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整理—小儿推拿常用穴(附每个穴位图)课件

收集整理—小儿推拿常用穴(附每个穴位图)课件

ID:19465055

大小:4.27 MB

页数:78页

时间:2018-10-02

收集整理—小儿推拿常用穴(附每个穴位图)课件_第1页
收集整理—小儿推拿常用穴(附每个穴位图)课件_第2页
收集整理—小儿推拿常用穴(附每个穴位图)课件_第3页
收集整理—小儿推拿常用穴(附每个穴位图)课件_第4页
收集整理—小儿推拿常用穴(附每个穴位图)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收集整理—小儿推拿常用穴(附每个穴位图)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儿推拿穴位概述:◆穴位,也称腧穴,是指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是疾病的反应点,也是治疗的刺激点。◆定位方法:骨度分寸法;手指比量法;手指同身寸法;体表形态标志法;简便取穴法。小儿推拿特定穴:小儿推拿常用穴部50余个,其中重点穴部22个:面头部:天门、坎宫、太阳上肢部:总筋、阴阳、脾经、肝经、心经、肺经、肾经、大肠、三关、六腑下肢部:足三里、涌泉胸腹部:膻中、中院、肚脐肩背腰骶部:脊、肺俞、鱼尾、肩井小儿推拿操作程序:第一步:面头部(开天门、坎宫、太阳)第二步:上肢部(总筋、阴阳)第三步:下肢部第四步:胸腹部第五步:肩背腰骶部(拿按

2、肩井)凡小儿推拿在头面部操作时须先开天门、推坎宫、推太阳;在上肢部操作时,须先按揉总筋、分推阴阳,此五者为常例,有推开治疗大门和疏通经络之意。拿按肩井有关闭推拿治疗疾病大门之意,一开一关体现了小儿推拿的完整性。第一节头面颈项部穴位一、天门(推攒竹)【位置】眉心至前发际一直线。【操作】用拇指自下而上地交替直推,称开天门;若推向囟门则称为大开天门,30~50次。【功效】祛风解表、开窍醒神、安神镇惊等【主治】感冒、头痛、发热、烦躁、惊风等症。多与坎宫、太阳相配合应用。【注意事项】施术不宜过猛,皮肤潮红为宜。二、坎宫【位置】自眉心起至眉梢成一横线。【

3、操作】两拇指自眉头上缘向眉稍做分推,称推坎宫。30~50次【功效】疏风解表,醒脑明目,止头痛【主治】外感发热、头痛、惊风等。三、太阳【位置】眉梢与目外眦后一寸凹陷中。【操作】两拇指自前向后推称推太阳;用中指揉该穴,为揉太阳,也称运太阳;向眼方向揉为补,向耳方向揉为泻,30~50次【功效】推太阳:祛风散寒、醒脑明目。揉太阳:发汗解表,祛风止头痛。【临床应用】主要用于外感头痛,发热。四、风池【位置】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平风府穴。【作用】发汗解表、祛风散寒、通窍明目。【操作】用拇指揉或用拿(按)法。揉30~50次,拿(按)3~5次。

4、【主治】头面病:头痛,眩晕,五官病:目赤肿痛,视物不明,鼻塞,鼻衄,鼻渊,耳鸣,耳聋,咽喉肿痛;神志病:失眠,癫痫;外感病:感冒,发热,颈项强痛。五、百会【位置】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后发际正中直上7寸。【操作】用拇指端按或揉,按30~50次,揉100~200次,称按百会或揉百会【作用】按揉百会:安神镇惊,升阳举陷。治疗惊风、惊痫、烦燥等症,多与清肝经、清心经、掐揉小天心等合用;用于遗尿、脱肛等症,常与补脾经、补肾经、推三关、揉丹田六、迎香【位置】鼻翼旁0.5寸,鼻唇沟中。【操作】用食中二指按揉,揉20~30次,

5、称揉迎香【作用】揉迎香:宣肺气、通鼻窍。治疗感冒或慢性鼻炎等引起的鼻塞流涕,呼吸不畅,效果较好,多与清肺经、拿风池等合用。七、高骨【位置】耳后高骨下凹陷处。【操作】用拇指或中指指端按揉。按3-5次,揉30~50次。【功效】祛风散寒、发汗解表、止咳化痰定惊、安神除烦。【主治】感冒、头痛、烦躁不安、惊风、咳痰多等。【临床应用】多与推攒竹、推坎宫、揉太阳等合用。八、人中【位置】人中沟正中线上1/3与下2/3交界处。【操作】用拇指甲或食指甲掐之,掐5~10次或醒后即止,称掐人中。【作用】掐人中:醒神开窍。常用于急救,对于昏迷不省、窒息、惊厥或抽搐,多

6、与掐十宣、掐老龙等合用。九、印堂【位置】两眉毛内侧端中间的凹陷中。【操作】用拇指甲掐或按之,掐按后加揉。掐按3-5次,揉20-50次。【功效】提神醒脑,祛风通窍。【应用】感冒、头痛多用按揉法;抽搐、昏迷多用掐揉法。第二节胸腹部穴位一、膻中【位置】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中线上,平第四肋间隙。【操作】用指腹按在穴位上揉50~100次,称为揉膻中;继用两手中指指腹,从膻中穴同时向左右分推至两乳头50~100次,为分推膻中;继用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拢,以三指指腹从小儿胸骨上窝向下直推至胸骨下角(自胸骨切迹向下推至剑突)50~100次,为直推膻中。【功效

7、】推揉膻中:宽胸理气,止咳化痰。治疗呕吐、呃逆、嗳气,常与运内八卦,横纹推向板门、分腹阴阳等合用;治疗喘咳常与推肺经、揉肺俞等合用;治疗吐痰不利常与揉天突、按弦走搓摩、按揉丰隆等同用。【应用】膻中穴为气之会穴,居胸中,胸背属肺,对各种原因引起的胸闷、气喘、咳嗽、呕逆均有效。二、乳旁【位置】乳外旁开一横指(0.2寸),左右两穴。【操作】以两手四指扶患儿两胁,再以两拇指于穴位处揉30~50次,称揉乳旁。【作用】揉乳旁:宽胸理气,止咳化痰。治疗胸闷、咳嗽、痰鸣、呕吐等症。三、乳根【位置】乳头直下0.2寸,第五肋间隙。【操作】以两手四指扶患儿两胁,再

8、以两拇指于穴位揉30~50次,称揉乳根。【作用】揉乳根:宣肺理气,止咳化痰。治疗咳嗽、胸闷、痰鸣等症,临床上常与揉乳旁、推揉膻中合用。以食、中二指同时按揉,称揉乳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