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书愤》

《蜀相》《书愤》

ID:19501122

大小:550.00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8-10-02

《蜀相》《书愤》_第1页
《蜀相》《书愤》_第2页
《蜀相》《书愤》_第3页
《蜀相》《书愤》_第4页
《蜀相》《书愤》_第5页
资源描述:

《《蜀相》《书愤》》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蜀相》《书愤》杜甫陆游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杜甫避乱成都的次年春天,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如杜甫这样真正忧国忧民的文人。杜甫经历了一系列仕途打击,其“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彻底落空。诗人流落蜀地,寄人篱下,困厄穷途,家事、国事均忧心忡忡,苦闷彷徨。这段时间,他创作了一系列赞扬诸葛亮的诗篇,《蜀相》为其中最著名的一首。《蜀相》写作背景简介蜀相杜甫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蜀相》前四

2、句写武侯祠,后四句先概括诸葛亮的功业,后述惋惜之情。诗中借歌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抒发了诗人自己功业未就的感慨。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碧草照映台阶呈现自然的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啭鸣唱。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长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开头两句对郁郁葱葱的翠柏的描写有什么作用?一是借“柏森森”写出武侯祠的历史悠久和寂寞荒凉;二是衬托诸葛亮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2、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参考此说,说

3、说“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联里哪两个字跟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为什么?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映阶碧草”“隔叶黄鹂”描绘出一幅春景,但对盎然春景,作者却有独特的感受:祠堂寂寥冷清,只有诗人形单影只、孤寂伤怀。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表达对诸葛亮的怀念之情。3、颈联写刘备是为了什么?写刘备是为了从侧面烘托诸葛亮的才智和抱负。4、本诗的主旨是什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诗人借歌颂诸葛亮的过人才智和丰功伟绩,惋惜诸葛亮的壮志未酬,抒发了自己的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1、情景交融2、起承转合,笔路清晰,结构严谨3、以动衬静4、借古抒怀怀古咏史

4、诗的特点: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作者简介少年时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向。他生在民族矛盾尖锐、国势危迫的时代,一贯坚持抗金主张,怀着“铁马横戈”、“气吞胡虏”的英雄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决心“扫胡尘”、“靖国难”,但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可是,他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理想。嘉定二

5、年(1210),八十五岁的老诗人,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离开人世。临终作诗仍念念不忘北伐和收复失地。陆游的诗今存9300首。是我国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之一。陆诗的突出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知识点巩固:1、陆游,字,号,山阴(浙江绍兴)人。(朝代)著名爱国诗人、词人,诗集有《》。2、本首诗属于格律诗中的,形式上一般为四联八句,四联名称依次为,,,。3、解释加点的词:中原北望气如山  气:楼船夜雪瓜洲渡渡:千载谁堪伯仲间  伯仲:务观放翁南宋剑南诗稿七律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悲愤渡口兄弟,引申不相上下整体感知:这首诗作于淳熙十三年(

6、1186年),其时诗人61岁。“书愤”的含义为书写心中的悲愤:年岁已老,但壮志未酬。年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艰难。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热血沸腾啊怨气如山啊。记得在瓜州渡痛击金兵,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想当初我自比万里长城,立壮志为祖国扫除边患。到如今垂垂老鬓发如霜,盼北伐盼恢复都成空谈。不由人缅怀那诸葛孔明,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有谁像诸葛亮鞠躬尽瘁,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1、颈联和尾联采用了哪两个典故?作用是什么?“塞上长城”,檀道济的典故点明诗人之志。“空自许”,跟“世事艰”照应,是

7、对自己壮志难酬的愤慨,也是对投降派的愤怒指责。“出师一表”:诗人联想到了诸葛亮“出师”的伟业,借以自勉;同时又将崇敬、仰慕之情与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愤熔炼在一起。用了两个典故:塞上长城,出师一表。前两联回忆过去,抒写他的抗敌抱负。“气如山”一语提挈全诗,须重读;“楼船夜雪”“铁马秋风”写诗人的向往,要用炽热的感情读出。后两联侧重写现在。“塞上”两句集中表现了诗人的悲愤;“出师”两句是诗人以诸葛亮自况,矢志北伐,死而后已。这首诗的基调是悲愤,然而并不绝望,还有豪壮的感情蕴藉其中。《书愤》感情基调把握本诗回顾了青年时的凌云壮志和火热的战斗生活,直面现实

8、,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老迈年高的感叹和对投降派的强烈愤慨。小结临安春雨初霁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