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吸虫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课件

脑血吸虫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课件

ID:19510932

大小:787.0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8-10-03

脑血吸虫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课件_第1页
脑血吸虫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课件_第2页
脑血吸虫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课件_第3页
脑血吸虫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课件_第4页
脑血吸虫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脑血吸虫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脑血吸虫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 北京世纪坛医院 神经外科血吸虫病属区域性流行性疾病,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多见,我国流行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流行病学特点血吸虫病是因为人或脊椎动物接触含有血吸虫尾蚴的疫水而被感染的。在流行区,特别是夏秋季节,若血吸虫病人或病畜的新鲜粪入水(如直接用粪便浇藕池、茭白田等),血吸虫卵就可在一、两天时间内孵化出毛蚴。通常,毛蚴在水中可活两、三天。1枚血吸虫卵孵出1条毛蚴,而侵入中间宿主—钉螺后,1条毛蚴通过母胞蚴、子胞蚴发育,最终可释放出尾蚴数万条甚至十万条左右。作为感染期的尾蚴侵入宿主皮肤时,只需几秒钟至数分钟。然后,在皮下组织内停留数小时

2、,再经小血管或淋巴管,通过血循环到达门脉—肠系膜静脉系统寄生;不到1个月(一般为24天)便可发育为成虫、并产卵。在感染35天后,由于血吸虫卵开始成熟,患者的症状便逐渐明显。所以,当血吸虫病人就诊时,医务人员应首先详细询问病史,特别是流行病学史。其主要内容有:①患者为何职业?是否来自流行区或有没有去过流行区?②是否有疫水接触史?③家族中或当地其他人有没有类似疾病发生?④患者居住区或其工作单位所在地有没有钉螺孳生?若有可疑病史,应作进一步检查。若初步印象为血吸虫病,则应尽快与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取得联系,开展必要的流行病学调查若在调查中发现有阳性螺,则应对上述初步印

3、象患者再作进一步检查或诊断。临床诊断患者在近2周至3个月有疫水接触史,并有发热、咳嗽、腹胀、腹泻以及肝肿大、脾肿大,伴有肝区压痛、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若环沉率≥3%及(或)间接血凝试验(IHA)滴度≥1:10,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阳性,胶乳凝集试验(LA)滴度≥1:10,在临床上均可初步诊断为血吸虫病。但只有粪检虫卵或毛蚴孵化阳性,才能确诊。急性血吸虫病多见于少年儿童和青壮年;若经有效治疗,病程一般不超过6个月。疫区居民或到过疫区的人若接触疫水,多次少量感染血吸虫,或未予治疗或治疗不彻底则可引起慢性血吸虫病,表现为肝肿大(多以左叶为主),有的还伴有脾

4、肿大,但可以没有明显自觉症状,或者有时有腹痛、腹泻或脓血便结合血清检查可作出临床诊断。若粪检虫卵阳性则可确诊;若血清循环抗原(CAg)阳性,便为活动期感染。若慢性血吸虫病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疗,即可发生晚期血吸虫病。在临床上,出现门脉高压的症状和体征,最典型的有巨脾型、腹水型、侏儒型及结肠增殖型。若血清学试验阳性(同前),即可作出初步诊断;若直肠黏膜活组织检查发现血吸虫卵,则可确诊。此外,异位血吸虫病(如脑型血吸虫)很容易被误诊。实验室诊断1病原学诊断①粪便直接涂片法。②定量透明厚涂片法③自然沉淀法④尼龙袋集卵法。⑤毛蚴孵化法。⑥直肠或乙状结肠黏膜活组织检查及病理检

5、查。2免疫学诊断3分子生物学诊断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其编码免疫原性。脑血吸虫病脑血吸虫肉芽肿患者是由于接触疫水,尾蚴经皮肤侵入后进入门静脉而发育为成虫,成虫排出的虫卵经体循环以卵栓的方式进入脑内。虫卵沉积于脑组织后,引起机体的特异性反应而逐步形成血吸虫性肉芽肿和非特异反应性脑水肿,同时产生各种临床症状及特殊的CT影像表现。虫卵进入颅内可能有两个途径:(1)虫卵经侧支循环至肺,再由肺动静脉吻合支进入脑;(2)虫卵经门脉系统与椎静脉系的吻合支进入脑组织。虫卵的沉积往往集中出现在顶叶、枕叶和颞叶的皮质表面,形成虫卵肉芽肿,引起癫痫发作或不完全性肢体瘫痪和感觉

6、丧失,少数病例手术时曾见较大的局限性虫卵肉芽肿。脑血吸虫病发病率低,占血吸虫病人中的2%~4%,极易误诊。据我们诊治脑血吸虫肉芽肿的经验,误诊脑血吸虫病原因有:(1)脑血吸虫病发病率相对较低,未引起临床医师重视;(2)临床症状不典型,无特异性,易与其他疾病混淆;(3)头颅CT影像类似胶质瘤或转移性肿瘤等。减少漏、误诊的对策(1)头颅CT、MRI:平扫+增强后示占位小、不规则,病灶位于皮髓质交界处且脑水肿明显,则提示脑血吸虫肉芽肿的可能性大;脑血吸虫肉芽肿的典型表现是CT平扫呈等密度或稍高密,MRI平扫主要表现为T1WI等或稍低信号、T2WI等或稍高信号(与灰质比

7、较);病灶多数情况下境界不清,呈圆形或类圆形结节或不规则肿块,周围伴不同程度的指样水肿。(2)血清血吸虫间接血凝试验,脑脊液血吸虫间接血凝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3)在鉴别诊断困难时可用吡喹酮(40mg/kg)进行诊断性治疗,服药2周后复查头颅CT,病灶明显缩小或消失者,则基本可以确定诊断。临床表现脑血吸虫病可分为在感染后数周出现的急性症状和在感染后3~6个月或数年出现的慢性症状,慢性者较多见。根据其临床表现主要可分为3型:(1)癫痫型(约占50%~67%),国内报道以本型为多。此型系虫卵随血液循环到脑膜或皮质内引起局限性脑膜脑炎所致,癫痫发作形式以局限性为多

8、,一般无颅内压增高的症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