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缺伴发热课件

粒缺伴发热课件

ID:19508198

大小:612.22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10-02

粒缺伴发热课件_第1页
粒缺伴发热课件_第2页
粒缺伴发热课件_第3页
粒缺伴发热课件_第4页
粒缺伴发热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粒缺伴发热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G-菌菌血症是导致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死亡的最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对美国1995-2000年115家医疗中心41,779例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成人住院患者死亡率的多元回归分析感染类型优势比(95%CI)P值革兰阴性菌菌血症(n=3901)4.92(4.50-5.39)<0.0001革兰阳性菌菌血症(n=2174)2.29(2.01-2.60)<0.0001侵袭性白色念珠菌病(n=424)2.55(1.94-3.34)<0.0001侵袭性曲霉菌病(n=639)3.48(2.70-4.48)<0.0001KudererNMetal:本研究目的旨在进一步明确在中性粒细胞缺

2、乏伴发热(FN)的癌症患者中的死亡率、住院时间(LOS)、费用和相关危险因素。数据来自1995-2000年美国115家医疗中心中41,779例伴FN的成人住院患者。主要研究结果包括死亡率、LOS和每例次花费未及时使用有效抗生素治疗将显著增加粒缺患者死亡率LinMYetal: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了2001-2005年美国一家大型都市医院中1523例由单一细菌引起的血流感染患者。采用多变量回归分析评估延迟有效抗生素治疗对死亡率的影响。983例次(64.5%)菌血症在血培养24h内接受了有效抗生素;其余的540例次(35.5%)菌血症为延迟有效抗生素治疗未及时使

3、用有效抗生素vs及时使用有效抗生素死亡率增加18倍临床重度感染风险评估临床评估高风险患者低风险患者粒减持续时间>7天且ANC≤0.1x109/L和/或伴有明显的并发症,如低血压、肺炎、新出现的腹痛或神经病学改变粒减持续时间≤7天或无并发症或并发症不明显推荐治疗方式:入院给予经验性治疗推荐治疗方式:经验性口服给药FreifeldAGetal.ClinicalInfectiousDiseases2011;52(4):e56–e93MASCC风险指数评分特征分值粒缺伴发热,无明显症状或症状较轻5无低血压(收缩压>90mmHg)5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4实体瘤或血液恶性肿

4、瘤且无霉菌感染史4不伴有需静脉补液的脱水症状3粒缺伴发热,症状明显3无需入院治疗3年龄<60岁2高风险患者:MASCC评分<21分,应入院给予经验性治疗低风险患者:MASCC评分≥21分,应口服给药和/或门诊经验性治疗FreifeldAGetal.ClinicalInfectiousDiseases2011;52(4):e56–e93高风险患者初始经验性抗细菌治疗ESBLs:早期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MRSA:早期加用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或达托霉素VRE:早期加用利奈唑胺或达托霉素KPCs:早期使用多粘菌素E或替加环素碳青霉烯、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单药治疗若

5、初始抗菌药物耐药或有并发症时,可加用其他抗菌药物FreifeldAGetal.ClinicalInfectiousDiseases2011;52(4):e56–e93不同患者初始经验性抗细菌治疗的调整简化治疗方案经验性抗真菌治疗覆盖耐药G−菌、G+菌、厌氧菌和真菌根据感染部位和致病菌敏感性调整给药方案未能证实G+菌感染,2天后停药低风险患者:病情稳定高风险患者:治疗4-7天发热持续血液动力学不稳定者已证实的临床和/或微生物感染给予万古霉素或其他抗G+菌药物治疗的患者无需调整初始给药方案的患者:不明原因发热,病情稳定需调整初始给药的患者及调整方案Freifeld

6、AGetal.ClinicalInfectiousDiseases2011;52(4):e56–e93抗细菌治疗持续时间粒缺伴发热患者,如何确定抗细菌治疗的终点?不明原因发热感染引起的发热治疗终点:ANC≥0.5x109/L或更长;也可根据病原体或感染部位确定治疗终点:骨髓功能恢复,常用标准为ANC>0.5x109/LFreifeldAGetal.ClinicalInfectiousDiseases2011;52(4):e56–e93粒缺患者预防性抗细菌治疗发热在粒缺的肿瘤患者中较为常见指南推荐对ANC≤0.1x109/L且持续时间>7天的高风险患者,给予预防

7、性抗细菌治疗预防性抗细菌治疗:氟喹诺酮注意事项:不推荐氟喹诺酮与抗G+菌药物联合预防给药FreifeldAGetal.ClinicalInfectiousDiseases2011;52(4):e56–e93Q1最新指南为何仅推荐单药治疗作为初始给药方案?Q2最新指南中经验性抗生素方案的比较?研究显示,碳青霉烯、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三唑巴坦等单药治疗时,其疗效与联合治疗相当,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死亡率则显著低于联合治疗联合用药可能增加药物毒副作用,且需要同时考虑药物相互作用问题大量临床证据显示,选择指南中所推荐的抗生素进行经验性治疗的结果无明显差异任何方案都不

8、可能覆盖所有可疑致病微生物,仅需覆盖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