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 中医基础理论教程 7发病学说课件

中医学 中医基础理论教程 7发病学说课件

ID:19518556

大小:111.5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8-10-03

中医学 中医基础理论教程 7发病学说课件_第1页
中医学 中医基础理论教程 7发病学说课件_第2页
中医学 中医基础理论教程 7发病学说课件_第3页
中医学 中医基础理论教程 7发病学说课件_第4页
中医学 中医基础理论教程 7发病学说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学 中医基础理论教程 7发病学说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医基础理论 课程电子讲稿发病学说主要内容概说第一节发病原理第二节发病类型概说发病学说,是研究疾病发生的途径、类型、机制、规律以及影响发病诸因素的理论。疾病的发生一般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机体自身的功能紊乱和代谢失调,二是外在致病因素对机体的损害和影响。《内经》提出了“外内合邪”的发病观。第一节发病原理一、发病的基本原理中医学认为发病原理在于邪正相搏。正气是决定发病的主导因素,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一)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1.正气的基本概念:正气是一身之气相对邪气时的称谓,是指人体内具有抗病、祛邪、调节、修复等作用的

2、一类细微物质和能量。正气对邪气的防御作用:正气可分为阴气和阳气两部分:阴气有凉润、宁静、抑制、沉降、凝聚等作用,阳气有温煦、推动、兴奋、升腾、发散等功能。阴气抵抗阳邪(如暑邪、火邪、温邪等)的侵袭,并能抑制阳邪,阻止阳热病证的发展和祛除阳邪以使病情向愈;阳气抵抗阴邪(如寒邪与湿邪等)的入侵,并能制约阴邪,阻止阴寒病证的传变和祛除阴邪以使之康复。正气阴气阳气凉润宁静抑制沉降凝聚温煦推动兴奋升腾发散抵抗阳邪侵袭抑制阳热邪气阻滞阳热发展祛除阳热抵抗阴邪侵袭抑制阴寒邪气阻滞阴寒发展祛除阴寒2.正气的防御作用(1)抵御外邪的入侵(2)驱

3、邪外出(3)修复调节(4)维持脏腑经络功能的协调3.正气在发病中的作用正气是决定发病的关键因素。“邪之所凑,其气必虚。”(1)正虚感邪而发病:邪气乘虚而入(2)正虚生“邪”而发病:如气虚生痰、瘀(3)正气的强弱可决定发病的证候性质:邪气盛而正气足—实证;正气衰而邪气不盛—虚证;邪气盛而正不抵邪—危证)(二)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1.邪气的基本概念邪气,泛指各种致病因素。包括存在于外界或由人体内产生的种种具有致病作用的因素。2.邪气的侵害作用(1)导致生理机能失常(2)造成脏腑组织的形质损害(3)改变体质类型3.邪气在发病中的作用

4、(1)邪气是导致发病的原因(2)影响发病的性质、类型和特点(3)影响病情和病位(4)某些情况下在发病中起主导作用(三)邪正相搏的胜负,决定发病与不发病1.决定发病与否(1)正胜邪却则不发病(2)邪胜正负则发病2.决定证候类型证候类型、病变性质、病情轻重与正邪都有关。邪正相搏发病与否示意图邪气正气邪气胜正气—发病正气胜邪气—不病相搏二、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可归纳为环境因素、体质因素和精神状态三个方面。(一)环境与发病1.气候因素2.地域因素3.生活工作环境4.社会环境(二)体质与发病1.决定发病倾向一般来讲,体质强盛,不易感邪发病

5、;或虽被内外邪气所扰,病后易趋实证。体质弱,则易感邪发病,发病后易趋虚实夹杂证,或虚证。2.决定对某种病邪的易感性阳虚之体,每易感受寒邪;阴虚之质,每易感受热邪。肥人或痰湿内盛之体,易感寒湿之邪,易患眩晕、中风之疾;瘦人或阴虚之质,易感燥热之邪,易患肺痨咳嗽诸疾。3.决定某些疾病发生的证候类型(1)感受相同的病邪,因个体体质不同,可表现出不同的证候类型。如同感风寒之邪,卫气盛者,易形成表实证;卫气虚者,易为表虚证或虚实夹杂证。同感湿邪,阳盛之体易热化形成湿热证;阳虚者又易寒化为寒湿证。(2)若体质相同,虽感受不同的病邪,也可表

6、现出相同的证候类型。如阳热体质无论感受热邪或寒邪,都可表现出热性的证候。(三)精神状态与发病精神状态好,情志舒畅,则正气强盛,邪气难以入侵,或虽受邪也易祛除。突然强烈的情志刺激可扰乱气机、伤及内脏而致疾病突发。如临床中常见的突发性的胸痹心痛、中风病等,可因强烈的情志刺激而诱发。长期持续性的精神刺激,如悲哀、忧愁、思虑过度易致气机郁滞或逆乱而缓慢发病,可引起消渴、胃脘痛、癥积等病的发生。第二节发病类型一、感邪即发二、徐发三、伏而后发四、继发五、合病与并病六、复发(一)复发的基本特点1.比初病的病理损害更复杂、更广泛,病情更重。2

7、.复发的次数愈多,静止期恢复就愈不完全,预后愈差,容易留下后遗症。3.大多有诱因。(二)复发的主要类型1.疾病少愈即复发2.休止与复发交替3.急性发作与慢性缓解交替(三)复发的诱因1.重感致复2.食复3.劳复4.药复5.情志致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