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第四单元复习

政治:第四单元复习

ID:19486572

大小:161.00 KB

页数:41页

时间:2018-10-02

政治:第四单元复习_第1页
政治:第四单元复习_第2页
政治:第四单元复习_第3页
政治:第四单元复习_第4页
政治:第四单元复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政治:第四单元复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单元面对市场经济第十课(10)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考点整合(一)、市场配置资源1、市场调节(1)资源的相对有限性与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93)(2)资源配置两种基本手段与市场经济的含义(3)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①市场可以及时、灵活地反映市场供求的变化、传递市场供求信息。②市场在竞争中实现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例1】合理的资源配置有利于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1)市场经济是()A.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B.以市场为基础和主要手段的资源配置方式C.商品交换的场所D.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2)在现代市场

2、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主要是依靠()A.计划的调节作用实现的B.行政命令实现的C.市场的调节作用实现的D.法律的约束实现的(3)资源配置主要有两种基本手段,它们()A.价格与供求B.价格与竞争C.供求与竞争D.计划与市场BCD2、市场秩序(94)(1)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意义(2)市场规则的表现形式(3)市场交易原则(4)如何规范市场秩序?A、在全社会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以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B、国家要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形成制度(A),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C

3、、每个经济活动的参与者都必须学法、懂法、守法、用法,都应该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逐步在全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D、企业经营者必须遵守职业道德,诚信经营、开展正当竞争.【例2】:形成社会信用制度,既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也是培育民族精神的一个重大举措。形成社会信用制度有利于()①企业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②培养劳动者的职业道德③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④促进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全国市场自由流动A.①②B.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D3、市场调节的局限性(1)市场不是万能的。(2)市场也不是完美无缺

4、的。由于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弊端,难以有效发挥作用。①“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表现。②“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导致的后果。(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3个要点)2、加强宏观调控(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性质.经济基础.根本目标)(2)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3)我国宏观调控的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例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需要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又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5、加强宏观调()①只是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②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③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④包括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B【例4】2006年3月15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继续加大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力度,重点打击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经营活动和坑害消费者的商业欺诈行为,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这表明()A.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B.资源配置主要靠政府调节来实现C.行政手段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D.市场经济离不开国家的调控和管理D(三)、小结: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1

6、)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和加强宏观调控,都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二者缺一不可,绝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更不能对立起来。它们都是现代市场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2)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实际上就是发挥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价值规律的作用可归结为一点,即优化资源配置。市场经济是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以市场为基础进行资源配置,会给整个国民经济带来高效率。(3)市场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和固有的弊端,市场的自发性会带来盲目性;市场虽有及时灵敏的特点,但不能反映出供需的长期变化趋势,具有滞后性,必须加强和改善国家的宏观调控。加强

7、宏观调控,不只是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更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例5】下列关于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相互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有()①加强宏观调控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调节作用的前提②加强宏观调控才能避免单纯市场调节的弱点和缺陷③两者都是市场经济机制不可分割的基本内容④宏观调控应以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为基础A.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C第十一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一、考点整合(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1、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1)总体小康的表现:人民生

8、活总体上达到,人民的衣食住行用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到的历史性跨越。(2)总体小康的特点:的、的、的小康2、经济建设的目标(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_________更加发展、__________更加健全、____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