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教案-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刘丁-复备-20081020

七年级语文-教案-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刘丁-复备-20081020

ID:19478427

大小:59.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02

七年级语文-教案-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刘丁-复备-20081020_第1页
七年级语文-教案-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刘丁-复备-20081020_第2页
七年级语文-教案-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刘丁-复备-20081020_第3页
七年级语文-教案-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刘丁-复备-20081020_第4页
七年级语文-教案-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刘丁-复备-20081020_第5页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教案-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刘丁-复备-20081020》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立德践行慎教善导中秋词三首(复备教案)学科:语文班级:七(3)日期:10月20日教者:刘丁课时:2类型:新授学习目标1、培养独立鉴赏诗词的能力,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情趣。2、培养丰富的联想、想象能力。教学重点培养丰富的联想、想象能力。教学难点培养独立鉴赏诗词的能力,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情趣。学生活动1、课前准备:利用书籍、报刊、网络收集关于咏月的诗词、佳句,誊写在小卡片上2、小组评析其它咏月的诗词佳句。组长记录有价值的赏析,综合成手抄报,全班交流。第10页共10页立德践行慎教善导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诵明月之词,歌窈窕之章”这是历代文人墨客的雅事,今天我们将通过

2、《十五夜望月》和《我的思念是圆的》来学会如何赏析这些名句佳作。(二)赏析《十五夜望月》1、简介作者及创作背景王建,字仲初,许州人,唐代宗大历十年进士,曾任昭应县丞,渭南尉。穆宗长庆初,由太府寺丞转秘书郎。大和中出为陕州司马,后归居咸阳原上。一生困顿,晚景尤其凄凉。早年以宫词著称,中年后,诗风转变,其乐府诗多方面地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面貌,揭露统治阶级的暴行。语言通俗明晰,凝练精悍,风格简括爽利,善用七言歌行体。此诗是诗人十五夜望月思友而写的诗。2、初读全诗,感知内容。1)、放录音,整体感知A、诗中点明了哪些意像?B、整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自由朗读,感悟

3、全诗3、驱遣想象,再现情景。1)学生自由诵读,发挥想象,再现整首诗所描绘的情景。2)教师讲解《十五夜望月》的赏析文章,让学生加以体会,并进一步展开讨论:A:哪些地方特别精彩?B:哪些地方有不同的见解或补充?C:你有没有不同的见解?请你说一说。《十五夜望月》赏析在唐代咏月的篇章中,这是较为著名的一首。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凉,

4、引入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浓挚的。第10页共10页立德践行慎教善导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三)、赏析《我的思念是圆的》1、简介作者及创作背景艾青,现代诗人,这首诗写于1983年9月21日,是艾青晚期的作品,由于经历太多的飘零磨难,“文革”结束后,原本在艾青心中比较淡漠的亲情变得浓郁起来,他想到了心灵相通的挚友,骨肉亲人不在身边,有的已离世,而自己仍活着,心头渗入更深重的孤独和凄惨

5、之情,在这样的情形之下,诗人写了这首诗。2、初读全诗,感知内容。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3、自由朗读,驱遣想象。(1)读过这首诗,你的头脑中捕捉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看着圆圆的明月,你会想起什么?(3)为什么不能把月饼咽下?4、品味朗读,体会诗情。1)根据分析,学习朗读这首诗。2)指导朗读,注意语调、语速、停顿和重音。3)有感情的朗读,体会诗人的情感。(四)诵明月之诗小组之间把准备好的有关“明月之诗”的小卡片,相互交换赏析,组长记录学生的赏析或评价,大家动手把有价值、有个性的见解综合成一篇赏析文章,全班交流。(五)拓展延伸投影展示不同角度所看见的月,(

6、诸如:海上明月、沙漠月升、小楼新月、水中望月等)学生对自己有所感悟的图景发挥想象、进行联想。(六)学生小结你认为这堂课好不好?说明原因。(这既是使学生总结所得的过程,也是教师了解学生所需的过程,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因此,学生即使否定了这堂课,教师也要辨证地接受学生的否定。)第10页共10页立德践行慎教善导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学习《水调歌头》。教学重点:一:背诵这首词。          二:联想力和想象力的训练。教学难点: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及其旷达胸襟在词中的体现。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语:      古往今来,不少文人骚客以中秋月亮为题材来吟诗赋词,如

7、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等。同样的,苏东坡也以中秋月亮为题材,写下了这首千古绝调。我们来看看后人对这首词的评价:清朝词评家胡仔在《菬溪渔隐丛话集》里曾道:"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2、作者介绍和写作背景: ——主要是让学生看,教师点拔一下重点即可。 二、预习检查。1、 给加点的字注音。                  宫阙     玉宇                  朱阁     绮户                  无眠     婵娟2、范读。 3、学生齐读。 三、朗读训练。   下面让我们进入“朗读训练”部分,

8、通过听、看朗读,全心身地感受这首词的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