颈及挺腹试验阳性。膝腱、跟腱反射改变。辅助检查:X线平片:常规拍摄正侧位片,必要时加照过伸过屈位片,左右斜位片。CT:可清楚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大小、形态和神经根,硬膜囊受压移动的形象,同时可显示椎板及黄韧带肥厚,小关节增生肥大,椎管及侧隐窝狭窄情况。MRI:可显示腰椎间盘退变时信号减弱,椎间盘突出的隆起型,破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